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指数的变化。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60(36±4.8)个月。术后1周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与随访1年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参照尹飚等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1.4%(32/35),融合率为100%。无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材料松动和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无改变,无脱出、下沉。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效果良好;与2枚Cage相比,能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椎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格  许建中 《中国骨伤》2006,19(1):16-19
目的:分析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患者的疗效,评价腰椎融合器在治疗退行性病变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全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检查指标及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对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的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相对椎间隙高度平均为0·69(0·62~0·76),术后平均为1·24(1·14~1·34);Taillard指数术前平均为0·32(0·24~0·40),术后平均为0·03(0·02~0·04),手术疗效良好率达到91%。术后出现1例融合失败,发生率为1%。结论:腰融合器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应用时应掌握其准确的适应证和植入技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病变行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6年4月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144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21±4.23)个月,将术后责任椎间隙高度丢失≥2 mm定义为融合器下沉,设为下沉组,共40例;2 mm设为正常组,共104例。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4例患者行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40例,下沉率27.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责任椎间隙、合并骨质疏松、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间隙高度(OR=2.452)、术后椎间隙高度(OR=2.498)、术后节段性前凸角(OR=2.611)、责任椎间隙L5-S1(OR=2.351)、合并骨质疏松(OR=2.176),均是腰椎退行性病变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TLIF术后融合器下沉率较高,前、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后节段性前凸角、责任椎间隙L5-S1、合并骨质疏松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应用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探讨其在恢复、维持腰椎曲度和椎间高度及融合率等方面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2012年2月至7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腰椎滑脱18例),应用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进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平均52.16岁.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4、6、8个月,分别行腰椎X线检查、腰椎三维重建CT;根据腰椎X线,测量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腰椎曲线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节段前凸角和全腰椎前凸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11.32个月.术后1周腰椎曲线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节段前凸角和全腰椎前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椎融合时间为4~8个月.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能较好地恢复、维持腰椎正常序列、矢状面力线及稳定性,而且融合率更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问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应。[方法]对62例腰椎峡部裂并腰椎滑脱的患者施行单钉-沟槽往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间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神经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本组62例平均随访24.3个月(17~35个月),术后与术前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显著差异性(P〈0.01),术后与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WDFC后路椎问融合术具有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保持椎问隙生理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总结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9年3月~2002年5月间对3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31例平均随访19个月(6~36个月),术前与术后的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5%,融合率为100%。并发症有硬膜损伤致脑积液漏1例,cage位置不佳1例,L5神经根损伤1例,无断钉和断棒现象。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近期疗效满意,能克服单纯使用cage治疗腰椎滑脱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椎间植骨+Cage融合术后,发生Cage后移的相关因素。方法自2009-09-2014-03,共收治24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管狭窄症129例,腰椎滑脱症56例;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48例。241例共282个节段行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手术节段分布情况:L_(1-2)节段2例,L_(2-3)3例,L_(3-4)6例,L_(4-5)130例,L_5-S_131例,L_(3-4)合并L_(4-5)33例,L_(4-5)合并L_5-S_19例,其他2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以上,分别于术后3天、1、3、6个月和术后2年进行疗效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Cobb角,手术节段前缘和后缘椎间隙高度,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统计Cage置入情况、融合情况等。结果 241例术后,共8例发生Cage后移,包括肾形3枚,子弹头形5枚,但并未出现压迫硬膜或神经根等情况,且术后3个月均顺利融合,故未予翻修手术。8例患者的术前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age高度与椎间隙高度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中,Cage置入深度不足、形状无角度的Cage、合并腰椎退行性侧凸的患者以及直线型终板者,其Cage后移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会增加Cage后移的危险。结论在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中,应充分结合术前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情况选取合适型号的Cage,置入深度应在3 mm以上,同时应避免内固定不牢固所引起的Cage滑移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后路单枚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0月,采用后路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单枚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7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36例,女43例;年龄29~72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0年,中位病程6年。滑脱节段:L3、43例,L4、547例,L5、S129例。根据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45例,Ⅱ度31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X线片复查示植骨于3~12个月内获骨性融合;无Cage融合器移位或沉陷,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滑脱复发等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根据Nakai等评分标准,优6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7.5%。术后2周及1年Tail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Boxall指数以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周与术后1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枚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提供坚强固定,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责任椎间隙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置入,Isobar动态内固定系统对责任椎间隙行绝对固定,相邻椎间隙利用该系统的微动弹簧部分行弹性固定。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定疼痛和功能情况,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弹性固定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评估相邻椎间退变情况。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7例影像学评估结果:弹性固定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未见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加重。结论 Isobar动态内固定治疗两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证椎间融合同时,预防和减少了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36~73岁,平均56.8岁。病程7个月~11年。滑脱部位:L33例,L412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类标准:Ⅲ度滑脱20例,Ⅲ~Ⅳ度滑脱5例,Ⅳ度滑脱1例。根据X线片观察术前及术后即刻、2周、3个月腰椎滑脱率(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1个月,平均25.8个月。术后即刻、2周及3个月,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测量指标与术后即刻、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5个月,融合率100%。根据JOA评分标准,获优17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2.3%。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及下肢神经根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各1例,经处理后治愈。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度滑脱12例,度滑脱20例,度滑脱5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9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8采用腰椎后路翻修手术治疗的1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椎体退行性疾病,术中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按Brantigan椎间融合分级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植骨融合率为92.9%。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可以在不取出原有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邻近节段固定,增加了螺钉把持力,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9—2019-09采用单侧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mProlo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全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间隙角、腰曲指数、椎间盘高度指数。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植骨融合满意,未出现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mProlo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全腰椎前凸角、腰曲指数较术前减小,椎间盘高度指数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间隙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基础上采用三种不同的椎间融合法治疗崩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崩裂性腰椎滑脱症56例并将其分为三组.A组2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用单枚Cage加1枚自体骨块椎间融合术.B组16例,采用两枚Cage椎间放置融合术.C组18例,采用单枚Cage椎间斜置.对三组的手术出血量、椎间骨融合、滑脱的复位、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8~54 个月,平均22月.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12例、良10例;B组优8例、良7例、可1例;C组9例、良8例、可1例.在术中出血、滑脱的复位、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方面三组无显著的差异.而椎间骨性融合方面,A组均可见实在的骨生长;而B、C组因金属Cage的因素不易查见.结论 腰椎单枚椎间Cage、两枚Cage及椎间1枚Cage加自体骨块融合配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均能获得固定确实、复位理想及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采用1枚Cage和1枚自体骨块同时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疗效更为理想、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钙(polyaminoacid/nano-hydroxyapatite/calcium sulfate,PAA/HA/CS)椎间融合器(简称PHC Cage)用于腰椎融合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9月选择30例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及对照组(10例),试验组于术中植入PHC Cage,对照组植入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Cage。两组患者均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下肢放射疼痛或麻木。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手术节段、病程及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曲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3、6、12个月的ODI,依据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自体血回输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曲度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除3个月ODI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标准,试验组E级5例、D级13例、C级2例;对照组E级4例、D级5例、C级1例;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90%。结论 PHC Cage可有效恢复、维持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稳定性,与PEEK Cage类似,用于腰椎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枚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PLIF术中置入融合器数量的不同分为双枚组(30例)和单枚组(30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腰椎局部前凸角、椎间融合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两组术后7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单枚组较术后7 d均有明显丢失(P<0.05),双枚组较术后7 d均无明显丢失(P>0.05),双枚组均显著优于单枚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单枚组低于双枚组(P<0.05),融合器沉降率单枚组高于双枚组(P<0.05)。结论 双枚融合器行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降低术后融合器的沉降发生率,提高椎间融合率,良好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局部前凸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以有助于完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简称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38例患者的完整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共280个节段,278枚椎间融合器(Cage)。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56.9岁;平均手术节段1.4个(1~4个);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0.3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突然的腰痛和下肢症状决定非手术治疗或行翻修手术。结果本研究组中Cage后移7例,Cage7枚,均发生在L4/L5节段。Cage后移发生在术后1~3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者均未因Cage后移出现腰痛或下肢症状,所有患者未行翻修手术。结论 Cage后移的危险因素有使用Cage型号过小、Cage无角度、直线型终板、术前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过大及合并退行性侧凸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与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53例腰椎滑脱症,25例采用前路单钉棒内固定联合OLIF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OLI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椎间融合数、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12、24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两组椎间融合数、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24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24个月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12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间孔高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侧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适应证以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于2008年11月-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接受单侧PLIF手术治疗,男1例,女8例,年龄42-81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10年。采用单侧PLIF,选择下肢神经根症状侧入路,不剥离、显露对侧,患侧减压后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斜行置入单枚Cage。7例为单节段单侧固定,2例为双节段单侧固定;6例常规开放入路,3例单节段病变经扩张管微创入路。结果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37min。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450ml。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平均JOA评分依次为16.7、25.7、27.8;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平均VAS评分依次为8.5、2.4、1。随访期间均未发现Cage移位、下沉或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末次随访CT显示完全骨性融合2例、部分融合5例、无融合征象2例,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手术节段不稳。结论对表现为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合并轻度不稳或预计术后出现医源性不稳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加单枚Cage固定行单侧PLIF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