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肾泄浊法(肾纤康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肾纤康颗粒,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体重、AMC、Alb、PA、TC、TG、HDL-C、LDL-C、Hb、CR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干体重、MAMC、Alb、PA、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干体重、MAMC、舢b、PA、Hb3月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TNF-α、IL-6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肾泄浊法通过增强患者食欲,抑制CRP、IL-6、INF-α的产生从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化学比色法测定41例已接受洛丁新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及50例正常人循环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CRP、IL-6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CRP、IL-6浓度低于治疗前浓度伙0.05),NO浓度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洛丁新控制血压后,高血压患者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CAP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指标的表达,探讨炎症因子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CAPD患者分别送检hs-CRP、IL-6、TNF-α,同时测定肌酐(Cre)、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根据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计算分值,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炎症因子与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P〉5 mg/L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RP〈5 mg/L组;血清Hb、Alb水平及SGA均显著低于CRP〈5 mg/L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a、P、Chol和Cr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高转运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高于其他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腹膜高转运功能患者炎症因子升高明显,炎症与低蛋白血症、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血清IL-6及CRP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与营养状态和贫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的IL-6、CRP、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肌酐(SCr)水平。根据CRP水平将血液透析组分为CRP≤5mg/L组和CRP〉5mg/L组.并比较两组IL-6、Alb、SCr、Hb的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IL-6、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透析组(t=5.47~7.98.P〈0.01),血液透析组IL-6、CRP分别与Hb、Alb呈负相关(r=-0.74~-0.53,P〈0.01),与SCr无相关关系(r=0.08、0.04.P〉0、05)。结论 IL-6、CRP是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并且在营养不良和岔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明瑜  姚雪婷  田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377-1377,145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能协同降压,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益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和双侧华佗夹脊穴激光点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水平;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水平和中药外贴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AS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IL-8、TNF—α的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且HLA—B27阳性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较HLA—B27阴性显著为高(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的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血液存在高水平的CRP、IL-6、IL-8、TNF-α;HLA—B27阳性患者炎症病理损伤程度要大于HLA—B27阴性患者;中药外贴法能消除AS患者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刺激,抑制CRP的释放,从而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rcfhOSAHS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行多导睡眠监测后采静脉血检测CRP及IL-6,比较2组CRP、IL-6水平;对33例中、重度OSAHS行6个月nCPAP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水平变化。结果OSAHS组CRP、IL-6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RP的影响因素为AHI、LSaO2、MSaO2,IL-6的影响因素为AHI、MSaO2(P〈0.05);nCPAP治疗第7天CRP、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CRP、IL-6升高,其增高主与OSAHS严重程度及夜间缺氧程度相关;长期nCPAP治疗可降低患者IL-6、CRP水平,减轻OSAH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稳定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36例,检测其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h)。根据CRP水平分为升高组(CRP〉10mg/L)76例及正常组20例(CRP≤10mg/L),分别观察CRP水平与Hb、Alb、TF之间的关系。结果升高组Hb、Alb、TF均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CRP水平与Hb、Alb、T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CRP水平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中炎症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APD患者64例,均服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用药前及治疗8、16周后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的变化。结果经替米沙坦治疗8、16周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16周后TF、Alb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血清BUN及S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和营养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Wu HC  Ling H  Na SP  Xie R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76-2080
目的 探讨抗炎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1082A/G多态性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8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000例IL-10基因.1082A/G多态位点各种基因型的分布及与微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指标,并分析该基因在保护终末期肾病患者免受微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侵害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终末期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CRP、TNF-α、CHS0、C3、IL-10、Alb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Alb水平均低,P均〈0.05);正常人及终末期肾病患者IL-10A/G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IL-10A/A基因型的终末期肾病患者CRP、TNF.仅、CHS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G/G、G/A型(P均〈0.05),IL-10、Alb水平非常显著降低(P〈0.01);IL-10A/A基因型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患者(P〈0.01);IL-10基因-1082A/A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G/G、G/A型患者(P〈0.0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高与血清IL-10水平的降低及血清CRP、Fib的升高一致。结论 IL-10A/A基因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发的预测因子;终末期肾病患者是通过IL-10G/G基因调控血清IL-10“高产”,下调炎症反应,来保护其免受微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方法:89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共78例,其中复方。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31例,低蛋白组26例,常规蛋白组21例。所检测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浆瘦素(1eptin)以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α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 结果:与低蛋白组相比,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和常规蛋白组的营养指标升高,尤以PA、RBP和TRF升高明显(P<0.01);而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与常规蛋白组相比,BMI、TSF、MAMC、Alb、TC及TG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血浆炎症因子IL-1α、IL-6、TNF-α和CRP等水平较常规蛋白组均有所下降,但仅CRP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复方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不仅能有效地改善CAPD患者营养不良,而且可以改善CAP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比较对血清iPTH、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清除率以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1)HD+HP组治疗前后血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和HDF组治疗前后血iPTH、IL-6、TNF-α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iPTH、IL-6、TNF-α清除率比HDF组高(P<0.05)。(2)HD+HP组、HDF组治疗后骨痛和肌无力、皮肤瘙痒、心绞痛等均明显好转,有效率均优于HD组(P<0.05);HD+HP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HDF组(P<0.05)。(3)患者CRP与IL-6(r=0.554,P<0.01)、TNF-α(r=0.572,P<0.01)及iPTH(r=0.541,P<0.01)呈显著正相关,iPTH与IL-6(r=0.533,P<0.01)、TNF-α(r=0.51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D+HP可有效清除iPTH、IL-6、TNF-α及CRP,从而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轻临床症状;HDF亦能有效清除iPTH及IL-6、TNF-α,但清除效果不及HD+HP;HD不能有效清除IL-6、TNF-α、iPTH及C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3月的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每次结束透析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MHD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身体质量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Alb、PA、Hb和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lb、PA、Hb、BMI、CRP、TNF-α和IL-6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联合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 (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显著提高,炎性指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超纯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重庆医学》2011,40(1):34-35,37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的效果。方法 30例CAPD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透析前和透析后1、30、90 d血清5项指标[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5项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5项指标透析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P<0.05),透析后1、30、90 d与透析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临床五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64例细菌感染早产儿病例为感染组,同期无感染早产儿64例为无感染组。比较2组早产儿血清PCT、Alb、IL-6水平,评价PCT、Alb、IL-6诊断早产儿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感染组PCT、IL-6水平为(5.27±1.24) ng/L、(224.27±56.54) n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0.66±0.29) ng/L、(85.31±12.13)ng/L(P<0.05);感染组Alb水平为(24.97±6.27) g/L,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的(28.31±5.31) g/L(P<0.05)。感染组治疗后PCT、IL-6水平显著下降至(0.54±0.34) ng/L、(82.47±13.84) ng/L(P<0.05),Alb水平显著升高至(29.45±5.83)g/L(P<0.05)。PCT+Alb+IL-6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 结论 PCT、Alb、IL-6可作为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诊断指标,3项指标联合的效果最佳,也可以作为预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右江医学》2010,38(4):388-390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瘦素血症及清除炎症因子效果,旨在改善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30例CAPD的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做对照组。观察尿毒症患者治疗前、透析后1 d、30 d、90 d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改善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血清瘦素、TNF、IL-6、IL-8、CRP浓度透前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或<0.01);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透后1 d、透后30 d、透后90 d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状态,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大勇  陈远美  李萌 《医学综述》2013,19(8):1493-149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因子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清CRP、Hb、Alb、TC、TG、BUN、Scr以及血钙、血磷、1,25-(OH)2D3、FGF-23、iPTH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RP、Hb、Alb、TC、T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UN、Scr水平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磷、血清FGF-23、iPTH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1,25-(OH)2D3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有助于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维持钙磷代谢平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载脂蛋白(Apo) A1及Apo B、CRP。结果:糖尿病患者CH、TG、L DL - C、Apo 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 .0 5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CH、TG、L DL- C及CRP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炎症指标CRP、L DL - C及Apo 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