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Pott's 手术建立兔单侧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Pott's手术,在新西兰白兔建立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将兔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进行侧-侧吻合,并将吻合口近端的左肺动脉环束,结扎左上肺叶动脉的上部分枝,使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左中、下肺叶.[结果]术后观察1~3个月,分流兔的左肺动脉高压形成率为86.7%,其中3个月组全形成左肺动脉高压并有肺小动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左肺动脉压力高于右肺,右肺小动脉的病理改变亦较左肺为轻.[结论]利用Pott's手术可在新西兰白兔成功建立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缺氧叠加三氯化铁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能反映缺氧及炎症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常压间断缺氧叠加静脉注射 0 .6%三氯化铁 ( 0 .2 m l/ 10 0 g体重 )。结果 :发现缺氧叠加静注三氯化铁 2周时有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和右心室的肥厚 ,4周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肥厚重于 2周组 ,肺血管肌化加重 ,肺动脉内皮细胞脱落 ,肺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本模型可较好反映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炎症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分流组、结扎组和假手术组(n=15)。12 周后检查大鼠一般状态;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情况、心排量及分流通畅情况;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收缩压,抽血气分析计算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 右心室肥厚指数;肺组织HE染色及弹力纤维EVG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验分析。结果 各组体重增加未见明显差异,吻合通畅率84.6%。分流组大鼠心脏明显增大,与假手术组、结扎组相比心排量明显增加[(309.8±33.1)mL/min·kg比(245.6±31.9)mL/min·kg,(240.8±30.9)mL/min·kg相比,P<0.05];分流组Qp/Qs 为2.16±0.38,右心室收缩压增加至(35.8±4.9)mmHg。分流组右心室肥厚指数0.3263±0.0342,比其它两组增加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分流组肺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22.3±1.7)% 比(10.6±1.7)%, P<0.05]。结论 大鼠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吻合法可以建立良好的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实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左肺叶切除复合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的方法.动物切除左肺后1周皮下注射MCT,注射后第1,2,3,4周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右室压(mPRV)后取其右肺、心脏,计算:(1)肺中型(外径50~150 μm)和小型(15~50 μm)肌型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2)有完整内外两层弹力层的肌型动脉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3)心脏称右室和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计算比值RV/(LV S).对照组仅行假手术,1周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左肺切除复合MCT注射后4周mPAP明显增高[(48.19±3.33)vs(17.2110±1.26)mmHg,P<0.001],右心室肥厚明显[(0.93±0.02)vs(0.27±0.01),P<0.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RMT明显增加[中型(30.38±1.29)%vs(7.98±0.48)%;小型(25.06±0.99)%vs(6.18±0.42)%,P<0.01],肺血管密度明显减少[(3.68±0.13)vs(7.65±0.25)个/mm2,P<0.01].结论 本方法建立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是可行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比较50和60 mg·kg-1MCT两种剂量诱导不同变化。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0 mg·kg-1MCT组(n=30)、60 mg·kg-1MCT组(n=30)。腹腔注射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2周及4周后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50 mg·kg-1组和60 mg·kg-1组各10只记录大鼠自然死亡天数。结果:大鼠经过MCT诱导后,5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增高[(36.6±5.1)mmHg,(39.1±7.0)mmHg 和 (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289 4±0.021 7),(0.409 4±0.125 6)和(0.247 3±0.019 3),P<0.01]。6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升高[(33.8±5.5)mmHg,(46.6±12.6)mmHg和(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308 2±0.058 4),(0.417 5±0.103 7)和(0.247 3±0.019 3),P<0.01],但两个剂量组之间在2周和4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4周时50 mg·kg-1和60 mg·kg-1MCT组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厚度百分比分别为(21.3±1.9)%和(23.4±2.3)%,高于对照组的(11.3±1.2)%(P<0.01)。60 mg·kg-1MCT组大鼠47 d死亡50%,63 d全部死亡;而50 mg·kg-1诱导后47 d未见死亡,63 d死亡30%。结论: 50和60 mg·kg-1野百合碱均可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病理变化未见明显不同,但前者较后者有较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典型的X综合症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施行两肾一夹术后普通饲料喂养 4周 ,诱发肾性高血压 ,继以高果糖饲料喂养 4周 ,诱导建立X综合症模型。结果 术后 4周 ,大鼠仅出现收缩压升高 ,血糖、血脂未见明显改变。高果糖饲料喂养 4周后 ,大鼠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结论 肾性高血压形成后高果糖饮食 1个月 ,可诱导SD大鼠出现典型的X综合症 ,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及其伴随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分流型兔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建立外周左向右分流的新型兔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方法手术建立颈部、腋部、颈部+腋部分流模型,术后16及24周开胸测肺动脉压力,取心肺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Gomori’s醛复红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肌化程度及继发性右室肥厚。结果术后16周颈部+腋部分流组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及继发性右室肥厚改变明显,24周时上述指标进一步加重;而24周时,颈部分流仅引起轻度肺动脉高压,腋部分流组未见改变。结论较单纯颈部或腋部分流模型,颈部+腋部双分流是一种更为成功的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肺高压(PH)模型体内循环微粒(MPs)的改变及左旋精氨酸(L-Arg)对MPs的影响,探讨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机制。方法:取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6):对照组(C组)、MCT组(M组)L-Arg/MCT组(L组)。C组不做处理,通过腹腔注射野百合碱诱导M组和L组大鼠PH模型,随后L组大鼠每日注射L-Arg,C组和M组每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3周。3周时测大鼠右心室压力、取血提取MPs、检测MPs含量及MPs对大鼠肺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M组和L组的MPs含量较C组均升高(P<0.05),且L组MPs含量较M组低(P<0.05);M组和L组MPs对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Arg通过减少肺高压大鼠体内的MPs的含量而不是MPs的质量来改善肺高压,进一步阐明了L-Arg防治PH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套管连接法建立大鼠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制作大鼠颈部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熏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右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用套管连接法连接。术后满16周测大鼠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对肺组织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和右心室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大鼠右心室/体重及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切片见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内膜层及肌层增厚,管腔狭窄。结论:套管连接法可成功制作大鼠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犬肺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过程中,肺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应用成年犬左锁骨下动脉行降主动脉-左下肺动脉分流术,组2为正常对照组(n=3),两组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血流动力泞主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1在分流前后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左下肺动脉压(PLLPA)上升、肺血流量(Ap)增加,左下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lao2)增加以及体动脉压(  相似文献   

12.
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和关键点。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3周后大鼠行右心导管检查、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2只,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5±1.78)mm Hg vs(18.63±1.80)mm Hg(1 mm Hg=0.133 k Pa),(62.99±2.03)mm Hg vs(28.04±2.26)mm Hg,P均<0.05]。病理切片HE染色,实验组大鼠肺血管中膜明显增生,管腔狭窄,中膜管壁厚度百分比、中膜管腔面积百分比、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IV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292±0.064)vs(0.106±0.026)、(0.0495±0.092)vs(0.200±0.045)、(0.473±0.041)vs(0.295±0.035),P均<0.05]。实验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I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9.5±8.7)vs(18.5±5.3),P<0.05]。结论经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把握几个关键点可以提高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及其配伍对犬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川芎嗪等药物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犬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经SwanGanz导管输入川芎嗪及其配伍观察其对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 单用川芎嗪可降低肺动脉压,但作 弱,川芎嗪与黄芪,参麦等配伍后,降低肺动脉压作用增强,且降低体动脉压作用不及肺动脉压显。结论 川芎嗪与黄芪、参麦合用,对肺循环有较好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应用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作为中期筛查是否能提高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末期成功率。本研究将Sprague Dawley大鼠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右心室压,再实施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对实验组大鼠再次测量右心室压,淘汰压力值变化不大的模型大鼠;术后11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模型成功率的统计,发现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中期筛查可明显提高模型末期的成功率,并可作为一种自身前后对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动物肺气肿模型制作方法。方法:选 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均分为 2组。应用木瓜蛋白酶行气管内注入及雾化吸入 2种方法,呼吸机过度通气诱导,每种方法分单、双侧肺 2种情况 (各 4只犬 )。诱导后1~3周行大体标本观察,测量肺体积,病理学检查肺组织结构。结果: 2种方法所制的肺气肿模型肺组织表面均可见肺大泡形成,病理学检查: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泡融合成肺大泡。模型肺体积与正常肺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雾化吸入法各叶肺组织呈均质型肺气肿改变,注射法各叶肺组织呈非均质型肺气肿改变。双腔气管插管单侧用药,用药侧肺组织呈均质型及非均质型肺气肿改变,对侧肺组织结构正常。结论:木瓜蛋白酶加呼吸机过度通气,能快速诱导大动物肺气肿模型。不同方法能够诱导出不同类型肺气肿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与结构关系。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组2为正常对照组(n=3),分汉后90d两组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放血处死,肺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1)组1左下肺动脉压(KPLLPA)、左下肺血管阻力(LLPVR)及肺血流量(PBF)显升高(P〈0.01),右肺动脉压(PRPA)也有升高,但不及PLLPA显(P〈0.01),右肺动脉压(PR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气管内滴注致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ALIp),以建立稳定的ALIp模型.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7组:生理盐水组、1 mg/kg LPS组、2 mg/kg LPS组以及滴注4 mg/kg LPS后4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观察LPS滴注后大鼠动脉血气、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气管内滴注4 mg/kg LPS后24 h、48 h,PaO2分别为(57.6±4.7)mmHg、(51.7±5.9)mmHg,均低于其他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水肿液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渗、肺泡壁断裂及毛细血管充血等,24 h、48 h组可见肺泡壁增厚、纤维蛋白增生等.结论 气管内滴注4 mg/kg LPS在24 h可成功复制大鼠ALIp模型.  相似文献   

18.
肺外科中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兔单侧肺血管阻断后再开放模型,用于探讨肺外科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方法:同种新西兰白兔96只,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对照组(n=36);Ⅱ组为单纯阻断肺动脉组(n=30);Ⅲ组为阻断肺循环组(n=30)。术中监测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开胸时(仅Ⅰ组)、缺血1h和再灌注1、2、4、6h测定左肺静脉血氧分压;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取肺组织作病理学观察,并测定手术侧肺湿/干比。结果:各组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在缺血1h和再灌注1、2、4、6h,Ⅰ组与Ⅱ、Ⅲ组相比,氧分压、肺湿/干重比及肺组织中MDA含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0.01),Ⅲ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呈现相似的肺损伤病理改变过程,均在再灌注4h出现较为明显的肺损伤,再灌注6h肺损伤呈恢复趋势。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肺外科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Zhao J  Liu R  Li H  Zhang X  Liu B  Wu Q  Qian Y  Gu W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867-869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诱导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不同时期心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12头雄性西藏小型猪,4.0~4.5月龄,体质量15.0~18.0 kg。测定12头小型猪平均肺动脉压作为基础值;然后选择10头小型猪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10.0 mg/kg;给药4周和8周后再分别测定小型猪平均肺动脉压。分别于4、8周处死两头小型猪,采样观察小型猪心肺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给药4周和8周后,西藏小型猪的肺动脉压力与人体相近,正常平均肺动脉压约为(15.19±0.70)mmHg(1 mmHg=0.133 kPa);给药4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升至(19.69±2.47)mmHg;给药8周后升至(25.62±4.88)mmHg,与基础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给药4周后即可形成有意义的病理改变,右心室肥厚;8周后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如右心室纤维化和肺动脉中层增厚。结论 MCT给药8周后,造成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重构,可以诱导西藏小型猪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