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因铜蓝蛋白合成不足和胆道排铜减少,导致铜在体内过度蓄积,尤其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为重。WD临床上较少见,发病率为0.5~3/10万,WD呈慢性病程,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样,容易误诊。虽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若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病情的好转或缓解有一定的作用。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6例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彭兴凤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8,(1)
患者:男性,35岁。1990年4月17日入院。该病人表情淡漠,呆板,不能自制地强哭、强笑,说话不清,吞咽困难,流诞,肌张力增高,肢体震颤,行走不稳,眼科裂隙灯检查发现K—F氏环,肝超声波检查:肝脾略大,肝表面光滑无节结,可见较密微波,肝功能检查GPT70单位,尿铜量检查:增高(150μg/24小时)。结合病史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在积极治 相似文献
5.
李荣姣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347-347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1]、严重影响劳动、生活能力的慢性疾病。其发展缓慢,可延续数年或30、40年,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对病人恰当的护理,对病情好转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我院神经内科几年来共收治的15例... 相似文献
7.
9.
10.
冯琳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3):157-157
患者,男,12岁,学生,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上腹不适水肿伴浓茶样尿3个月,于2001年2月9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浓茶样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实验室检查:Hb45g/L,RBC 103×10~(12)/L,WBC 110×10~9/L,N 0.75,L 0.25,血小板计数76×10~9/L,总胆红素999μmol/L,骨髓检查正常,肝炎病毒两次查阴性,CT检查示“肝硬变性腹水”。当地医院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住院,给予抗感染、护肝、消肿等对症支持治疗两个月后,患儿黄疸、腹水及水肿消退出院。出院后自服护肝药。8d前患儿再次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诊断Wilson病(HLD)的临床特点,不同辅助检查的价值,提高HLD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按Stemlieb标准确诊的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①19例患者以肝功能损害为主;1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3例表现为血尿;2例以贫血为主;2例表现为关节疼痛。②3例有阳性家族史;31例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mg/L,角膜Kayser—Fleischer环阳性率达89.19%;所有患者尿铜排泄均高于100μg/24h。③12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8例发现基底节,豆状核等异常低密度灶;8例行头颅MRI检查,5例显示基底节,豆状核等处异常信号。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预后的关键。为了避免误诊,对诊断不清的具有肝功能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或血尿,贫血等症状的患者,检查角膜Kayser—Fleischer环,铜代谢,细致的询问家族史十分重要。必要时行头颅CT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LD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综合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44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8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 HLD组GQOLI-74总体生活质量分(61.55±9.69)明显低于对照组(t=4.332,P0.01),各维度分除物质生活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SSRS社会支持总分及各量表分除客观支持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QOLI-74各维度分与SSRS各量表分之间多项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且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通过整体护理手段重视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早期干预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尿常规、血尿酸及肾脏超声等肾损害检测指标与非HLD肝病患者、非HLD锥体外系疾病患者之间的差异,筛选出对HLD早期诊断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方法 185例首次入院的HLD患者(A组)、54例非HLD肝脏疾病的患者(B组)和18例非HLD其他锥体外系疾病患者(C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尿常规、血尿酸及肾脏超声等检测结果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尿常规、血尿酸及肾脏超声检查在A、B、C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P=0.006;F=61.235,P=0.000;χ2=14.869,P=0.001);A组与C组在尿常规、血尿酸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4,P=0.002;F=52.363,P=0.000);A组与B组在血尿酸及肾脏超声检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285;F=43.213,P=0.000)。结论在有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中出现尿常规的异常和血尿酸减低,或在不明原因的肝病患者中出现血尿酸减低及肾脏超声的异常改变,应高度怀疑HLD的可能,建议进一步做铜代谢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0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40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误诊情况及治疗、预后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确诊平均年龄(8.15±2.93)岁.初诊时35例儿童有症状,5例无症状.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29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2例,肾脏损害为主3例,关节症状为主1例.40例患儿中,其父母、祖父母近亲结婚9例,有家族史者6例.37例患儿行血铜蓝蛋白检测,均低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39例,33例阳性.头颅核磁检查3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在儿童期诊断困难,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67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误诊病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以肝损害首发者最为常见,占70.15%,以肝损害同时伴有溶血性贫血首发者次之,占22.39%,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者相对少见,占7.46%.误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者居多,少数误诊为肾炎、血液病.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各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深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认识,遇到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青少年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合并肝损害,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的可能 ,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误诊比例,病种,发生频次及与疗效的关系,为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初次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首发症状出现后就诊2个以上医院,时间超过3个月仍被诊断或尚不能明显诊断者,被列为误诊或诊断不明,并对各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11例患者中51.04%被长期误诊(516/1011),19.09%长期诊断不明(193/1011),仅29.87%(302/1011)能在首发症状出现3个月内获得正确诊断,被误疹的病名多达百余种,最常见的有各型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脾功能亢进,各种关节炎,各型肾炎,脑为脑病,精精病,各种盆血等,共857例次,治疗前后3组间的严重程序及疗效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本病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有上述症状者通过检查角膜K-F环进行初筛,必须时行铜代谢检查预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7例HLD住院患者,对该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分型和病程进行分类与统计,测定其驱铜疗程前的血浆Hcy,并留取患者疗前和第1个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驱铜疗程中的24 h尿铜。结果 423例男性HLD患者血浆Hcy平均为(15.735±15.2473)μmol/L,异常率为34.7%;184例女性HLD患者血浆Hcy平均为(11.484±5.761 2)μmol/L,异常率为23.9%;607例HLD患者血浆Hcy平均为(14.446±13.265 7)μmol/L,总异常率为31.4%。HLD患者血浆Hcy水平:男性高于女性;41~51岁年龄组最高,1~11岁年龄组最低;假性硬化型最高,症状前期型最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0.000)。而其病程的长短与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疗前与第1疗程中的24小时尿铜均与血浆Hcy呈线性相关(r=0.283、0.383,P=0.000,双侧检验)。结论 24 h尿排铜增高的HLD患者多数存在着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14例临床与脑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症状特点和CT表现特征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4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临床表现,查相关血生化指标,行脑CT扫描。结果 9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例以肝损害症状首发,1例以肝损害伴精神症状首发,1例以关节肿痛首发,2例无症状。14例血清铜检查均提示代谢障碍。CT见11例双侧基底节低密度灶,2例脑萎缩,1例阴性。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且脑CT提示的损害部位与临床症状相符。 相似文献
目的观察言语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构音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LD构音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言语训练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Frenchay评分。结果言语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2组治疗后Frencha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言语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能明显促进HLD构音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