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KD只具备KD诊断标准中6项之4项或3项,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非典型KD的重要依据。该组非典型KD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00%。结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应及时做超声心动图,尽早明确诊断以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而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典型KD只具备KD诊断标准中6项之4项或3项,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非典型KD的重要依据.该组非典型KD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00%.结论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应及时做超声心动图,尽早明确诊断以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笑寒  刘彩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09-2510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方法:总结分析26例非典型KD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均发热持续5d以上,多具备现行KD诊断标准6条的2条~3条症状,伴其他脏器受累表现,由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脉扩张或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而确诊。结论:非典型KD早期症状少,多以累及其他脏器表现为主,可结合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诊断或拟诊,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误诊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 ,与某些疾病不易鉴别 ,易致误诊。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 14例误诊病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5例。男女比例 18:1。年龄最小者 4个月 ,最大者 6岁。 <1岁 7例 ,1~ 4岁 6例 ,>4岁 1例。1 2 临床表现1 2 1 症状和体征 ①发热均在 5天以上 ,均为不规则热 ,热程 1~ 2W ;②双眼球结膜充血 12例 ,均无水肿及分泌物 ;③口唇、口腔改变 13例 ;④颈部淋巴结肿大 6例 ;⑤各型皮疹 11例 ;⑥四肢末端硬肿伴脱屑改变 11例。此外尚有 5例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 ,6例腹泻 ,3例心率…  相似文献   

6.
郭宝同 《四川医学》2005,26(3):347-347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KD40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52.5%。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典型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治,减轻冠脉病变程度,改善预后。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7例非典型KD患者及60例典型KD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非典型KD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于典型KD。症状发生率典型KD组高于非典型组,而非典型KD组肛周充血脱屑发生率和卡介苗接种处红斑发生率均高于典型KD组。非典型KD组冠状动脉受累率高于典型组。结论:非典型KD多发生在婴儿期内,且较典型KD更易发生冠状动脉受累。所以诊断时应注意典型的临床诊断指标以外的症状、体征,即在结合化验异常及心脏彩超对冠脉病变已检出的同时出现肛周充血脱屑和卡斑处红斑亦可作为川崎病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满洲里市第一医院2004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15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儿仅具备典型川崎病6项主要表现中的3~4项,甚至有的患儿于发病初期仅有2~3项主要表现。结论:为避免延误诊断,要增强对非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和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博爱县人民医院儿科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典型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典型川崎病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非典型川崎病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指标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结果:与非典型川崎病组比较,典型川崎病组患儿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指(趾)脱皮、唇红干裂、杨梅舌、结膜充血等发生率、CD4+/CD8+明显升高,卡疤红肿、肛周脱皮屑、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CD3+、CRP值明显降低,卡疤红肿、皮疹、手足硬肿、杨梅舌、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唇红干裂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与典型川崎病相比,非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更不具备特异性,更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冠状动脉损伤风险更高。因此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彩超,帮助确诊,及时防治冠状动脉损伤,避免冠状动脉损伤发展成冠状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12例非典型川崎病的患儿给予单次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 g/kg,10~12 h内输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1.d-1,分2~3次,热退3 d后逐渐减量,维持6~8周,并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非典型川崎病中最常见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其次是皮肤红斑,最少见手足硬肿、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常明显升高、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少见,1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均治愈。结论:对发热≥5 d,抗生素治疗无效,具备2~3项主要诊断标准,结合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或冠状动脉扩张,可诊断为非典型川崎病,及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川崎病3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非典型川崎病 (KD)临床征象变化情况。方法 对 36例非典型KD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典型KD的典型症状少 ,其中口唇、口腔粘膜充血、干燥 ,双侧球结膜充血及恢复期四肢末端膜状脱屑出现机率最高 ,而手足硬性水肿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机率较低。发热不规则。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比发热早。可伴有胆囊肿大及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 ,血脑利钠肽增高 ,血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降低。结论 非典型KD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表现多样 ,当诊断不明确疑为KD时 ,应尽早进行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2.
王章星  王勇 《广西医学》2000,22(4):881-882
川畸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其合并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应用阿斯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对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起重要的作用。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川畸病48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诊情况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日本厚生省制订的川畸病诊断标准(1)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住川畸病患儿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11个月至8岁,≤4岁34例(占70.9%)>4岁14例。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的损害而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因为在发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其并发症 ,所以提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 2 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非典型川崎病中 ,男 16例 ,女12例 ;年龄 <1岁 15例 ,~ 3岁 6例 ,~ 5岁 5例 ,~ 10岁 2例。1.2 临床特征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持续 5天以上 ;恢复期均有指、趾端膜状脱皮 ;唇鲜红、皲裂、干燥 14例(5 0 % ) ;双眼结膜充血 7例 (2 5 % ) ;颈淋巴结肿胀 10例 (35 .7% ) ;皮疹 9例 (32 .1…  相似文献   

14.
何勤  马凤琼 《华夏医学》2006,19(4):718-719
目的:探讨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其易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川崎病52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8例为当天确诊,15例为3d内确诊,误诊9例,误诊率达17.3%。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者最易误诊,占13.3%,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易误诊,占2.9%,还可有败血症、腹膜炎为诊断者。结论:川畸病早期可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较特异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很重要。减低误诊率首先是对本病要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患者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川畸病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 ,为好发于婴幼儿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我院于 1996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川畸病患儿 3 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第三届国际川畸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988年 12月 ) ,我院于 1996年至 2 0 0 1年收治川畸病患儿 3 4例 ,其中男 2 1,女 13例。发病年龄为 6个月至 8岁 ,其中~ 1岁 3例 ,~ 2岁 11例 ,~ 3岁 4例 ,~ 4岁 8例 ,>4岁 8例。1.2 临床表现 :3 4例均有发热 ,多为弛张热 ,热程最短 5d ,最长 2 1d。全部患儿均伴有皮疹 ,形态多样 ,以猩红热样皮疹多见 ,…  相似文献   

16.
何启明 《河北医学》2002,8(12):1103-1104
近年来川崎病 (KD)有增多趋势 ,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简称静脉丙球 )可防止或减轻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故早期诊断尤其重要 ,特别是对于非典型病例。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KD36例 ,其中2 4例 (6 6 .7% )系非典型病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均为非典型病例 ,本组非典型病例是指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包括发热在内 2~ 4项主症的病例 ,根据恢复期特征性指、趾端膜状脱皮和 /或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而确诊。其中男 16例 ,女 8例。年龄 :4月~ 1岁 15例 ,~ 3岁 7例 ,~ 5岁 2例。从发病到就诊 ,短者 3d …  相似文献   

17.
40例非典型川崎病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呈芳 《中外医疗》2009,28(3):43-43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非典型川崎病4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4例冠状动脉扩张者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正常2例、2个月正常1例、3个月正常1例。结论对于发热5d以上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有结膜充血、唇红干裂,血小板进行性增高者,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尽早行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及时拟诊,正规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3例报告王继征,谈世进,陈万春(枣庄矿务局枣庄医院,枣庄市277156,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的世界性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合并冠状动脉瘤(CAA)时临床意义较大,我们遇见...  相似文献   

19.
<正>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经数日可自然消退的自限性急性炎症。本病除血管炎(特别是冠状动脉)以外的病变,如心包炎,心肌炎、胆囊炎、脑膜炎、神经炎等各种脏器炎症不留后遗症,且大部分会自然痊愈。冠状动脉炎也循同样经过,但由于动脉瘤,血栓形成,可引起冠状动脉闭塞,而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形成的后遗症是一重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与KD  相似文献   

20.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赵国昌,王岱明(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传染病科200032)小儿急性川崎病是至今尚未充分认识的热性发疹性疾病。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无实验室的特异性测试指标。近年来发现变异病人,易误诊和漏诊。对象与方法于1994年2月~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