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HBV聚合酶逆转录区(RT区)基因变异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送检的14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BV聚合酶RT区基因序列检测,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142份血清样本中,87份(61.3%)发现9个已知耐药位点变异,有21种变异模式;43份(49.4%)表现为多位点变异,其中9份(10.3%)为多重耐药变异.单用拉米夫定(LAM)的样本中检出2份A181T变异,1份M204V+ L180M+A194T变异(替诺福韦相关变异);在单用阿德福韦酯(ADV)的样本中检出2份M204I变异.这些变异比较少见,推测LAM和ADV可能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情况.结论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HBV聚合酶RT区的变异模式将会更加复杂,包括多位点变异和多重耐药变异等,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HBV感染首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但长期用药导致的耐药已成为影响药物使用的障碍。此文对近几年HBV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HBV感染患者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相应突变位点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分析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者HBV多聚酶区基因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3例LAM,78例ADV和9例ETV以及6例LdT耐药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253例LAM耐药患者中有16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为101例(39.92%)。78例ADV耐药患者中有7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A181V/T/S突变最多见,为47例(60.25%)。9例ETV耐药患者中有3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T184A/G/I/S突变最多见,为6例(66.66%)。6例LdT耐药患者中有2种突变类型。结论: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株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样,建议抗病毒治疗失败后参考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更换药物。  相似文献   

4.
核苷(酸)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发生的由病毒基因变异导致的耐药影响了治疗效果.此文主要就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治疗耐药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CHB)患者耐药现状及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开封市传染病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病例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常见核苷(酸)类治疗药物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41例CHB患者,其中男1635例,女506例,年龄20~42岁,平均(31.5±10.5)岁,HBV DNA载量(4.88±1.54)×10^(7)U/mL。30~42岁CHB患者耐药率显著高于20~29岁者(P<0.01)。CHB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性较高,对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敏感性较高。2141例CHB患者检出HBV耐药基因突变788例,占36.81%。M204I、M204V、M250I+M250L是HBV耐药突变位点前3位,分别占22.08%、13.20%、9.64%。B基因型患者为主(占62.20%)。C基因型与B+C混合型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B基因型患者多基因位点突变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与B+C混合型患者(P<0.01)。单一药物治疗组与多种药物序贯治疗组耐药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组耐药基因突变率高于非停药组(P<0.01)。结论长期常见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多出现耐药,可导致多种形式的HBV聚合酶变性,是HBV感染治疗的主要阻碍。临床检测耐药突变位点有利于治疗方案制定,指导治疗药物选择与长期防治。  相似文献   

7.
抗病毒疗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核苷类药物单独或者联合抗病毒,对HBeAg阳性或是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显示有病毒学、生化学和组织学的益处,但在长期应用中产生不同的抗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此文就核苷类药物单独和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患者过渡期短暂联合IFN序贯治疗及NAs单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24篇国内外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HBsAg转换率,并进行不同治疗方案下各项指标的亚组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时序贯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HBsAg转换率分别为83.9%、78.4%、47.2%、41.6%、9.1%和5.6%,均高于单药治疗组的68.6%、67.3%、26.8%、17.3%、0和0(RR=1.18、1.13、1.73、2.33、9.86和6.58,P均<0.01).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84.4%、81.9%和85.0%,均高于随访时的74.1%、63.1%和50.0%(RR=1.14、1.26和1.61,P均<0.01).根据IFN用药时间不同(≥48周和<48周)行亚组分析提示,在IFN用药<48周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结束时明显高于随访时(84.4% vs 73.1%,81.0% vs 63.4%,RR=1.16和1.24).结论 治疗结束时,序贯用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NAs单药治疗组.IFN治疗<48周患者考虑长期停药有导致HBV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为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药物长期应用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此文就国内目前使用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口服核苷类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跟踪护理,达到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收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门诊130例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信息,根据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跟踪护理,使这些患者用药合理规范,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耐拉米夫定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P区变异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变异和基因分型的关系,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87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 DNA载量及HBV-M进行检测,用特异的引物对待检标本HBV P区进行全序列测定,对不同性别、年龄的测序结果的基因分型作比较;并对C、B基因型发生实变模式作分析。结果1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B基因型51例(27.27%),C基因型134例(71.66%),并存在混合感染2例(1.07%);HBeAg含量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区基因突变结果显示,B基因型以单纯YMDD突变为主,C基因型以YMDD突变+ rtL180M 突变为主。结论本研究对象的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不同基因型可能决定了与耐药相关的P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基因(preS)变异与HBV感染后肝硬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67例乙肝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的血清HBVPreS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应用MEGA7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PreS基因热点变异与LC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V基因组PreS区T3116m(χ2=8.470,P=0.004)、A49m(χ2=4.939,P=0.026)、T53m(χ2=6.683,P=0.010)、A109m(χ2=5.868,P=0.015)及PreS缺失变异(χ2=12.154,P=0.000)与LC发生显著相关。PreS缺失变异在失代偿期LC患者中的频率(63.16%)显著高于代偿期LC患者(31.03%)(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07,95%CI:1.02~1.11)、T3116m(OR=4.18,95%CI:1.39~12.61)、PreS缺失变异(OR=7.20,95%CI:2.09~24.80)是L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 PreS缺失变异与T3116m是乙型肝炎患者进展至LC的危险变异,还需要大样本人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50例HBV基因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温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和P区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50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50例中C型44例,占88%,B型6例,占12%。存在位点突变者25例(50%)。其中检出以单位点rtM204I/V/S突变为主,9例,占36%,rtA181V/T突变4例,占16%,rtM204I/V/S+rtL180M突变5例,占20%,rtV214A,rtA181V/T+rtV173L,rtM204I/V/S+rtQ215H,rtM204I/V/S+rtL180M+rtV173L,rtM204I/V/S+rtL180M+rtV207I,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M204I/V/S+rtL180M+rtT184A/G/I/S+rtA181V/T突变各占1例,占4%。结论: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HBV P区可检出突变,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以rtM204I/V/S突变为主,应用DNA序列测定法分析HBV P区基因突变,获得的信息全面,对临床评估病情进展和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构、功能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eAg并非HBV装配、复制或感染所必需,但却具有免疫调节和影响病毒复制的重要功能,而HBeAg变异后出现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更有特殊的临床特征。此文就近年有关HBeAg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变异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合并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HEV感染后病情的转归.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嗜肝病毒血清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随机选择慢乙肝合并HEV感染的患者(重叠感染组)与同期单纯慢乙肝患者(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AST与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胆红素、ALT、白蛋白、PT和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病死率为47%.结论 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可能比HSeAg阳性者更易重叠感染HEV.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HBV感染(OBI)指在机体肝组织中存在HBV DNA,血清HBsAg阴性,伴或不伴有血清HBV DNA阳性的感染状态.OBI与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关,是输血、器官移植播散HBV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目前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OBI的形成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病毒突变是重要因素.此文就HBV基因不同区域突变与OBI感染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P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P基因变异情况,并对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及HBVDNA载量与肝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A1896变异阳性率,再根据前C区变异不同,比较不同临床类型HBVDNA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变异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3,P=0.581)。在慢性HBV携带者中,变异阳性率同时伴有较高水平的HBVDNA量(P=0.003),其余各临床类型均未见明显差异;但变异情况相同的条件下,HBVDNA载量似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降低趋势。结论影响肝炎病情进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前C区A1896变异可能不起作用,但前C区A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