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CSSD质量管理,保证无菌物品供应零缺陷.方法 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责任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设定质控重点,制定PDCA循环改进方案,将2011年1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PDCA组,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对照组,每组各96份资料,对两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监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呼吸管路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分别为99.0%、95.5%、98.0%、97.5%、97.0%、l00.0%,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改进,CSSD人员整体素质、服务品质、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改进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在CSSD采用PDCA管理方法,将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手术器械包湿包发生率、临床科室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实施PDCA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CA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手术器械包湿包发生率,能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PDCA循环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1月河源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的实施常规管理(设置为对照组)的80包器械和2018年12月—2019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所提供实施PDCA循环(设置为实验组)的80包器械,比较2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中的使用效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40名,对比实施PDCA循环后其工作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6.2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压力容器使用中效果显著,器械清洗合格率、护理人员规范性及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在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根据卫生部关于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要求,开展对CSSD医院感染控制方案进行实施。结果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集中消毒灭菌质量;杜绝器械清洗不合格、包布未一用一清洗、湿包等问题,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00%。结论区域化CSSD管理中医院感染控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情况和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应用循环管理后进行对比,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器械供应、感染控制等工作质量合格率和护理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并改善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工作质量改进措施时选择PDCA的形式,对其应用和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施工作质量改进措施为2015年1月,其中实施的措施为PDCA循环,针对展开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主要对管理前后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环境、器械等方面进行观察,调查临床中科室对其的满意度。结果:采取PDCA循环措施后,在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知识掌握水平、环境以及器械等方面的总评优于采取措施前的,并且临床中科室对其满意度也优于采取措施前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工作质量改进措施时选择PDCA循环可以优化设备设施等各项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增强医疗服务安全性,可以采取临床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外包后可再生器械及物品的交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方法:通过对外包单位可再生器械及物品交接环节实地跟踪调查,对每日回收使用后污染物品的数量、质量、预处理情况及发放无菌物品接收后的确认与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流程及质量督查标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外包后可再生器械及物品在消毒灭菌后的流通储存及使用后处理等环节的管理。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制定交接流程及质量督查标准,并进行现场培训,定期收集反馈意见,开展质量督查,基层医疗机构物品交接合格率由改进前73%提高到了89%。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外包后可再生器械及物品交接及管理的合格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增进了消毒供应中心与外包基层医疗机构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8.
骆丽燕 《智慧健康》2022,(28):247-250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1000件/包灭菌器械设为对照组,此阶段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于2020年1~12月随机抽检消毒供应中心抽检的1000件/包器械设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入微信平台管理。比较无菌物品合格率、缺陷事件发生率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菌物品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包装不合格、湿包、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相关设备故障等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并更好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1001-100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口腔科手机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 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口腔科手机消毒供应管理中开展QCC活动,比较实施前后无菌物品质量不合格情况。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口腔科手机清洗不合格率、灭菌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无菌物品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结论 QCC活动的组建和开展在口腔科手机消毒供应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的质量,避免出现无菌物品质量不合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表》,于2011年对某院25个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每月一次的问卷调查,并运用PDCA循环规则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全年满意度为100%的项目有“运送车辆洁污分开”、“物品灭菌标识清楚容易识别”、“保证临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物质需要”3项。1-6月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89.33%,满意率最高的项目达100%,最低为63.33%;7-12月总体满意率为99.00%,满意率最高达100%,最低为97.33%,其中“工作人员仪表规范、语言文明、解释耐心”和“灭菌物品无过期、失效、潮湿,质量达标”的满意率也提升至100%。1-6月和7-12月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总体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 P<0.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规则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临床科室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效果,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按照是否进行手术分为两大类,依据各医疗质量指标2013年与2012年的比值,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非手术科室死亡率明显下降,手术科室非计划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其它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示临床科室应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医院质量管理概况与借鉴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17  
经过近90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美国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评审已经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运行有序且独具特色的体系,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文章从美国医院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完整的质量改进委员会体系等8个方面对美国医院质量管理情况加以介绍,并就可供借鉴的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函询、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审议等确定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21年10月-12月在全国19家三甲医院手术室进行试应用。结果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涵盖结构指标2项、过程指标5项、结果指标1项。19家医院手术室护士与手术间比例中位数为3.2:1,工作日手术间平均开放时间为9.89 h,手术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手术物品清点正确执行率、外科手消毒正确率、手术标本管理规范合格率、手术间环境卫生消毒合格率、术中2期及以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合计率分别为83%、86%、83%、88%、95%、0%。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为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了工具,为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建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渐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梗死质量控制和管理模式。一是出台单病种质控系列文件,对脑梗死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二是基于循证医学制/修订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为脑梗死质量管理提供有效工具;三是搭建全国脑梗死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发挥数据驱动医院脑梗死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四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脑梗死医疗质量管理,将极大推动我国脑梗死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提升。我国脑梗死质量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指标制定-数据采集-结果反馈”向“目标导向-凝聚力量-量化评估”的精准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5.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背景、内涵和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进行梳理,认为医疗机构应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单病种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单病种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员质量考核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大型综合医院开展以个人为基础、以科室为主体的全员质量考核的实践过程。阐述了针对现状评估、目标设定和策略制定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全国产科专业医疗服务质量现状,为产科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收集并分析2019年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4 730家医疗机构产科专业医疗相关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我国剖宫产率为43.40%,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7.68%,民营医院剖宫产率较高;足月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为0.77%,≥28周死胎发生率为0.36%,均呈现西高东低特征;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和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地区具有差异性。结论我国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和机构类别差异。医疗机构应持续关注产科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应开展针对性质控,助推产科服务同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5个省开展实地调研,发现我国三级医院、县级医院、民营医院之间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三级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最为健全;县级医院由于人力资源匮乏和运营压力而无力完善薄弱的质量管理体系;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则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省级质量监管机构监管能力薄弱,运行缺乏保障;医院内部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专业质管人员缺乏,人员培训不足;医院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均衡,信息共享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提升第三方监管机构的隶属层次,加强对质控中心的运行保障;完善县级医院、民营医院内部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保障人员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全员质量管理培训;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加强对县级医院、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费补贴,尽快颁布全国统一的疾病编码,促进医院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病例质量分层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建立了病例质量分层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使用认为本评价方法有如下优点:(1)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的主导思想;(2)此方法容易理解,简便易行,适于推广;(3)较好地进行了分层次质量评价;(4)有利于应用计算机进行病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基于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经由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护理质量促进联盟14家三甲医院进行应用。结果共确定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3项、三级指标6项的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应用后,14家三甲医院6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但血管活性药物规范使用执行率评价项目中,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规范执行率较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项目中,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现了心血管专科特点,可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