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清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最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血清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四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70例肝病患者和102例健康查体者血ALT、TBA水平,探讨二者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四种肝病患者血清ALT、TBA均显著升高,其中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ALT、TBA升高显著,而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ALT与TBA阳性率结果差异显著(x2 =60.551,P<0.001),ALT阳性率约为22%左右,TBA阳性率>90%.结论 ALT对于急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大,而TBA对于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是一项较为实用且敏感性高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酶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常见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性肝炎(acute icterohepatitis,AI H)、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hronic persisitent hepatitis,CPH)、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CC)及胆道疾病(dis-ease of biliary tract,BTD)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血清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健康者及140例肝胆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活力。结果:各型肝病组TB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肝病组(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0.01),与血清ALT和AST几乎平行升高;慢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TBA显著高于ALT和AST,但与ALT和AST不完全平行,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时ALT和AST升高而TBA反而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TBA测定对于急性肝炎患者具有高度灵敏性,对ALT和AST正常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但单独应用对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局限性,与ALT、AST、GGT及CHE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卢玉荣 《河北医学》2010,16(4):466-468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血清ADA以及ALT、GGT对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43例肝病患者、3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进行ADA、ALT、GGT检测。结果:肝硬化组的ADA为43.15±11.7U/L,阳性率为93.6%;慢性活动性肝炎组ADA为38.78±12.1U/L,阳性率为88.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明显,P〈0.01;急性肝炎组ADA为30.24±10.3U/L,阳性率为8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P〈0.05;而ALT在急性肝炎中为378.92±114.6U/L,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GT在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时升高,尤其在肝硬化时升高明显,为95.3±22.1U/L,阳性率为68.6%。结论:ADA在鉴别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方面优于ALT和GGT,ALT在反映急性肝炎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GGT有助于判断肝硬化向肝癌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观察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诊断肝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速率法对我院收治的220例肝病患者(观察组)及11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TBA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各类肝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上述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血清TBA检测在诊断肝病方面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各肝病血清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志愿者,差异显著(P均<0.05)。除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其他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指标升高的幅度均显著高于ALT、γ-GT及AST指标升高的幅度(P均<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BA的阳性率与ALT、γ-GT及AST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断肝病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各类肝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判断肝脏损害程度和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杨晓曼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60-160
目的:了解在慢性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其的诊断意义。方法:124例血清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明显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ADA、ALT、GGT的检测及其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ADA以及ALT、GGT对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113例肝病患者、2 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进行ADA、ALT、GGT检测。结果 :肝硬化组的ADA为 43 . 15± 11 .7U/L ,阳性率为 93 . 6%;慢性活动性肝炎组ADA为 3 8 . 78± 12 . 1U/L ,阳性率为 88 . 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明显 ,P <0. 0 1;急性肝炎组ADA为3 0 . 2 4± 10 . 3U/L ,阳性率为 83 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 ,P <0 . 0 5 ;而ALT在急性肝炎中为 3 78 . 92± 114 6U/L ,阳性率为 10 0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GGT在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时升高 ,尤其在肝硬化时升高明显 ,为95 . 3± 2 2 . 1U/L ,阳性率为 68 . 6%。结论 :ADA在鉴别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方面优于ALT和GGT ,ALT在反映急性肝炎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而GGT有助于判断肝硬化向肝癌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各类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160例肝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DA、ALT、AST和GGT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种肝病患者ADA、ALT、AST和GG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ADA的阳性检出率在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76.7%,94.7%,83.3%和55.0%。ALT和GGT在各种肝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1)。AST在肝癌有明显升高(P〈0.05),在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均〈0.01),其阳性检出率均在80%以上。急性肝炎时,ALT和AST阳性检出率达到100%。结论血清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同步检测92例肝病患者血清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表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血清HPCⅢ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单纯型)患者血清HPCⅢ轻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明显升高;肝硬化显著升高。各型肝病患者血清HA均有升高,以肝硬化升高幅度最大。本文提示同步检测血清HPCⅢ、AH可提高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林莉  林美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8-329,338
目的:检测腺苷脱氨酶 (ADA)、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本实验以76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A组,选取7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B组,选取76例肝炎患者作为 C 组,选取76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D组,检测四组血清中 ADA、GGT和AFU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50(CA50)升高的原因及其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共4组患者血清的CA50水平,并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的相关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A50含量各肝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清CA50含量皆与总胆红素汀BIL)、直接胆红素(DBIL)相关,慢性良性肝病组中CA50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Ⅳ)相关,肝硬化组尚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相关,P〈0.05。结论:肝病血清CA50水平增高的原因:急性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慢性良性肝病可能由肝损害、肝组织结构改变、淤胆所致,肝癌可能主要与细胞恶变、抗原表达异常有关。CA50对肝癌诊断价值不大,动态观察CA50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血清TBA、PA和SIL-2R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前白蛋白 (PA )和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 2 R)含量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TBA、PA用杜邦 RXL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SIL- 2 R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检测。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 TBA和 SIL - 2 R水平升高 ,PA水平下降 ,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结论 :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 TBA、PA和 SIL - 2 R可了解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 ,判断患者细胞免疫力功能状态 ,为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并对患者的病情监视、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与谷丙转氨酶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中胆汁酸水平和谷丙转氨酶都是较为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谷丙转氨酶(ALT)是肝细胞受损后首先能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本文用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30例健康体检者和住院病人进行TBA和ALT的测定,结果表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病人,TBA和ALT两者阳性率都很高。而肝硬化病人TBA明显增高,ALT却不高或无明显异常。初步表明:同时测定TBA和ALT对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分析肝癌病例的某些危险因素,期望在肝病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肝癌。方法:对住院的25840例肝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25840例肝病住院病人中男性占83.54%.女性占16.46%;其中急性肝炎占41.55%,慢性肝炎占30.62%,肝硬化占22.08%,肝癌占5.75%。(2)青年组慢性肝炎比例上升占同病种病人的68.48%(5419/7913),中年组肝硬化比例占同病种病人的54.34%(3100/5705),老年组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均较高,其肝癌占所有肝癌病例的21.00%。(3)前后5年收治疾病谱比较:近5年急性肝炎收治数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上升,肝癌的比例亦在上升。结论:肝病医院中,中青年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收治率在上升。应在传染病医院开展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的跟踪监测和预防,以期能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中青年组慢性肝炎病人应及早进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13例不同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GGT含量,并观察各组GGT的变化。结果A组(肝外胆道梗阻、肝癌、酒精性肝炎)升高最明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GGT〉正常参考值10倍以上的以肝外胆道梗阻,肝癌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二种疾病血清GGT的阳性率为100%,与ALP的敏感度相当。血清GGT含量在B组(肝硬化活动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与C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之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血清GGT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至重度依次上升,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GGT可以作为肝外胆道梗阻、肝癌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GGT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临床上GGT含量检测对于不同肝胆疾病的鉴别及结合其它肝功能指标对肝炎临床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