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护理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常可导致护理人员自身的伤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切实做好自身防护,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型肝炎为3%~10%,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为0.2%~0.5%。我科采用输液茂菲氏管预防安瓿屑扎伤护理人员手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4年首例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HIV被报道后,截至2000年9月,全世界已报道的职业获得性HIV感染有97例。这些人群中主要是外科、口腔科、妇产科医护人员,其次是血库、化验室、血液透析人员。经对医务人员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一次对HIV感染的血液经皮暴露后感染的平均危险性为0.3%,经黏膜暴露的感染危险性为0.09%,完整皮肤的暴露或暴露于血液以外其他体液的感染危险性目前尚未得到量化,估计比血液暴露的危险性低。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Hp感染在健康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之间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我院部分体检的医务人员及来我院体检的长沙市某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共502人,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Hp抗体,对Hp抗体阳性者再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分型。结果:医务人员组与非医务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7.2%和58.5%(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3.4%和15.9%(P<0.05);内科消化专科医师护士组与内科其他专科医师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和65.9%(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31.2%和17.1%(P>0.05);医师组与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65.5%和67.2%(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1.8%和28.4%(P>0.05);医师护士组与实验室和后勤工作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2%和63.7%(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4.7%和20.6%(P>0.05)。结论:医务人员Hp感染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且感染的细菌毒力较强,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Hp感染的分型对临床诊治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HP传播途径的关系,本文对南昌市四所大中型医院的部分医务人员HP感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示;(1)医务人员血清HP抗体阳性率58.9%(259/440),健康非医务人员55.6%(158/284)。(2)医务人员中30~39岁年龄组的HP感染率68.0%显著高于20~29岁年龄组50.9%,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HP感染率61.5%,亦显著高于工作5年以下组48.9%(P<0.05)。(3)消化专业的医务人员HP感染率74.4%明显高于非消化专业人员55.5%。且从事内窥镜的消化专业人员HP感染率又显著高于未从事内窥镜的人员(P<0.05)。结论:HP感染与社会环境:职业,年龄有关,消化科尤其是从事内窥镜的医务人员是医院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防止HP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以降低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生命健康。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2例患者及17名医务人员,探讨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92例患者中,35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18.2%,17名医务人员中1名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5.9%,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门诊输液室布局不合理、环境卫生消毒差、静脉穿刺操作、医用物品管理不严格、废物处理方法不当及患者年龄较小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述项目是导致门诊输液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的主要因素,给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较大威胁,应强化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改善门诊输液室环境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提高的效果。方法 对衢州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医务人员感染与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1年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行为能力,教育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各专业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由教育前的存在差别,X^2=14.07,P〈0.05转变为教育后的无差别,X^2=11.92,P〉0.05,及格率明显上升。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率也由往年的34%,下降到7%。结论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帮助医务人员掌握预防职业感染的办法,避免疾病感染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监测2003年1~12月住院患者17305人次,医院感染病例369例.结果:2003年医院感染率为2.13%,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茵.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血液科要作为重点监控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三间分布特征;队列研究方法用于SARS医务人员感染危险度因素分析及防护效果评价。结果太原市医务人员共发生病例74例,占总病例数的22.02%,病死率为1.35%。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医生职业的危险性高于护士,罹患率分别为75.00%和40.00%,相对危险度为3.99(95%CI:1.78~8.91)。病人呼吸急促时医务人员的罹患率高于对照组。病人不戴口罩时危险性最强,病人不戴口罩时其感染的危险度是戴口罩的156.23倍(95%CI:44.46~549.00)。无防护措施时罹患率范围值为48.30%~66.20%,有措施时罹患率范围值为1.40%~1.60%,5种防护措施同时使用时保护作用最强,实验组RR是对照组的152.65倍(95%CI:43.43~536.50)。结论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内SARS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一项血清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的HBV感染率较普通人群高10倍,其感染HBV的危险性主要与所接触的血液和乙肝患者的传染性有关。如果医务人员被HBsAg和HBeAg双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发生临床型乙肝的危险性为22%~31%,发生HBV感染的危险性为37%~62%。  相似文献   

10.
朱玉花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29-529
现代医院手术室存在着许多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在感染因素中锐器损伤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皮肤受伤的为60~80万人,护士是被刺伤的主要群体。而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一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或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是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几率为6%~30%。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避免针刺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健康人群、初诊患者、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儿童5组人群共2960人的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本地区健康人群、初诊患者、儿童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相近(3.44~3.94%);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10.74%和8.64%,均显著高于上述人群。慢性病患者由于接受输血、血制品、手术、针灸等治疗及静脉采血、耳针采血时使用消毒不严密的器械,HCV的感染率显著增高,提示医源性感染可能是HCV感染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与经常不断地接触污染物而未采取防护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研究发现,急性HCV感染后,约75%~85%进展到慢性肝炎,慢性HCV感染发展到肝硬化的危险性20年内达10%,30年内达20%,肝硬化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每年增加1%~7%。目前全球约1.7~2.0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国HCV健康人群感染率平均3.2%,这是不容忽视的数字。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症状轻,发展慢,重型化少,但终末期肝病和癌变是最大问题。近年来,干扰素(INF)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已成为西医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它受到疗效有限、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的限制。我国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和非呼吸道炎症患者口咽部真菌携带概率及其数量。方法 同时采用半定量培养“12级法”和涂片“7级法”,对健康人群和非呼吸道炎症患者的口咽部真菌携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人群真菌培养、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4.7%、0.3%,非呼吸道炎症患者真菌培养、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0.137%、0.013%,非呼吸道炎症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非呼吸道炎症患者)真菌培养、涂片的阳性率分别为9.0%、0.8%,三者比较,培养P〈0.001,涂片P〉0.05。检出的真菌均为念珠菌。数量均≤少量。非呼吸道炎症人群的≤1个月、10~29岁、30~49岁、≥50岁组的念殊菌培养阳性率递增,分别为2.9%、2.5%、5.8%、17.5%,≥50岁组与≤49岁组比较,P〈0.001。结论 健康人群和非呼吸道炎症患者口咽部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明显,只宜综合而不宜单独用作病例对照;若从自然咳出的痰液标本中检出念珠菌以外的其它真菌,宜作可疑感染菌对待;口咽部携带的念殊菌,视为正常菌群还是带菌状态,尚待讨论;临床痰液标本中的念珠菌数量如果大于少量,提示数量增加,有感染的可能;真菌感染的危险性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尤以≥50岁组人群为甚;真菌半定量培养的灵敏度高于涂片,而特异度低于涂片。  相似文献   

14.
任海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127-128
我院针对2002~2007年20000余例手术切口愈合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2002年切口感染发生率9.5%,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2%,经过几年来的调查、整改,同时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灌输防止切口感染的理论知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2007年我院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为0.3%,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为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光明街道辖区医院特定科室就诊人群TPHA、HIV(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携带率,探讨在诊疗活动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现况,暴露发生概率,以及暴露处理应对情况。方法采集创伤性诊疗病例及疑似病例用ELASE方法进行血清梅毒抗体(TPHA)、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对辖区医院和下属社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8913例筛检病例,TPHA阳性115例,感染率为1.29%;HIV6例,感染率为0.07%,其中5964例孕产妇,TPHA阳性28例,感染率为0.47%,HIV2例,感染率为0.03%,医务人员创伤暴露率为医生69.2%,护士75.9%,检验人员44.4%,医务人员职业与暴露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职业与能否正确处理暴露无显著性差异(xz=4.442,P=0.108,P〉0.05),医务人员90.69%(78/86)担心暴露,会因惧怕而影响诊疗的人占91.86%(79/86),会在暴露应对方面,寻求或获得帮助的人只有68.60%(59/86),以上三个因素在不同职业的医务人员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304、2.359、3.149,P〉0.05)。结论通过血源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做好职业性暴露防护,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受感染率,进行血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提供职业或意外暴露获得性疾病补偿依据。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2002~2003年6月,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医务人员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的暴发流行,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与职业保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已列入了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1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及知识需求。结果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题满分为24分,2299名医务人员平均得分为(15.4±2.9)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别、职称和从业年限的医务人员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9.06%的医务人员认为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不同性别、学历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认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9.52%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不同从业年限的医务人员对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的必要性认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职业安全与防护知识、医院感染诊断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的需求率分别为69.99%、66.07%和61.64%,占前三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缺乏;多数医务人员已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必要性:应根据医务人员的知识需求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8.
李芳 《西部医学》2012,24(11):2217-2218
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从而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引起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或是物理因素(射线、激光、超声波等)及化学因素(酸、碱、麻醉剂、消毒剂等)引起的物理损伤或化学伤害等危险性因素,都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艾滋病(AIDS)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而大多数艾滋病人首发症状为皮疹,就诊途径是皮肤科。因此,皮肤科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中的高危。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以探讨皮肤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67例护理人员针刺伤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小群 《医学文选》2006,25(4):776-777
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护士工作中被针刺伤人数达82.0%。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据报道被HBV、HCV、HIV污染的针刺伤后,相应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0%~30%、0.4%~0.6%、0.25%~0.4%。因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是保持健康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为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和对策,现对我院2002-2005年发生的67例针刺伤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4大杀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2.0%~3.6%,是10年前的3~4倍^[1]。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对糖尿病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院于2001年7月~12月对186名糖尿病患者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