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菌侵犯周围神经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尽管皮损是诊断麻风的主要依据,但麻风仍然主要是一种周围神经的疾病。作者在埃塞俄比亚的全非麻风和康复训练中心,研究比较了皮肤和神经活检的组织病理结果,强调神经活检对诊断多菌型麻风的作用。81例临床疑为麻风的病人同时进行了皮肤和神经活检。神经活检取自桡侧皮神经(66例),腓肠  相似文献   

2.
纯神经炎麻风由于缺乏麻风的主要体征,诊断有一定困难。有些病人没有麻木皮损,仅为神经粗大,而且查不到抗酸菌。其感觉及运动障碍与其它外周神经疾患相似,如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等。神经活组织检查在现场常不适用,而神经穿刺细胞学检查却很有价值。作者描述了在尼泊尔Anandaban麻风院做神经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在11例病人的抽吸液中,7例有大量抗酸菌,有力地支持了纯神经炎麻风的诊断。穿刺术后无一例发生医原性运动或感觉障碍。进一步研究神经穿刺液,会在免疫病理学和血清学上对神经内逆向反应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Anandnban医院,对涂片阳性的病人,联合化疗到少持续二年,于涂片阴性后才停药。为了决定纯神经炎麻风是否需要补充治疗,建议联合化疗完成24个月后在相同部位重行神经穿刺查抗酸菌。  相似文献   

3.
一例巴西病人,40岁,男,农民,诉述右前臂有2个肿块,已6个月,有脓性物流出,检查见右前臂屈侧中部及上部有2个肿块,各连着一条硬的索状物,直到腕部;前臂远端1/3有小块麻木区;未见皮肤损害。在一个肿块旁切开,发现从皮肤肿块有一条瘘管直通皮神经;此皮神经肿大,有些小洞开于表面,从中流出脓样物质。仔细观察可见此神经已破坏,因系一感觉神经,故尽可能靠近侧加以切除。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致密的结缔组织,有带血管和神经的皮下组织,有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德里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做皮肤活检的60%为麻风病人,其中多数为T型者,诊断根据是临床和病理的所见。对T型麻风的切片,查菌是无用的,而其图象又很像二期梅毒、皮肤黑热病、肉样瘤、环状肉芽肿或寻常性狼疮。作者根据文献报告,采用S—100蛋白染色检查  相似文献   

5.
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治疗麻风神经受损,对预防畸形极为重要。一般人认为畸形意味着活动性麻风,且有传染性。另外,也因后遗畸形,而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畸形还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即使患者也许实际上没有身体的残疾,但畸形常常迫使其依赖他人。神经损害表示有或曾有过神经的炎症。  相似文献   

6.
58岁男性患者,为印度某奶场工人。诉6年前左前臂后侧有一红斑样损害二个半月。损害逐渐扩大,隔一个半月后病人发现该部位感觉完全丧失。皮肤检查;左前臂后侧有一椭圆形境界清楚,10×5cm大小的斑样损害,表面粗糙,干燥,边缘浸润高起,斑上感觉完全丧失,受累侧尺神经粗大而无压痛。临床诊断为TT型麻风,并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切片中未发  相似文献   

7.
麻风实际上是周围神经病,其临床诊断主要靠神经损害的确定。有周围神经粗大、皮肤麻木区及手足或面部的肌瘫便可作出诊断。有麻风菌侵犯神经的病理表现或神经内外的炎性肉芽肿也可诊断麻风。神经组织对麻风菌的反应有很大不同,可以是神经内有少量抗酸菌和雪旺氏细胞增生,而没有神经功能改变,也可全部神经实质有广泛的肉芽肿,导致神经结构破坏,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上神经炎可以没有体征和症状,也可为急性的,伴有剧痛、肿胀、感觉丧失和肌瘫。通常均勾慢性,表现为无汗、感觉缺失,最后出现肌肉瘫痪。神经炎和神经损害不同。神经炎可伴有轻度的神经损害,或者没有。神经损害亦可由其它原因致成。当有神经痛或触痛、肿胀,或皮肤有针刺或麻木感时,就可做出神经炎的诊断·在诊断麻风时总是有神经炎。麻风菌侵入神经有四种可能的途经。①通  相似文献   

8.
9.
麻风是以神经损害为主要持征的慢性传染病,对其神经病理已有许多研究,但关于瘤型麻风治愈后外周神经的超微病理学尚未见报道。我们选择5例用氨苯砜治疗多年,皮损消失查菌阴转已治愈的瘤型患者及病愈后死亡者,切取尺神经、胫神经及坐骨神经,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一部份做石蜡切片,HE和改良的Harada染色,光镜观  相似文献   

10.
神经损害是麻风重要的原发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神经肿大。有人作过种种实验,如对周围神经的电镜观察,研究淋巴细胞在试管中对神经抗原的反应,以及鉴定麻风病人神经中的浸润细胞,但这些多半是在T型和L型病人中做的。作者在印度JALMA门诊上选9例未治疗的纯神经炎麻风,均有局部麻木和神经肿大,无皮疹。为每例切取一肿大的皮神经做活检,这包括前臂外侧皮神经、挠侧皮神经、腓肠神经,切两半,一半用做病理检查;另一半用来从真皮和神经的麻风肉  相似文献   

11.
在麻风流行的国家,麻风的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用作协助诊断的细菌和组织病理检查,有些地方不能进行;即使可以进行.因少菌型病人常规查菌阴性和组织病理检查常为非特异性改变,对诊断也无帮助。对怀疑为麻风的浅色斑和触觉减退斑必须设法与非麻风所引起的相区别。匹罗卡品发汗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但不够敏感,因此作者作了一些改良:以1:100匹罗卡品液0.2ml注入皮损中心皮内(儿童0.1ml),用吸水纸吸干注射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于1969年在印度麻风流行区某地对1020人作临床检查,发现54人(占5.3%)有一侧或两侧腓浅神经粗大,故以此组病人作研究。54人中新病例35人,旧病例19人;有症状的(与皮肤或神经有关的)5人,无症状的49人。由于腓浅神经为单纯感觉神经,故对所有54例均作该神经活检。方法:在小腿下1/3的侧面将该神经确定后,通过一个2厘米左右的切口,切取该神经1厘米左右作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9例有细胞浸润,20例有细胞浸润和抗酸杆菌,25例组织学正常。  相似文献   

14.
凡麻风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周神经损害,早期发现这种损害,对麻风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作者在达喀尔检查了I 7例、T 60例、B 2例、L 34例和纯神经炎5例,都是新病人,以30mm长的5根尼龙线为一束固定在柄上,其粗细分别为加压10g、5g、2g、0.5g和0.2g  相似文献   

15.
在罗氏沼虾胸部神经节中,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突触前膜和后膜宽约16nm,突触间隙宽约16nm,突触小泡直径宽约37-58nm,电子密度大而且均匀,呈圆或椭圆形。第二中类型和第三种类型,在接触膜的两侧有相近的致密网物质,而且都有突触小泡。属于神经元间的机械附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麻风病人受累  相似文献   

17.
麻风实际上是周围神经病。疾病过程中,甚至完成MDT后,出现的畸残都是神经损伤持续存在的结果。1993年14届国际麻风会议上提到近五年来已开始研究神经损伤的免疫学,应着重于神经损伤的机制和治疗。 麻风菌进入神经的途径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通过血行、裸露的神经末梢和淋巴管。麻风菌是唯一能进入神经组织的抗酸菌,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5例结核样型麻风(TT)患者外周神经的超微结构改变,其中3例光镜下为活动二期,2例为消退期.电镜下观察:(1)活动期病变见神经纤维大部崩解,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所取代.残存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鞘或脱髓鞘,轴突可呈不同程度的变性.病变内还可见个别中性白细胞、轻度胶原纤维增生及毛细血管的改变.文中对这些改变出现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此外,在巨噬细胞内仍可见完整的或变性的麻风杆菌.(2)消退期病变可见上皮样细胞的变性,淋巴细胞增多及明显胶原纤维增生.本文对结核样型麻风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麻风菌入侵外周神经的途径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灰色皮病又称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腕部尺神经受压又叫Gugon氏管综合征,为尺神经在腕尺管受囊肿或疤痕压迫所致。跗管综合征为胫后神经在跗骨处受挤压引起。灰色皮病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9岁.周身浸润性斑块10年,伴双掌感觉障碍1年,来我科就诊.自述于10年前冬季因烤火后四肢出现水疱,无自觉症状,疱壁因摩擦或自行破溃后,局部出现白斑,皮肤轻度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