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可靠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9例病情稳定,7例死亡。结论护士应全面熟悉了解IABP的工作原理、目的、并发症。做到早观察、早发现、早处理,有效的降低IABP的并发症,以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分析20例AMI患者IABP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尿量数据,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评价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术后2例发生出血或局部血肿并发症;16例病情好转,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4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相关监测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尿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对AMI患者进行IABP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明显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出现触发不良26例,球囊充放气时间不当5例,出血症状7例,血小板减少9例,导管位移1例,导管堵塞1例,情绪异常18例,其中有拔管倾向者6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5例,痊愈18例。结论通过严密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其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达到5%-19%,内科单纯药物治疗病死率更高达65%~97%。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以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减轻负担。改善心功能,此种技术已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中广泛应用。本院自2005年6月-2008年12月对19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IABP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戴晖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3-14
目的 股动脉穿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对心肌梗塞伴左心衰竭和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械性辅助治疗措施,本文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5年6月至12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50—81岁,均置入主动脉球囊治疗。我们总结这些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2—11天内,所有9例病人均康复。术后的护理要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出凝血时间,仔细护理身体皮肤上的穿刺点。结论 对于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病人,仔细观察其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用以改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的心肌供血。近年来,在冠心病和老年病人中,IABP的应用有所增加,在IABP的辅助治疗下有机会度过手术或危险期,降低病死率[1]。我院于2010年11月首次开展此项技术,疗效满意。现将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IABP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是一种机械性循环支持的方法 ,它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胸主动脉 ,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 ,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球囊在心脏收缩期快速放气 ,既减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 ,又减少了心室做功和氧耗 ,并能增加心输出量。有效的反搏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15 %~ 30 %。应用于心原性休克[1] 、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麻醉时的循环支持等[2 ,3 :896,4 ] 。我院心内科于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5月共行IABP术 38例。现将其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内科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内科临床应用情况、参数的选择、并发症及护理,强调应重视反搏效果的观察,做好心电图及足背动脉监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肺水肿、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仪器管理,患者生理指标监测,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IABP联合积极有效的整体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强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9,10(12):89-90,9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资料共22例,总结细致全面的监测及护理措施。结果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在CCU监护治疗,出现并发症20例,其中出血8例,血小板减少6例,肢体缺血2例,肾功能衰竭3,感染1例;17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予以纠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细致全面的监测,积极预防护理及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内科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内科临床应用情况、参数的选择、并发症及护理,强调应重视反搏效果的观察,做好心电图及足背动脉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是置入在降主动脉上段、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一种容量置换术。其作用机理是利用球囊在心脏舒张前(主动脉关闭时)充气,加大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心肌供氧;在心脏收缩前(主动脉开放时)放气。降低主动脉舒张压及收缩压。减轻左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我院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肺栓塞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肌梗死伴泵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护士应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相关理论知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术后心电图监护,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包括IABP监测,急救监护及一般护理等内容。认为早期应用IABP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VSR的生存率,细致全面的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8.
1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作为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由Bartwill于1958年提出.1967年Kantrowiz首次将IABP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的低心排综合征.随着IABP技术的不断进步,近10余年其逐渐被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领域, 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1].本院2004年3月~2008年6月成功地应用IABP抢救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有关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由Bartwill于1958年提出。1967年Kantrowiz首次将IABP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的低心排综合征。随着IABP技术的不断进步,近10余年其逐渐被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领域,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