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构建B7-2-PE40KDEL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通过体内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特异性杀伤高表达CD28 T细胞,阻断B7∶CD28/CTLA4共刺激信号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B7-2-PE40KDEL质粒为模板,采用PCR及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 )-B7-2-PE40KDEL.利用RT-PCR、Western 印迹及ELISA法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了B7-2-PE40KDEL在RPE-CHO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对其特异性杀伤高表达CD28 T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Zeo( )-B7-2-PE40KDEL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RPE-CHO细胞后可转录翻译为重组融合毒素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103,平均106个转染细胞24 h表达0.23 μg/L.活性测定显示真核载体所表达的B7-2-PE40KDEL可特异性地抑制高表达CD28的人T淋巴细胞系,而对CD28阴性的人白血病细胞系的抑制率较低.结论:真核载体表达的B7-2-PE40KDEL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免疫抑制活性,为进一步开展其体内特异性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型重组IL-6 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复性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效表达的重组IL-6 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进行包涵体的分离、变性与复性以及纯化。方法:对表达菌体进行超声破碎、洗涤、氧化还原法变性及复性,经离子交换层析。结果:工程菌HB101/pE01T的表达产物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菌体的破碎以高渗蔗糖溶液进行预处理后,再超声破碎效果最好;包涵体的洗涤则先用Triton-X-100洗2次,再用8mol/L尿素洗涤一次效果更优;最佳变性条件为在7mol/L盐酸胍中加入0.065mmol/L的DTT和0.2mol/L的盐酸精氨酸;最佳复性奈件为在10℃复性保持24h,蛋白浓度保持在30~80μg/ml,并需加入0.2mol/L盐酸精氨酸;利用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法,当氧化型谷胱甘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浓度比在2:1时所获得的活性成分得率最高;利用强弱离子交换结合的方法能获得纯度为95%的目的蛋白,所得融合蛋白可与IL-6及PEA抗体相结合并能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IL-6R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结论:本研究获得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分离、变性与复性条件和一条能获得大量高纯度该融合蛋白的纯化路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鼠IL-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产物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 首先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小鼠IL-18基因,再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小鼠IL-18与PE38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RKL-IL18-PE38,重组载体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序列测定证实连接片段正确后,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IL-18-PE38免疫毒素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且所表达蛋白可被抗IL-18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结论 获得了IL-18-PE38融合基因在原核系统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Th1细胞的靶向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可溶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实现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全基因的可溶性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MAL-PEA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直链淀粉树脂对表达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pMAL-P2X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PEA全基因。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表达产物经超声处理后,80%的融合蛋白存在于上清液中,说明实现了PEA的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显示为一条蛋白带,分子量约为112kD。结论成功地对PEA全基因进行了可溶性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稳定表达的工程菌,为深入研究:PEA的致病机制和制备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牛蛙核糖核酸酶(RC—RNase),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E-q32-RC—RNase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并利用IPTG诱导表达。工程菌经超声碎菌、离心后,表达产物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agzrose亲合层析法纯化及复性,细胞毒试验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IPTG诱导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C—RNase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Mr)约为31KD。与预期大小基本相一致,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及复性后,获得纯度达到95%以上且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具有明确杀伤活性的RC—RNase融合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C—RNase融合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G蛋白片段(G126,来自100-225氨基酸)和来自:RSVM2蛋白的CTL表位的原核表达质粒,探索适宜的表达和纯化条件,获得融合表达产物,为进行体内外实验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uC18(G10)、puC18(CTL)中扩增G126和CTL基因,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DsbAG126-Linker-CTL(DsbA-GLC)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pET(GLC)。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plysS进行诱导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DsbA-GLC在E.coli BL21(DE3)plysS中可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1%。通过可溶性测试,DsbA-GLC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到95%以上。结论:实现RSVG126和M2蛋白CTL表位的融合表达,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可作为抗原用于RSV重组蛋白疫苗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李越  王琦  成军  林原  洪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1):1154-1156
目的 对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1(HBEBP1)进行克隆,并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mRNA为模板,扩增获得HBEBP1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以获得HBEBP1融合蛋白,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372bp的HBEBP1基因片段,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后,成功获得大小约为33kD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构建了pET-32a( )-HBEBP1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HBEBP1融合蛋白,为研究HBEBP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二硫键稳定的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dsFv)与人嗜酸性细胞神经毒素(hEnS)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RCR的方法扩增hEDN基因,克隆人含抗肝癌hdsFv基因的TIH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后,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CE及Westen-blot分析及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抗肝癌HdsFv-hEDN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SDS-PACE和wbsten—blot分析显示,诱导表达产物出现一条Mr约为45.0KD的新生蛋白带,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x%,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抗肝癌hdsFv—hEDN重组免疫毒素融合基因的成功构建及表达,为其进一步进行肝癌的导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的反式激活蛋白1(NS5A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从pGBKT7-NS5ATP1质粒上切取NS5ATP1基因,克隆入pET32a( )质粒,构建pET32a( )-NS5ATP1表达载体,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亲和镍柱层析纯化该融合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多抗效价。结果以pET32a( )-NS5ATP1表达载体分别转化DH5α、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分子量为56kD左右的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IPTG诱导4.5h时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该蛋白成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1∶512000。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NS5ATP1,表达纯化NS5ATP1融合蛋白并制备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泛素偶联酶UBE2C/UbcH10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类泛素偶联酶E2C(UBE2C/UbcH1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其表达,纯化并鉴定该重组蛋白. 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UbcH10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EcpRI/Xho 1双酶切及测序验证止确后,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终浓度Immnol/L)诱导表达4h.采用SD6-PAGE、Westernblotting等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用Ni-Sepharose亲和层析和Sephadex G-50分子筛纯化UbcH10蛋自. 结果 成功构建UbcH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埃希菌B121中获得大量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以町溶形式表达,表观分子量约为29kD,表达量约占黹体蛋白总量的40%.Westem blotting检测在29kD附近出现预期条带,与目的 蛋白的理论计算值相吻合.纯化后的UbcH10蛋白终浓度为8.82mg/ml,纯度达90%以上. 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 UbcH10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以及该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B7-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B7-1在一乙肝炎(CHB)肝组织损害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75例CHB肝组织中B7-1的表达。结果发现75例CHB中49例(65.3%)B7-1表达阳性,6例正常人肝无表达。B7-1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18例恒冷切片显示B7-1表达分布范围和方式与HLA-1一致,但与HBcAg不一致。B7-1表达强度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务 复制标志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micro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转染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平台.方法 分别提取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实验组)和其亲本HepG2细胞(对照组)的总RNA并分离miRNA,采用含509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表达谱芯片对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用SAM软件针对差异miRNA筛选的标准为在两组之间荧光强度差异4倍以上,差异miRNA的整体假阳性率为0.选择其中2个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HepG2.2.15细胞与HepG2细胞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27个(占5.3%),其中7个表达上调,20个表达下调.miR-181d和miR-15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着与HBV复制相关的mi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了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登革2型病毒株E蛋白B抗原区基因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通过对登革2型病毒E蛋白B区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B区蛋白的抗原性。首先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编码B区蛋白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pMal-C2原核载体进行融合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与结论:在构建的重组质粒B165-pMal中,E蛋白B区与大肠杆菌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以融合形式高效表达。该融合蛋白可与登革1 ̄4型病毒的鼠腹水抗体起特异反  相似文献   

15.
The biodistribution of indium-111/yttrium-88-labeled B3 monoclonal antibody, a murine IgG1k, was evaluated in non-tumor-bearing mice. B3 was conjugated to either 2-(p-SCN-Bz)-6-methyl-DTPA (1B4M) or 2-(p-SCN-Bz)-1,4,7,10 tetraazacyclododecane tetra-acetic acid (2B-DOTA) and labeled with 111In at 1.4–2.4 mCi/mg and 88Y at 0.1–0.3 mCi/mg. Non-tumor-bearing nude mice were co-injected i.v. with 5–10 Ci/4–10 g of 111In/88Y-labeled B3 conjugates and sacrificed at 6 h and daily up to 168 h post-injection. Mice injected with 111In/88Y (IB4M)-B3 showed a similar biodistribution of the two radiolabels in all tissues except the bones, wh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ccretion of 88Y than 111In was observed, with 2.8% ± 0.2% vs 1.3% ± 0.16% ID/g in the femur at 168 h, respectively (P<0.0001). In contrast, mice receiving the 111In/88Y-(DOTA)-B3 conjugate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ccumulation of 111In than 88Y in most tissues, including the bones, with 2.0% ± 0.1% vs 1.2% ± 0.09% ID/g in the femur at 168 h, respectively (P<0.0001). Whereas the ratios of the areas underneath the curve (%ID × h/g) in the blood, liver, kidney and bone were 0.96, 1.12, 1.13, and 0.74 for 111In/88Y-(IB4M)-B3 and 0.84, 1.23, 1.56, and 1.31 for 111In/88Y (DOTA)-B3, respectively, ratios 1 were observed between 111In-(IB4M)-B3 and 88Y-(DOTA)-B3. In summary, while neither IB4M nor DOTA was equally stable for 111In and 88Y, the fate of 88Y- (DOTA)-B3 could be closely traced by that of 111 In-(IB4M)-B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分布及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35例健康受试者和348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1和UGT2B7基因型,研究UGT1A1和UGT2B7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受试者和结直肠癌患者的UGT1A1*6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8.07%和16.5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OR值(95%CI)为3.34(2.12~6.72);健康受试者组和结直肠癌患者组UGT1A1*28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7.32%和1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OR值(95%CI)为1.73(1.21~1.84);表明UGT1A1*28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有一定关联;UGT2B7-1和UGT2B7-2的基因突变频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变异与结直肠癌相关联,UGT1A1*6基因变异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是结直肠癌高危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对登革2型病毒包膜蛋白B区进行表达,为观察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奠定基础。方法:将通过PCR扩增的登革2型病毒包膜蛋白B区插入高效原核表达栽体pBAD/Topo ThioFusion,然后在大肠杆菌中利用阿拉伯糖进行诱导表达。时表达产物以免疲印迹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和结论:登革2型病毒包膜蛋白B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62%。表达产物可与登革2型病毒的特异多抗反应,但与登革1、3和4型病毒的特异多抗无交叉反应。登革2型病毒包膜蛋白B区可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8—MOP、ATRA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Mc3细胞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bcl—2表达分别为:对照组( );8-MOP组( );ATRA(-);8—MOP与ATRA联合用药组( );P~(53)表达分别为:对照组( );8-MOP组( );ATRA( );8—MOP与ATRA联合用药组( )。结论:①ATRA处理组细胞bcl—2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导致Mc3细胞发生凋亡;②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糖蛋白B抗原表位AD1和AD2,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表达产物与感染HCMV的人血清之间的特异结合反应,探讨其用于临床检测的可行性. 方法:以HCMV病毒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D1和AD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NusA-AD1和pET32-NusA-AD2,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NusA-AD1和NusA-AD2, ELISA方法检测NusA-AD1和NusA-AD2与感染HCMV的人血清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结果:可溶性表达并纯化得到融合抗原NusA-AD1和NusA-AD2.在8份已确定为HCMV IgG阳性人血清标本中,融合抗原NusA-AD1能够与5份血清发生反应,融合抗原NusA-AD2能够与6份血清反应.结论:NusA-AD1和NusA-AD2能够部分检测HCMV感染的人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