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忠民  赵淑杰  赵岩 《吉林医学》2002,23(4):225-22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非糖尿病AMI病人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糖尿病AMI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增高组病人的合并症、病死率及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其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46例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血糖增高者的临床情况与38例糖尿病并发AMI者及58例非糖尿病患者AMI时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2~1998年按WHO标准确诊的AMI住院患者162例,男134例,女28例,年龄45~82岁。1.2 方法 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及入院时急查的血糖值(未输液时)分为3组:A组: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升高者46例,男36例,女10例;B组:糖尿病并发AMI者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C组:非糖尿病伴发AMI血糖正常者58例,其中男47例…  相似文献   

3.
4.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旭波  张青 《中国医刊》1999,34(5):30-31
  相似文献   

5.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糖应激性增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根据12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血糖正常、血糖升高、血糖明显升高三组。回顾分析每例患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71例,血糖明显升高患者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与正常血糖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空腹血糖〉11.1mmol/L是预后不良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张军 《中外医疗》2010,29(20):78-78,8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AMI患者104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54例,血糖升高组50例,观察分析2组患者胸痛、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情况。结果 AMI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CK及CK—MB峰值显著升高、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AMI后梗死面积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故应加强观察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控制早期血糖水平以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8.
探讨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在这两组患者发病后,分别为其进行BNP、cTnI和血糖检测,并观察其心力衰竭、恶性心率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心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LVF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检测对于判断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83-98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50例,血糖正常组62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情况。结果:AMI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CK及CK-MB峰值显著升高,LVEF值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AMI后梗死面积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37-39
目的探讨血糖增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影响。方法入选AMI患者895例,按入院时血糖高低分两组,其中高血糖组(425例),正常血糖组(4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观察影响。结果两组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血糖组在心衰发生率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血糖组在再住院率、糖尿病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高血糖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增高可能会导致AMI患者心衰及再住院率增加,并转化糖尿病增多。  相似文献   

11.
对43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在康复早期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并与随访资料相对比。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者共11例(25.6%);冠脉多支病变的17例患者中有7例运动试验阳性(41.2%);随访中发生心脏意外的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率达57.1%(4/7)。讨论了急性心肌梗塞后康复早期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129例AM 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即刻血清钠离子浓度水平分为两组:低钠血症组(Na+(135 mmol/L)和血钠正常组(Na+≥135 mmol/L)。比较两组病人血清钠离子浓度与年龄、病史、梗死面积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1.8%(41/129),〈60岁的占58.5%(24/41)。无心绞痛病史者占63.4%(26/41),与血钠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面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有53.7%(22/41)病人在血清心肌酶尚未升高时即出现了低钠血症。结论低钠血症是AM I的常见合并症,主要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过度的应激反应可能是AM I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因此低钠血症的病人更应尽早抗应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病例1 158例,其中糖尿病组361例,非糖尿病组797例,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易见阴虚有热症状,阳虚与阴虚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虚证均以气虚为主,实证均以血瘀为主,且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糖尿病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有56种证型,非糖尿病组有74种证型,虚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实证以血瘀痰阻证多见。虚实夹杂证糖尿病组40种,非糖尿病组56种,2组构成比排在前4位的证候类型均为:气虚血瘀痰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气虚阴虚血瘀证,而糖尿病组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类型表现复杂多样,治法应注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以求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代勤  虞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104-10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0 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在发病 <6小时内接受重组链激酶 (思凯通 )溶栓治疗 ,根据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 ,分为T波倒置和T波未倒置组 ,并且记录两组的CK -MB、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观察T波倒置与其的关系。结果 溶栓治疗后 2 4小时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倒置组与T波未倒置组相比血清CK -MB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P <0 .0 1) ,峰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大多数伴随着ST段迅速回降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增加 (P <0 .0 1) ,T波倒置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T波未倒置组 (P<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可以作为冠脉再通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分为血糖正常组和血糖异常组,分别测定两组的随机血糖水平。比较两组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的发生率。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具有较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的发生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提示预后差,有较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82例为AMI组,心绞痛患者80例为心绞痛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ST2,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检测肌酸激酶(CK)。分析sST2与心肌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T2、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对照组、心绞痛组、AMI组依次升高(P<0.05)。AMI患者sST2、心肌损伤标志物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ST2、cTnI、Mb、CK-MB、CK为AMI心功能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sST2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5项联合对AMI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AMI患者sST2表达随Killip分级升高而升高,sST2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呈正相关,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吕新才  卢家忠 《安徽医学》2021,42(10):1109-1114
目的 构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HG)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初次发生ST段抬高AMI且在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14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留一法,将其分为训练集(n=233)与验证集(n=81),回顾性分析训练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生SHG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女性(OR=2.301,95%CI:1.097~4.826)、年龄≥60岁(OR=3.088,95%CI:1.410~6.761)、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OR=2.178,95%CI:1.012~4.686)、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OR=5.549,95%CI:2.750~11.19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OR=4.162,95%CI:2.162~8.014)是非糖尿病AMI患者发生SHG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07和0.794,模型预测概率均与实际发生率相吻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95%CI:0.782~0.841)和0.804(95%CI:0.767~0.829).结论 非糖尿病AMI患者发生SHG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甄别SHG高危患者和改善AMI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定量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水平出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中CRP是AMI诊断与治疗的敏感指标,血清CRP与cTnI、Mb、CK MB同时检测对AMI快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MI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95)/空腹高血糖组(n=141);再次分组:心功能KillipⅠ级133例/79例、Ⅱ级52例/37例、Ⅲ~Ⅳ级10例/25例。结果 空腹高血糖组男性、有吸烟史、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糖尿病史、心功能KillipⅡ~Ⅳ级、使用利尿剂、CK-MB较高(P〈0.05);心功能KillipⅠ级男性较低,糖尿病史比例、房颤发生率、Ⅱ级房颤发生率较高(P〈0.05);空腹高血糖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将AMI空腹高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有利于降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对AMI患者疾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