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乙酰氨基芴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结果0.1,1,5和20mg·L-1的2-AAF都可使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及有γH2AX焦点生成的细胞数量增加,但只有20mg·L-12-AAF处理的细胞才出现明显的彗尾增长及有彗尾的细胞数量增加。另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抑制物渥曼青霉素可抑制2-AAF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结论2-AAF可通过激活PI3K家族成员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γH2AX检测DNA损伤的敏感性优于彗星实验,因此,γH2AX有可能成为衡量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量子点暴露所引起的毒性以及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量子点的毒性作用和毒作用机制。整体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细胞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MRC-5细胞的毒性作用、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和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等。量子点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损伤及活性氧产生的毒性、炎症反应损伤、免疫毒性和材料本身的固有毒性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烟草特有亚硝胺NNK和杂环胺AαC的遗传毒性,对γH2AX焦点与微核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0、25、50、100、200和400μg/ml的NNK,0、2.5、5、10、20和40μg/ml的AαC分别染毒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4 h后,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NK和AαC各剂量诱导的γH2AX焦点率和微核率,并比较γH2AX焦点率与微核率的差异。结果NNK各剂量的γH2AX焦点率分别为:(1.98±0.15)%、(2.28±0.04)%、(2.86±0.13)%、(3.14±0.09)%、(3.88±0.21)%和(4.34±0.20)%。与阴性对照相比,NNK剂量为25μg/ml时,γH2AX焦点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αC各剂量的γH2AX焦点率分别为:(3.81±0.15)%、(3.24±0.25)%、(3.47±0.21)%、(3.90±0.14)%、(6.12±0.14)%和(11.98±0.24)%。与阴性对照相比,AαC剂量为10μg/ml时γH2AX焦点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K各剂量的微核率分别为:(1.50±0.22)%、(1.76±0.44)%、(3.26±0.27)%、(4.01±0.88)%、(7.50±0.70)%和(14.67±1.08)%;与阴性对照相比,NNK剂量为50μg/ml时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αC各剂量微核率分别为:(1.42±0.50)%、(1.47±0.43)%、(1.42±0.35)%、(1.88±0.15)%、(5.88±1.15)%和(10.67±1.82)%。与阴性对照相比,AαC剂量为20μg/ml时微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NNK和AαC可以诱发体外遗传毒性;与流式微核方法相比,流式γH2AX方法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γH2AX:DNA双链断裂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γH2AX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细胞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直接诱导或是通过复制压力诱导形成的双链断裂(DSBs) ,以及细胞自身调控的程序性DSBs和逆转录病毒转染细胞过程中产生的DSBs均可诱导H2AX的磷酸化(γH2AX)和簇集。本文对H2AX及其组蛋白家族,以及γH2AX与DSBs之间的关系及可能作为一个探测DNA损伤的新分子探针来利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和准确的体外多终点遗传毒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组蛋白γ-H2AX、P53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3(p-H3)以及活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4个生物标志物整合到γ-H2AX灶点试验中.DNA断裂剂依托泊苷(未加S9条件下,0.2,0.4,0.8和1.6 mg·L-1)、环磷酰胺(S9条...  相似文献   

6.
黄连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历来被认为无毒,很少人注意到黄连的毒性及其在细胞和基因水平上相关的毒性机制。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为对象,从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DNA损伤及活性氧(ROS)的生成方面研究黄连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L929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连共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内ROS的生成情况,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黄连浓度高于1 mg/m L,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高于1 mg/m L的黄连可明显改变细胞的正常形态;2 mg/m L的黄连可使G2/M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内ROS生成显著增多;0.05 mg/m L的黄连可引起DNA各损伤指标明显增加。本实验表明黄连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其毒性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DNA损伤及细胞内ROS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量子点甲胎蛋白抗体探针的生物相容性及毒性特点。方法将巯基乙酸修饰的水溶性量子点(QD)结合鼠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Ab)制备成水溶性QD-AFP-Ab复合物探针,用荧光、紫外光谱分析及透射电镜研究其特性,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裸鼠尾静脉iv给予QD-AFP-Ab复合物探针0.2μmo·lkg-1,观察裸鼠死亡情况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素氮(BUN)和肌苷(Cr)水平,并采用四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该探针0.1μmol·kg-1在裸鼠血清中的浓度及在各主要组织中的含量。结果QD-AFP-Ab复合物探针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好,当其浓度低于0.1μmol·L-1时,无明显细胞毒性。裸鼠尾静脉iv给予QD-AFP-Ab0.2μmol·kg-1均无死亡,血清GPT,GOT,BUN及C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循环半衰期约为2h;代谢24h后,主要分布于脾脏、肝脏及肾脏。结论QD-AFP-Ab复合物探针体外低于0.1μmol·L-1和体内0.2μmol·kg-1时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和急性毒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分布在脾脏、肝脏和肾脏,最终可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原代海马神经元模型的神经毒性物质高通量筛选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定量检测11种药物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数量、线粒体质量、Mn SOD水平、γH2AX水平和神经突起生长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安眠酮、多虑平、地西泮、氯苯那敏和氯氮平等在抑制细胞存活的同时,引起线粒体质量改变,Mn SOD水平、γH2AX水平升高,细胞突起变短;艾司唑仑使线粒体质量下降,抑制细胞突起生长;苯巴比妥促进细胞神经突起生长;阿司匹林引起线粒体质量下降;麻黄碱引起γH2AX水平升高。结论与文献已有数据进行比较,神经毒性检测正确率高,可为进一步的神经毒性评价及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八氯腺苷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H129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 A549和 H1299经10.0μmol/L 八氯腺苷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γ-H2AX、Ku80、Ku70及 Topo Ⅰ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用10.0μmol/L八氯腺苷分别处理 A549、H1299细胞24、48、72 h后,A549、H1299细胞生长被抑制;流式细胞分析则显示,A549、H1299细胞G2/M 期细胞数增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γ-H2AX的表达均增加,DNA-PKcs蛋白的表达均下降,而Ku80、Ku70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经八氯腺苷处理后Topo Ⅰ蛋白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加,而在 H1299细胞中的表达却逐渐下降。结论八氯腺苷可抑制A549和 H1299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G2/M 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DNA-PKcs表达下调有关。在A549细胞中Topo Ⅰ可能通过p53依赖途径介导DNA损伤修复,从而引发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在p53缺失的H1299细胞中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调控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0.
量子点因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在肿瘤早期诊断、成像和体内示踪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对活体及细胞的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量子点能诱导细胞凋亡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量子点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