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功能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预后,但易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主要评价左房容积作为急性心梗后5年内死亡率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病例 :例 1:患者 ,女 ,5 6岁 ,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大汗10小时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当时查体 :BP 10 0mmHg 6 0mmHg ,T 37 8℃ ,R 2 0次 分。神志清 ,一般状态欠佳 ,口唇无发绀 ,颈软 ,双肺下可闻及少许细小水泡音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0 6次 分 ,律齐 ,心音明显低钝 ,心尖区可闻及 2 6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SM) ,腹软 ,肝脾不大 ,双下肢无浮肿。急查ECG示 :V1~ 6 导联ST段弓背型向上抬高0 1mV~ 0 6mV且V1~ 4 有Q波形成。急查心肌酶 :CK为132 2U L ,TroponinⅠ为 6 6 6ug 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房颤(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2例行RFCA的AF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CPVA,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个月时未复发39例,复发12例(23.53%),1例失访。复发与未复发者比较,其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左房直径及LAVI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左房直径比较,LAVI是更好的预测RFCA后AF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海水浴体疗前、后左房构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海水浴体疗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房构形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海水浴体疗组和82例对照组,作疗养前后P波最大时限、左房内径、左房面积、左房容量测量,同时观察收缩压与心率乘积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疗养结束后,海水浴体疗组的收缩压与心率乘积、P波最大时间、左房内径、左房面积及容量较疗养前及对照组疗养后比,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疗养前后各参数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海水浴体疗是项综合性的全身有氧运动,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左房构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 动态心电图测定 HRT 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比较心源性死亡组与生存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震荡指标与 SDNN 和 LVEF 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衡量 TO、TS、SDNN 和 LVEF 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0.6个月,剔除13例非心源性死亡病例,心源性死亡组36例,生存组164例,两组间 TS 与 T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 与TS 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7,P<0.01);LVEF 与 TS(r=0.93)和 TO(r =0.85)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 P<0.01);ROC 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为 TS>LVEF>SDNN.结论 HRT 参数 TS 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预测因子 SDNN 和 LVEF.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AMI患者与正常对 照组的QTd。结果:AMI组的QTd显著长对对照组(P<0.01)。结论:QTd显著延长有助于判断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一些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存在严重抑郁症者半年内的死亡危险是无抑郁症者的6倍。通常把Beck抑郁量表(BDI)测定得分≥10分者定为轻度抑郁。本研究评估了轻微抑郁症状的AMI者(即BDI<10分)是否增加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9.
董炎炎  陈魁 《心脏杂志》2021,33(3):269-272
目的 评价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AMI并行PCI的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脂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出院后对...  相似文献   

10.
吴茂源  刘清华 《山东医药》2004,44(18):23-23
心室的充盈部分依赖于舒张末期的心房收缩。而二尖瓣狭窄会对心房的这种泵功能产生影响。据报道.二尖瓣狭窄时左房充盈分数(AFF)明显下降。本研究主要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AFF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LAV)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104例房颤患者。术前应用64排容积CT扫描,在advantage workstation4.2图像工作站中重建左房,测量LAV,术中通过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行射频消融术,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结束,104例中有20例(19%)房颤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平均LAV比未复发组的大[117.6±28.9cm3,95%可信区间(CI)104.1~131.1cm3vs97.1±16.8cm3,95%CI93.5~100.8cm3,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LAV是独立的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指标(P(0.05,相对风险度=1.044,95%CI1.018~1.071)。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与LAV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状况,判断其预后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研究组)与1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99mTc-MIBI的首次通过法表模式采集心功能测定与心肌灌注显像同步进行的方法,研究其心肌血流灌注,左心室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改变。结果:心肌灌注显像显示,46例AMI患者梗死心肌节段均呈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放射性缺损或减低,其中26例显示单支冠脉病变,20例显示多支冠脉病变;心功能测定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扩大及室壁运动的改变程度与左室重构程度密切相关(P<0.05~<0.01)。结论:采用99mTc-MIBI的首次通过法表模式采集心功能测定与心肌灌注显像同步进行的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情况,对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日常临床实践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病人的近期预后和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研究包括167例年龄≥75岁AMI患者,按是否发生住院期间死亡分成:死亡组54例,存活组1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死亡之间的关系和死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年龄、入院时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血尿素氮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值却显著低于存活组;发病症状不典型、既往脑血管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并发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并发症者多于存活组,而接受冠脉造影的病人比例明显少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高Killip心功能分级(OR9.53,P<0.01)、并发脑血管病(OR8.43,P=0.04)、既往脑血管病史(OR4.10,P=0.02)、入院时血糖水平(OR1.10,P=0.02)和心率(OR1.03,P=0.04)、典型症状发病(OR0.24,P=0.01)是高龄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死亡患者中66.67%死于心力衰竭。结论高龄AMI患者有很高的住院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入院时心功能状态、既往或并发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和发病时症状表现是高龄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房减容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患有二尖瓣狭窄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A组),同时行左房减容术者32例(B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得LVEDD、LVESD、LAEDV、LAESV、FS、EF等参数。结果:B组在心室收缩功能与A组比较改善叫显(P<0.05)。两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恰当的左房减容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的心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并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78例初发AMI行急诊PCI的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组,于术后第7天测定Tei指数,并与B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平均随访6.9个月。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有:开通病变血管时间6h、年龄45岁、Tei指数0.48、女性、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80分;(2)Tei指数独立预测AMI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95%CI:0.485~0.763,P=0.09),Tei指数(临界值)=0.488时其预测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76.4%。结论:Tei指数对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PCI,记录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PCI术后半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11例,发生率为12.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造影剂剂量、术前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CCR),患者PCI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illip心功能分级、LVEF、造影剂剂量、术前肾功能不全、基线CCR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PCI术后随访半年,均无死亡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5.45%,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首次ST段抬高性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同时选取采用常规PCI治疗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肌缺血后适应治疗,并评定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在CPK、CK-MB和cTnT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三个月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治疗中加用缺血后适应治疗,可以改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且无需额外产生治疗费用,不会造成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与非老年患者的异同。方法 以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相继收住解放军总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 2 0 0例心性死亡患者为对象 ,≥ 6 5岁者 16 6例 (称老年组 ) ,<6 5岁者 34例 (称非老年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两组冠心病、高血压病、饮酒史 (P <0 .0 1)、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史 (P <0 .0 5 )均有显著性差异 ;(2 )梗死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性 ;(3)收缩压、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0 1) ;(4)老年组应用阿斯匹林治疗者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比例高于非老年组 (分别为 5 4 %比 2 4 %P <0 .0 1及 32 %比12 %P <0 .0 5 ) ;(5 )老年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5 0 %者多 (82 %比 5 5 % ,P <0 .0 5 ) ;死于急性肺水肿者高于非老年组 (2 9%比 15 % ,P <0 .0 5 ) ,死于心脏破裂者较非老年组少 (8%比 2 4 % ,P <0 .0 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多 ,收缩压高 ,脉压差大 ,左心室射血分数低 ,并发症发生率高 ,死于急性肺水肿者多。因此 ,积极有效治疗 ,减少并发症 ,保护心功能是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急诊绿色通道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主干急性闭塞引起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观察指标对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并筛选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多变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22例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均为右优势型。死亡组患者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及术后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0~2级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85.71%)和1例(6.67%),5例(71.43%)和4例(26.67%);均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其中20d后死于再次心肌梗死患者1例(4.54%),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例(4.54%),分别于术后第4个月、第4年因左主干支架内再狭窄行介入治疗患者2例(9.09%),于术后第6年死于肺癌患者1例(4.54%),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10例(45.4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源性休克、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术后血流TIMI 0~2级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右冠侧支循环是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发生心源性休克,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术后血流TIMI 0~2级是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右冠提供侧支循环是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敏 《内科》2014,(3):292-293
目的探讨无创性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9例和无BIPAP组8例,无BIPAP组PCI治疗后住ICU病房,常规治疗,BIPA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血清脑钠肽(BNP)、动脉氧分压、ICU停留时间及超声指标。结果与无BIPAP组比较,治疗后,BIPAP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心率、动脉pH值、动脉氧分压改善明显,血清BNP含量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在ICU停留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行PCI术后进行BIPAP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