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绍龙  徐吉敏  叶放 《光明中医》2012,27(11):2179-2180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罢极"二字阐释颇多,但至今尚未统一结论。在概述前人解释的基础上,重新对《内经》原文进行分析,结合"肝"生理功能,提出从"肝者,血之本"来理解"肝者,罢极之本"。  相似文献   

2.
"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对此认识较多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罢极"二字的理解上."罢极"应理解为劳倦,"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是人体疲倦的根本,而这与肝"生血气"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罢极与罢极失准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英  杨鹏举 《陕西中医》2004,25(3):281-281
《素问·六节藏象论》讨论人体五藏功能 ,曰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对其“罢极”二字 ,历代注释者多以“疲劳”为注。如 :吴 注 :“动作劳甚 ,谓之罢极。肝主筋 ,筋主运动 ,故为罢极之本”。五版教材《内经讲义》注 :“罢 ,音义同疲 ;极 ,燕人谓劳曰极。罢极 ,即劳困的意思”。六版教材《内经讲义》则以“耐劳”作解 :罢 ,通“罴”,即熊之雌者 ,其意为胜 ,耐劳而多勇力。笔者认为 :诸家注释均不妥。其一 :因《六节藏象》所论各藏之“本”,均为其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而肝的主要功能并非“劳”或“疲”。尽管肝主筋 ,筋束骨 ,按…  相似文献   

4.
“肝者,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脏象论》。即肝为疲劳的根本。理解此意关键在于“罢极”_二字。“罢”旧写作“罢”,考其本意与训话,转意,非一。解此经文,众多音义之中,不得盲目选用,亦不可能每个音义都用,必据经文之需而确定。本节经文旨在论脏腑生理,“罢极”置于论“肝”之下,可借  相似文献   

5.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对于罢极二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存在多种解释。结合临床验证,笔者倾向认为罢极二字当作疲劳、劳困解。此句当理解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且对此举病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肝者,罢极之本”是《素问·六节脏象论》在归纳肝脏的基本功能时提出来的。由于本句所在段落为《内经》论述脏象理论的重点章节,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对如何理解“罢极”,古今仁智互见,纷陈杂说,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此予以归纳和探讨。多数医家认为,“罢”音义同“疲”,“极”谓“劳”,“罢极之本”即“疲乏劳困之本”。如明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曰“肝主筋,故劳倦罢极,以肝为本”,将“劳倦”与“罢极”连用,已能看出马莳的注义,惜其未将“罢极”直释为“劳倦”,其义似嫌笼统。在这一点上吴昆注的比马氏明了,《素问吴注》明确指出:“罢,音  相似文献   

7.
“肝者,罢极之本”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者,罢极之本”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唐·王冰[1]未能道明其含义,明、清以来,各注家对这一问题倍加关注,成为探讨的课题。1 历代注家总括之我见  综括历代注家争议的中心是对“罢极”二字音义的注释,大致概括如下:1.1 “罢”音P姫,疲劳,劳困之义;“极”极限,过...  相似文献   

8.
“肝者,罢极之本”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者,罢极之本”历代医家认识不一,通过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五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罢 极”字义,认为应将“罢极之本”解释为“藏血主疏泄”之本,才能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揭示肝脏作为人 体“五本”之一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论肝为“罢极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这句话本来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只是由于后世的一些注家对“罢极”的错误解释,致使人们对这句经文的含义感到不知所以了。后世注家对此影响较大的大体有以下二种观点: 程士德等人认为“罢,音义同疲,罢极,即劳困的意思”,按此意理解,肝即为“劳困之本”。  相似文献   

10.
纵论"肝者罢极之本"之本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日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23-2024
就《内经》中“肝者,罢极之本”的本意进行探讨,提出己见与历代注家进行辨析。认为“罢极”在此处的本意是:表示“闭目”、“开目”两种相反的目晴运动之生理功能。“罢”——罢上目晴之“闭目”、“极”——张开目晴之“开目”。肝是人们“开目”、“闭目”运动的枢纽,肝之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上窍目晴,并且控制和协调目晴的运动,从而产生“闭目”、“开目”功能,所以肝是人们“闭目”、“开目”运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相关记载。在参研医理及结合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论"足生大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糖尿病足应隶属于"足生大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S 《针刺研究》2010,35(5):388-390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是"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围绕"髓"形成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集合就是"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针对"髓"的单个或多个靶点的不同组合可提出若干个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防治方案及"补肾生髓"防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藏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髓"是"肝肾同源"的中心环节,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深入研究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对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点从其基本思想出发,对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等常见慢性肝病的中医诊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临床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明炯 《河南中医》2016,(6):939-941
由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基本不涉及脏腑,且对于"短气"一症的解释较少,所以笔者从《脉经》对于"短气"的论述入手,对于《金匮要略》中"短气"一症做出了全面的考证,认为"短气"一症和五脏相关,且分虚实,原因分别有1心气不足,外邪侵袭。2肺气痿弱,水饮内停。3脾脏"虚寒"。4脾脏有"实",有"热"。5肝肾之气不足,阴寒乘袭。且王叔和对于短气症状本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王叔和认为:呼出障碍和吸入障碍都属于"短气"症状。总之,全面学习仲景对"短气"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对于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逍遥散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回顾近10年来的文献,对逍遥散的药理研究进行综述。证实逍遥散具有调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调整体内激素水平、保肝、抗自由基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材”是以乔木的树干或心材部分以及大型木质藤本的茎藤入药的一类黎药。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材”类黎药资源的传统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材”类黎药资源44 种,隶属于26 科38 属。以煎水内服(31 种,70.5%)和泡酒内服(12 种,27.3%)为主,用于治疗风湿(15 种,34.1%)、肝病(8 种,18.2%)、跌打损伤及身体虚弱(各7 种,各占15.9%)等症的种类较多。其中7 种(15.9%)“材”类黎药仅被黎族使用,13 种(29.5%)与文献记载的使用不同,体现了黎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舒肝祛脂胶囊治疗脂肪肝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舒肝祛脂胶囊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给予舒肝祛脂胶囊(柴胡、海藻、参三七、大黄、泽泻、红藤等)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分6周、12周后观察症状、肝功能、血脂及肝脏B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 7%,对照组为60. 0%;TG、TC、ALT等指标及B超显示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提示舒肝祛脂胶囊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梳理"心主之脉"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心的概念由一而分为二的过程。"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一词出自《灵枢·经脉》,但在早期简帛《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并未出现此条经脉。老官山出土的"十二脉"称此循行轨迹为"心主之脉",此脉原为治心系疾病之脉,后为了实现3条手阴经配上焦两个脏器,古人沿袭老官山"十二脉"心主系心、手少阴入心的记载,提出了心主脉"包络心系"与"心不受邪""邪在心之包络"的理论,故心配少阴,而穴取心主之脉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心包"脏随之诞生,成为上焦第三脏,心主之脉亦易名为"手厥阴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