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以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病理表现为含细胞核碎裂产物的淋巴结灶性坏死,坏死区周围有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聚集,但无粒细胞浸润。KFD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或Kikuchi病,是多见于年轻女性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首诊的临床表现多为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半数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减少[1].病程在数周至6个月不等,超过6个月的患者很少.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零散病例报道,以东亚人群为主.本文报道13例HNL患者诊断治疗资料.  相似文献   

3.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又名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者巨大淋巴结病。临床根据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病理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我科收治1例咽旁间隙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巨淋巴结增生症由Castleman等(1956)首次报道,又称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esase,CD)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CD病变可发生于任何有淋巴结存在的部位,但多见于胸腔内,特别是纵隔区域〔1〕。CD发生于头颈部者较少见,且易被误诊误治,我科收治1例以喉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D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经误诊的10例巨淋巴结增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10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患者,男3例,女7例;按Frizzera分类标准分为局灶性8例(其中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2例),多中心性2例(其中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临床以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中心性2例伴有全身症状和(或)多脏器受累等特征.10例患者均为误诊后接受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随访4~17年10例患者均健康生存,其中1例多中心性浆细胞型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接受淋巴结手术切除术和化疗后4年未再复发.结论 颈部巨淋巴结增生临床少见,易于误诊,应采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病理检查确定诊断,注意与颈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炎、结节病、肉芽肿等鉴别.如无系统功能严重受累,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颈淋巴结结核主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多数不伴有结核病的典型全身中毒症状,且颈部肿块发病多样、性质复杂.这给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易发生误诊漏诊.为提高对颈淋巴结结核的认识,使患者能够得到合理、正规的诊治.现将我科1997年1月~2002年9月诊治的43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由IgG4+淋巴细胞介导的多器官全身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关于头颈部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国内外鲜有文献报道[1],现报道1 例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以局灶进行性生发中心转化为病理特征的IgG4-RD,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综合委员会(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前上纵隔淋巴结(Ⅶ区)淋巴结转移也已从第7版的N1b更改为N1a(VI区或VII区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颈淋巴结的解剖分区及术式选择、中央区淋巴结的定界(前上纵隔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前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为好发。如果治疗得当,预后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甲状腺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PTC患者约30%~8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且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逐渐成为评价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术前诊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尤为重要。目前甲状腺癌术前检查包括B超、增强CT及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有助于提高颈淋巴转移的诊断率,但每项检查均有其局限性,处于转移早期的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如果能够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从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发生于淋巴结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较多见于女性,亚洲发病率较高,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人们对HNL认识不足,临床上误诊率极高,约40%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我院于1987年1月~2004年4月共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987年1月~2004年4月在我院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NL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17~36岁,平均27.4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10~25d,热型不规则6例,弛张型4例,伴畏寒、寒颤7例,10例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1.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结结核主要发生于颈部,是肺外结核中最常见的。闫树旭等(2000)对30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析后发现颈淋巴结结核占25.3%,仅次于转移癌。颈部淋巴结结核多采用药物治疗,疗程较长。我科对2003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21例采用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头颈外科学     
预防性颈部II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淋巴结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影响目的:通过术前超声(PU)检查伴有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levelIII,IV和/或V)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探讨其隐匿性levelII淋巴结转移与发生频率、类型及预测因素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伴有levelIII,  相似文献   

13.
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癌临床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淋巴结处理方式选择提供根据。方法40例临床N0喉癌患者被随机分为选择性根治性颈廓清术(radicalneckdisection,RND)及功能性颈廓清术(functionalneckdisection,FND)两组,分别完成13及27例。将获得淋巴结逐一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转移情况。结果RND组平均每侧获淋巴结34.2枚,FND组为27.4枚,差异无显著性(t=0.86,P>0.05)。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8%(4/13)及33.3%(9/27),总转移率为32.5%(13/40)。13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12例(92.3%)转移淋巴结位于Ⅱ,Ⅲ区。33枚转移阳性淋巴结中32枚(96.9%)位于第Ⅱ和Ⅲ区。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13)及77.8%(21/27),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χ2=0.3418,P>0.5),总的3年生存率为75%(30/40)。结论对临床N0喉癌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或侧颈廓清术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null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N-prRLN,右颈VI-2亚区)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右侧或双侧PTC患者40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LN-prRLN转移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408例PTC右颈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9.02%,其中右VI-1亚区(右颈中央浅层)为46.32%,右VI-2亚区为16.67%。单因素分析右VI-2转移与性别、年龄、右侧癌灶大小及数目、被膜侵犯、右VI-1转移及转移灶大小、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右VI-2转移与右侧癌灶大小、被膜侵犯、右颈VI-1转移、右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 均<0.05)。ROC显示:年龄<35.5岁、右侧癌灶>0.85 cm、右颈VI-1亚区转移淋巴结>1.5个、右颈VI-1亚区淋巴结转移灶>0.45 cm、右颈侧区转移淋巴结>0.5个来预测LN-prRLN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585、0.787、0.788、0.725、0.719。结论 当患者是男性、年龄<35.5岁、右侧癌灶>0.85 cm、被膜侵犯、右颈VI-1亚区转移淋巴结>1.5个、右颈VI-1亚区淋巴结转移灶>0.45 cm、右颈侧区转移淋巴结>0.5个时,需常规行LN-prRLN清扫。  相似文献   

15.
1969年Rosai等首先介绍了一种起源不明、但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特点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增生症(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当病变发生在节外而不伴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时,常称为Rosai-Dorfman病,约40%的SHML以Rosai-Dorfman病的形式出现[1].此种病例罕见,国内报道不多,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对l例SHML并累及鼻腔鼻窦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u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的临床高危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行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36例uPTC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Cont-CLNs转移与 uPTC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Cont-CLNs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136例uPTC 患者中,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率48.53%(66/136),Cont-CLNs转移率19.85%(27/136),Ipsi-CLNs未转移而Cont-CLNs转移(跳跃性转移)为5.15%(7/136)。单因素结果表明,Cont-CLNs转移与 uPTC 患者的性别、病灶部位、肿瘤最大径、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有关(P <0.05),而与年龄、病灶数目、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及侧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 >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模型预测Cont-CLNs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95% 置信区间为0.658~0.871),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其预测的敏感性为59.26%,特异性为83.49%。结论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男性、被膜侵犯及Ipsi-CLNs转移等高危特征时应警惕Cont-CLNs转移,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自右颈中央区浅层(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何时需行右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1ymph node behind the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清扫术。方法 自2014年3月~2015年9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306例右侧或双侧PTC患者,分析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个数、转移灶大小对LNprRLN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转移灶大小对于预测LN-prRLN转移有统计学差异,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5个,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43%及76.65%,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13;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灶大小为0.45 cm时,其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48.90%,其AUC值为0.726,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双侧或右侧PTC患者,当右颈VI-1区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且转移灶>0.45 cm时,需行LN-prRLN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i-67增殖指数在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初治并手术的86例MT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TC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分析Ki-67增殖指数与M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评价其在MTC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86例MTC中淋巴结转移51例(59.30%),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与MTC病灶数目、病灶大小、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各参数、淋巴结结外侵犯以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MTC患者的性别、年龄、被膜侵犯、脉管侵犯以及是否达到生化治愈无关(P均>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向前LR法)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与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01)。本组患者随访6~1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14例,死亡5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7%,5年总生存率为93.2%。采用Kaplan-Meie法分析生存数据显示,Ki-67增殖指数与MTC预后(复...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2004—01—2012—05期间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选择性地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依据。结果:85例患者均接受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同侧中央区清扫者66例,双侧中央区清扫者19例。3例同期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3例(38.8%)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例(3.53%)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大于5mm、甲状腺外侵犯、多中心病灶、双侧病灶及术中探及中央区可疑阳性巴结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于5mm(OR=3.862,P〈0.05)、甲状腺外侵犯(OR=3.885,P〈0.05)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直径大5mm和(或)甲状腺外侵犯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加,有必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