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并了解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相关性,探讨其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实验组)及20例鼻咽炎(对照组)中的EGFL7的表达;用CD31抗体及D2-40抗体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VD及LVD,并分析EGFL7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及MVD、LVD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EGFL7的表达,但实验组中EGFL7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EGFL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但与LVD相关性不明显;实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的L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0.05);实验组中EGFL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EB病毒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EGFL7并不像VEGF家族对血管、淋巴管均有双重作用,它仅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鼻咽癌细胞中.EGFL7与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它可能成为反映鼻咽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EGFL7的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33例新鲜喉癌组织和33例相应的癌旁组织(PNTT)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EGFL7基因表达,Western-blot方法测定EGFL7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1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喉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EGFL7的表达及MVD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3例新鲜喉癌标本中EGFL7mRNA和EGFL7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EGFL7mRNA和EGFL7蛋白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86,P<0.01)。喉癌组织中EGFL7mRNA、EGFL7蛋白的表达水平和MVD与喉癌组织的临床分期、肿瘤的直径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EGFL7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生成参与了喉癌的发展。EGFL7蛋白可能成为预测喉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含量;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8%,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分化型甲状腺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和MVD计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O.05);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包膜完整与否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癌中PTTG、bFGF的表达以及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7例喉癌、26例癌旁和9例正常喉黏膜中PTTG、bFGF蛋白的表达,用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喉癌中PTTG蛋白和bFG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2%和78.9%,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喉黏膜的表达率(P<0.05)。PTTG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原发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喉癌中MVD值明显大于癌旁和正常喉黏膜(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VD分别与PTTG和bFGF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PTTG和bFGF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有助于喉癌的诊断、评估喉癌患者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VD和MLVD。结果: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82.9%(34/41),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侵犯范围、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组的平均MVD高于阴性组(P〈0.05),而平均MLVD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没有参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微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众多促进血管形成因子中功能最强、选择性最高的因子之一,本实验收集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人群鼻咽部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以Ⅷ因子抗原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探讨其是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鼻息肉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鼻息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鼻息肉组织中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灰度值,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和MVD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下鼻甲组织(P<0.05).②鼻息肉组织中MVD与下鼻甲组织中MV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息肉组织中VEGF在血管中的平均灰度值均与MVD负相关(r=-0.664,P<0.05).结论:在鼻息肉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多, MVD增加提示:VEGF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联合检测VEGF蛋白表达情况及MVD对鼻息肉的治疗、预防复发及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喉癌微血管密度与喉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F8相关抗体以 SABC法对 31例手术切除的喉癌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微血管在喉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型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微血管在 2年后的淋巴结转移组 (10 .2 3± 0 .78)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6 .38± 0 .33)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喉癌间质内微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分布的关系,探讨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Ius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和26例炎性鼻咽部黏膜组织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的分布,并检测Shh的表达。结果①Shh在鼻咽癌组织中较鼻咽慢性炎症组织明显呈高表达(P<0.05);②鼻咽癌中Shh阳性组MVD均值26.441±6.239,高于Shh阴性组15.667±4.89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Shh表达与MVD相关,即MVD值随着Shh表达而增高;③鼻咽癌组织中Shh蛋白表达率与MVD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Shh可能促进鼻咽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Shh和MVD有可能成为判定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MMP9蛋白与微血管密度(MVD)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与CD34标记的MVD.结果: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为73.1%(19/26),正常外耳道皮肤中阳性表达率为25.0%(5/2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15,P<0.05);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34标记的MVD表达为33.58±3.04,正常外耳道皮肤中表达为22.50±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和MVD与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9和CD34蛋白的表达经Pearson相关检验呈正相关关系(r=0.42,P<0.05).结论:MMP9可能参与了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9与MVD可望成为外耳道及中耳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ma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CyclinG2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探讨其与LSC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1例喉鳞癌组织的CyclinG2蛋白表达和MVD进行检测,并取2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normal laryngeal tissues,NLT)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vocal cord polyp,VCP)作为对照。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CyclinG2蛋白的表达和MVD与LSCC、NLT、VCP的相关性,以及LSCC组织中MV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1例LSCC组织中平均MVD为36.15土11.23,CyclinG2蛋白表达阳性组平均MVD为32.18土11.31,阴性者平均MVD为50.34土17.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C总的5年生存率约77.8%,且CyclinG2蛋白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89.1%)明显高于阴性组(53.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clinG2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与MVD关系密切。CyclinG2可能抑制喉鳞癌中微血管形成,进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中血流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血流参数,记录收缩期最高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Vmax)和舒张期末最低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Vmin),并计算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术后对所有病例标本应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MV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7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血流参数中RI值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t:3.3108,P〈0.01),而Vmax和Vmin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20,P〉0.05;z=-1.6618,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值高于甲状腺腺瘤,两者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1,P〈0.01)。甲状腺肿瘤的R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7924,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甲状腺及其肿瘤的血流情况,血流参数RI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于甲状腺腺瘤,并与MVD密切相关,故术前超声检查中检测RI值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 (SGLSCC)中的分布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D31两步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 5 9例手术治疗的原发SGLSCC标本 ,并以 19例声带息肉(VCP)标本做良性对照。结果 :SGLSCC的间质中可见大量微血管存在 ,而VCP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微血管数明显减少。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表明 ,在SGLSCC各临床病理参数中 ,MVD仅与淋巴结转移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P <0 .0 1)。N0 与N 、SGLSCC与VCP间的MVD值差异经独立样本均数 t检验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MVD与SGLSCC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血管生成在肿瘤形成、侵袭与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MVD对颈淋巴结转移有预示作用 ;MVD与SGLSCC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硬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二步法,榆测30例止常下鼻甲(对照组)和60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在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较广泛.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鼻息肉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鼻息肉组中Ⅱ型3期、Ⅲ型中的MVD较Ⅱ型1期显著升高(P〈0.01)。结论: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的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鼻息肉的发展趋势,为新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基因RNA干扰(RNAi)重组慢病毒,观察其对喉癌体外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筛选确定的EGFL7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与含H1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LV载体连接产生LV-sh EGFL7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重组慢病毒体外转导喉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喉癌细胞EGFL7蛋白表达。Boyden侵袭小室法实验观察转导shRNA后的喉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GFL7基因沉默对Hep-2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EGFL7的慢病毒载体LV-sh EGFL7,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5×108 TU/L。转导siRNA的喉癌细胞EGFL7蛋白表达阴性。EGFL7siRNA转导后喉癌胞体外侵袭能力下降。EGFL7基因沉默组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与Hep-2组细胞及空载体组细胞比较,细胞克隆集落形成率显著减低。结论:成功构建人EGFL7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EGFL7基因沉默对喉癌细胞体外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默EGFL7后,Hep-2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6.
Jin BJ Min HJ Jeong JH Park CW Lee S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2011,4(2):67-71
Objectives
Cholesteatoma destructs bony tissue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yperproliferative epithelial cells and subepithelial inflammatory cel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tissue in an effor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EGFR and neovascularization.Methods
We evaluated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MV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CD31 and Factor VIII in 32 cholesteatoma tissue samples and 7 normal postauricular skin samples. We also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GFR expression and MVD.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GFR was higher in cholesteatoma than in postauricular skin,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GFR was mo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suprabasal layer than in the basal layer. Using CD31 and Factor VIII, we analyzed the MVD and found that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olesteatoma than in postauricular skin,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EGFR.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verexpression of EGFR and neovascularization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growth of cholesteatoma. 相似文献17.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P53、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COX-2、VEGF及CD34抗体标记的MVD进行检测。结果喉癌组织中P53、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40/64)、68.75%(44/64)和71.88%(4 6/6 4),MVD为3 5.8 7±9.3 8。P5 3、COX-2与VEGF之间呈正相关(r=0.3 8 3,P=0.0 0 2;r=0.305,P=0.01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COX-2及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 P53、COX-2及VEGF表达可能共同参予喉癌的血管形成,且COX-2、VEGF的表达可能由P53调节,共同参与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