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在鼻腔-鼻窦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变应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永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6):437-438
由于鼻内镜和CT的广泛应用,对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报道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1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病人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46岁,病程1~5年,均无鼻息肉手术史,主要症状有单侧鼻塞,流恶臭脓,间有涕中带血,回吸有颗粒状干酪样物由鼻排出,患侧颌面部、上牙及患侧头痛。鼻内镜检查:中鼻道可见灰白色稠脓,有的可见褐色干酪样团块状物,钩突肥大及中鼻甲水肿并有息肉样变。CT检查示窦腔内高密度软组织影,并有不均匀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修周戴复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5):4-7
目的观察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耳鼻喉科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筛选58例展开分析,运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均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包括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纳入29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疗效、治疗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对研究结果实施统计后发现,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参照组,鼻腔内镜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且并发症率较低,有利于改善鼻腔内镜评分和疼痛情况,值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在临床上有增多趋势,据报道占各类慢性鼻-鼻窦炎的6%~13%〔1〕,过去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Li ma手术来清除病灶。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此类疾病现在倾向于采用鼻内镜下清除病灶。现将我科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的完整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经病史、CT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6~68岁。按1997年海口标准,慢性鼻-鼻窦炎Ⅰ型2期4例,Ⅱ型2期26例,Ⅲ型4例。真菌感染的鼻窦:右上颌窦20例,左上颌窦14例,累及筛窦12例。伴鼻中隔偏曲19例。1.2治疗方法34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患侧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行钩突切开,开放中鼻道,咬除筛泡,行上颌窦窦口扩大,用筛窦钳、筛窦刮匙和吸引管清除真菌团块及炎性息肉,上颌窦内下角病灶较难清除,采用自制的弯度较大的吸引管(利用吹张管做成“?”型)将真菌团块破碎后吸出,其中12例筛窦发现有真菌团块,行前筛或全筛切除,均能彻底清除窦内真菌团块、炎性息肉。术后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个月,冲洗后,鼻内镜下用10ml氟康唑冲洗窦腔1周。同时,采用氟... 相似文献
9.
罗雪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5):451-425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IFRS 是鼻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药物及鼻窦穿刺冲洗治疗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手术是彻底治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行上颌窦置管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为慢性鼻窦炎里的一种类型,随着CT及鼻内镜的广泛普及,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01-2011-01期间我科共收治2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CT冠状位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患者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男7例,女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 sinusitis, AFR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AFRS的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血清检测、皮肤点刺实验、术后病理结果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FR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CT有特异性表现,病理切片可见真菌菌丝。16例患者中有5例复发,再次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诊断AFRS主要依据病史、CT表现、病理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激素应用是治疗AF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或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真菌性鼻窦炎在鼻窦炎中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其中以非侵袭性鼻窦炎多见. 相似文献
14.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Plaignaud于1791年报告的第1例真菌性鼻-鼻窦炎(funsal rhinosinusitis,FRS)以来,对FRS的认识逐渐深入。1965年Hora首先报告了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和死亡率高的FRS,并冠名为急性暴发型侵袭性真菌性鼻一鼻窦炎(acute fulminant invasive funsal rhinosinusitis,AFIFRS)。1997年deShazo等报告了一组进展缓慢、但具有侵袭性的FRS,首次提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CIFRS)这一新的临床类型。2000年Stringer等全面地论述了CIFRS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49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鼻窦真菌病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两大类,前者包括急性暴发型和慢性侵袭型、肉芽肿型;后者包括变应型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球别2种类型,各型都有各自的特点。现对我院7年来收治的鼻窦真菌球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是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随着对AFS的逐渐认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有争论.本文分析2006 ~2007年我科收治的8例AFS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永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5)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窦炎,近年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鼻内镜治疗的普遍推广,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2007年我科共收治35例真菌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随访3个月~1年,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6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的临床特点及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作用.方法:对26例AFRS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鼻窦CT扫描,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术中取窦内分泌物及受累鼻窦黏膜行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26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术前及术后配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结果:26例患者中有21例伴变应性疾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鼻窦CT多表现为受累鼻窦腔内中间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在软组织窗表现更为典型,部分患者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甚至骨质吸收;血清总IgE阳性22例,真菌SIgE阳性20例.窦内分泌物涂片均可见真菌菌丝,真菌培养阳性14例,以曲霉菌多见.分泌物及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8例分泌物内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术后1年有19例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其余7例有不同程度的黏膜肿胀、息肉样变或黏脓性分泌物.结论:AFRS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鼻窦CT扫描、组织病理学、真菌学和免疫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全身和(或)局部激素以及局部抗真菌药鼻腔冲洗是治疗AF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