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脑脑膜膨出在临床上被描述为一个搏动性的、灰色或兰色、能压缩、柔软半透明的包块,常不附着千例壁,并可有一个阳性的Furstenberg征,即压迫颈静脉此色块肿胀。Su、。llwd。等(979)将前颅南脑脑膜膨出分为两大类:额筛和颅底。额筛脑脑膜膨出在额和筛骨之间,并进一步再分为鼻额、鼻筛和鼻眼脑脑膜膨出。根据其颅外的表现,颅底脑脑膜膨出分为经筛、蝶筛、经隙和蝶一眶脑脑膜膨出。在婴儿或儿童中任何鼻内色块都应想到脑脑膜膨出的诊断。如在婴幼儿期包块漏检,到青春期和成人时其表现的方式包括复发性脑膜炎、水样鼻漏、癫痛发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成人和10例侧颅底病变患者(包括颈静脉球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颞骨骨折、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颞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在PhilipsTomoscanSR7000全身CT机上按骨窗条件以1.5mm层厚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颞骨岩部上面或病变上缘到侧颅底下面骨性标志或病变最下缘。将扫描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输入EasyViewing三维图像工作站进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处理。结果侧颅底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侧颅底病变的范围、颅内外受累情况以及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对于颈静脉孔区病变三维CT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还可模拟手术,帮助手术方案的设计。结论三维CT在侧颅底外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侧颅底指以鼻咽顶壁为中心,向前外经翼腭窝达眶下裂前端,向后外经颈静脉窝到乳突后缘两条假想线之间的三角区。该区包括颈内动脉孔、颈静脉孔、卵圆孔、棘孔、茎乳孔和由各孔穿行的脑神经和血管,另外还有颞颌关节、咽鼓管骨部等。手术径路包括颞下窝径路、颅中窝径路、迷路径路、迷路后径路(或乙状窦前径路)、乙状窦后径路和下颔外旋径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侧颅底解剖学结构的观察与测量,为临床侧颅底手术的定位、导航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甲醛浸泡的成人尸头10个(20侧),观测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颈内动脉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 颈静脉球,其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和低平型,舌咽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前内侧者,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内侧者,颈内动脉岩骨段距离鼓膜张肌的长度平均为2.2mm,距离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9mm和6.8mm。结论 侧颅底血管和神经分布密集,术者了解侧颅底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有利于手术中安全扩大手术视野,避免术中损伤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回顾性总结182例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及愈后情况。病种包括听神经瘤(92例),颈静脉孔肿瘤(21例),颞下窝肿瘤(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癌(4例),中耳癌(3例),桥小脑角的脑膜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颞骨鳞状细胞癌2例。修复部位包括硬脑膜、颅底骨、颧弓、颅底颞下窝的缺损。采用的材料有腹壁脂肪(113例)、颞肌及颞肌筋膜瓣(2g例)、胸锁乳突肌肌瓣(19例)、胸大肌皮瓣(2例)、人工脑膜(1例)、钛板(1例)。结果:采用的带血管颞肌及颞肌筋膜瓣、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瓣全部存活,用脂肪修复成功率为98.2%(111/113),脑脊液漏2例,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根据侧颅底脑肿瘤的部位和不同类型的缺损,采用不同的修复材料和方法,肿瘤切除后颅底缺损的修复重建对术后功能的保留和恢复,避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侧颅底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咽旁间隙是潜在的倒锥形腔隙,锥底向上至颅底,尖端向下至舌骨。内侧壁是覆盖咽上缩肌的咽颅底筋膜,外侧壁由上颌支组成,后壁由脊椎前肌肉组成。根据附着于茎突的腭帆张肌及其筋膜为界,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茎突前间隙内包含脂肪和腮腺深叶。茎突后间隙内包含着颈动脉、颈静脉、第IX、XII脑神经。筋膜分隔对于良性肿瘤区域性生长具有一定限制作用。咬肌间隙位于茎突前间隙,不属于咽旁间隙的一部分,包含上颌动脉、第V脑神经和翼状肌。  相似文献   

7.
因鼻窦炎症作鼻内鼻窦手术发生脑膜损伤的发病率为0%~2.5%,若不给予修补则出现脑膜炎的发病率3%~50%。其发生随脑脊液鼻漏的时间而增加。Chandler(1983)介绍了鼻外筛窦切除术进行脑膜整复术。Boenninshaus(1974)认为鼻内途径不能提供良好的前颅底视野。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改进,已有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成功进行鼻内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报告。该文报告共47例手术经验,其中38例于术中损伤脑膜发生脑脊液鼻漏,均在术中予以修复,另有4例在术后第三天抽除填塞物后发现,当日再次探查和行脑膜整复术,另5例脑脊液鼻漏由外院转入。手术…  相似文献   

8.
侧颅底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三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健康成人和10例侧颅底病变患者(包括颈静脉球瘤3例,听神经瘤2例,颞骨骨折、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颈静脉孔区软骨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颞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在PhilipsTomoscanSR7000全身CT机上按骨窗条件以1.5mm层厚连续轴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颞骨岩部上面或病变上缘到侧颅底下面骨性标志或病变最下缘。将扫描所获取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的可行性并确定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方法:经鼻内镜下采用剪除、电切、切割等方式切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5例,并根据颅底缺损的不同情况选择使用肌肉、筋膜、软骨、骨等一期修补颅底。结果:5例均一次手术治愈,除1例术后颅内感染(脑膜炎)外,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无复。结论:位于鼻腔内的脑膜脑膨出可以经鼻内镜手术完成,直径0.5cm以下的颅底缺损可使用肌肉填塞和筋膜覆盖的方法修补,直径超过0.5cm的颅底缺损应先使用软骨或骨封闭缺损,然后再用肌肉填塞和筋膜覆盖,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10.
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来自于咽丛即舌咽神经(CN,K)和迷走神经(CN,X)的分支。CN,IX的支配区域是从咽鼓管水平到喉的咽部感觉,其单个分支支配舌后1/8和腾的感觉及舌咽肌和部分咽上缩肌的运动。CN,亚的解剖为:CN,K与CNX、CN,XI一起穿出颈静脉孔,鼓室支离开下神经节后通过鼓小管进入中耳;其第二小支离开CN,IX进入腮腺,向下向后延伸,主干向上到肥腺深叶动脉,向下到颈静脉和腮腺浅叶动脉,茎突并且穿过茎突咽肌深面。到咽丛的舌咽支在刚穿过望突咽肌时离开神经干在腿腺深浅叶动脉间向前下穿行到主干到CN,X和颈交感…  相似文献   

11.
头颈外科     
20050006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 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刘庆…//中国耳鼻咽喉 颅底外科杂志.2004,10(3).132~135 目的: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 微创手术入路。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人头 颈标本10具,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 路的手术操作,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研究该区显微 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该入路直接沿乙状窦、 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其中后 颅窝可经枕下显露,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 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 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静脉孔。头侧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颈静脉孔区常见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指导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1998年4月~2011年5月38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神经鞘瘤25例,颈静脉球瘤8例,脑膜瘤5例,38例均行颅底CT、MRI平扫增强检查及显微手术治疗。主要首发症状有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行走不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颈静脉球瘤呈典型的“盐椒征”、强化明显,颈静脉孔扩大、边缘极不规则;神经鞘瘤常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性变,颈静脉孔扩大、边缘规则;脑膜瘤“脑膜尾征”典型,颈静脉孔扩大不明显、边缘骨质增生硬化较不规则、偶可见钙化。结论颈静脉孔区不同类型肿瘤有其特有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相邻结构改变,有利于神经外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囊血管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报告29例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累及颅底的病例。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17例。经鼻侧进路手术17例,颅鼻联合进路6例,上颌骨截除并眶内容剜出3例,经额和经面中部揭翻入路各1例,还有1例行颈廓清后干颈外动脉插管作区域性化疗。其中有18例行颅底骨缺损修复。修复材料为自体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中鼻甲和额骨或额窦内板。14例脑膜修补,修补材料为自体肌肉、筋膜和帽状健膜等,除1例因手术进路选择不当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外,其余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重点讨论了这类病例的手术进路选择、颅底和脑膜缺损修复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人路。方法 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0具,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的手术操作,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人路直接沿乙状窦、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其中后颅窝可经枕下显露,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颈静脉孔。头侧直肌是界定颞下窝结构和枕下三角内结构的确切标志。后组颅神经,交感千和颈内动、静脉行于其前方,椎动脉寰椎上段及其周围的静脉丛行于其后方。结论 枕下经颈一颈静脉突人路可自多个方向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耳蜗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舌咽神经痛为发作性一侧咽部及扁桃体区、舌根部剧烈疼痛,本病发病率低,临床报道甚少,本文查阅数10年来的国内文献资料并对其诊治作一综述。1 临床表现与诊断 舌咽神经属混合性神经,由感觉和运动纤维组成。其中枢各核均在延脑,于岩骨底面沟处形成上下岩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即舌咽神经主干,构成舌咽神经颅内段。舌咽神经出颈静脉孔即为颅外走行,它于颅底处开始分支:鼓支、咽支、颈内动脉窦支、扁桃体支、舌支、茎突咽肌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和测量。结果 1颈静脉孔外口距茎突根(4.17±1.99)mm、距茎乳孔(6.06±1.71)mm、距舌下神经管(2.41±1.23)mm;2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66±1.41)mm、乳突段长度(16.08±2.15)mm、面神经锥段距外半规管(1.08±0.41)mm;3颈静脉球距面神经乳突段(6.56±1.81)mm、距后半规管弓峰下缘(3.67±1.27)mm;4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长度(10.36±2.31)mm、水平段长度(19.41±2.02)mm;5后半规管弓峰下缘距寰椎横突(31.22±1.93)mm、乙状窦垂直臂距下颌关节(19.17±1.51)mm、乳突尖距岩尖(53.91±4.82)mm。结论颞下窝A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后部及迷路下区特别是颈静脉孔区,适用于切除迷路下区及颈静脉孔周围病变。  相似文献   

18.
CT与MRI在颈静脉孔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友红  梅习龙 《耳鼻咽喉》1999,6(5):288-291
e探讨CT与MRI在颈静脉孔区各型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经抹 是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或MRI资料。对CT与MRI颈静脉球瘤(2例)、神经鞘瘤(3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及中耳癌(1例)在颈静脉孔改变,病灶的内部结构、病灶生长侵犯方向与范围进行分析。CT与MRI在颈静脉孔区各型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神经鞘瘤24例,其中颅内型(A型):肿瘤主体位于桥小脑角(12例);骨内型(B型):肿瘤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内,向颅内生长(5例);颅外型(C型):肿瘤主体位于颅外,并向颈静脉孔生长(1例);混合型(D型):肿瘤由颈静脉孔向颅内外生长,呈哑铃型(6例)。A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B型采用远外侧入路,C型和D型采  相似文献   

20.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常沿鼻咽部的自然孔道和裂隙生长和扩展。侧位生长常通过腭骨垂直板之蝶腭孔,再通过翼颌裂最后扩展到颞下颌窝。此肿瘤并不侵犯骨质,但可因压迫而破坏骨质。故可伸入任何鼻窦或眼眶。亦可通过蝶骨大翼向后侵蚀,或向上通过蝶窦、蝶鞍达颅中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虽可破坏颅底骨质,却不侵犯脑膜。本病最后诊断依赖血管造影,此法能显示肿瘤的血管性质,帮助确定肿瘤范围及其主要血管。其最大供血管常来自颌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咽升支。大的纤维血管瘤或侵入颅内者常来自颈内动脉。Roberson等于1972年首先倡用血管栓子栓塞法,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手术疗法虽已广泛采用,但亦有主张放疗为首选治疗者,亦有认为放疗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