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储尿囊的可行性。方法对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切除,取带系膜乙状结肠20~25cm,剔除结肠带,扩大肠腔成储尿囊,按Leadbetter法吻合输尿管乙状结肠储尿囊,4针法吻合乙状结肠储尿囊后尿道。结果去带乙状结肠储尿囊术后经鸟岛自然排尿,尿量200mL,最大尿流率>20mL/s,剩余尿<30mL。书后性功能保留。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术后可自尿道排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保留性功能,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IP原位回肠膀胱术在膀胱癌膀胱全切后膀胱替代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9例男性膀胱癌病人行全膀胱切除后应用改良VIP原位回肠膀胱术。所有病例均行双侧淋巴结清扫,均在前列腺尖部切断尿道,截取末段回肠段,切开去管,用95%酒精处理肠黏膜,双重折叠肠段,重建成一个卵圆形储尿囊,采用改良式LeDuc黏膜下隧道吻合法将双侧输尿管吻合于回肠。结果9例病人术后随访5个月~5年,平均4年。白天完全尿控6例,尿失禁3例,夜间完全尿控5例,尿失禁4例。9个月后储尿囊容量300~550ml,平均450ml;静止期压力(cmH2O)3.99~20,平均11.08;充盈期压力(cmH2O)10~20.4,平均18.36;平均尿流率13ml/s,不稳定膀胱2例,残余尿阳性(〉60ml)1例。尿道吻合口漏1例,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查B超,单侧肾轻度积水1例,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1例。血电解质、CO2-CP、BUN及Cr均正常。结论VIP原位回肠膀胱术设计合理,压力低,容量高,抗反流,新膀胱接近生理形态,截取回肠段少,对肠道功能影响小,术后控尿功能良好,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原位新膀胱术。 相似文献
3.
4.
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探讨的课题。而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术中 ,以回肠新膀胱和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是较接近生理的尿流改道术式 ,特别以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较为理想。 2 0 0 0年以来我科完成 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本组 7例为男性 ,1例为女性。年龄 42~ 74岁 ,平均 62岁。术前经B超、KUB +IVU、CT及尿道膀胱镜检查 ,确诊为移行细胞癌Ⅱ -Ⅲ级 5例 ,鳞癌 2例 ,腺癌 1例 ,均为T3 期患者 ,无膀胱颈和尿道侵犯。 8例均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癌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3~76岁,平均61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血Cr、BUN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1例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7例,尿失禁3例.新膀胱容量230~500ml(平均330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16~50 cmH2O.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告8例膀胱多发性癌在行膀胱、前列腺、后尿道切除后,采用输尿管-结肠、结肠-直肠舌状瓣吻合,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 ̄90个月,大小便基本可以控制,无需佩带尿代或粪袋,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作者认为是对肛门托肌功能良好的膀胱多发性癌尿流改道的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9年至2003年11月,我院对9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并采用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经观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可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直肠25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分别以改良乳头法植入低压袋上方。结果肠袋最大储尿容量400~650ml(平均515.6ml),基础压力8~23cmH2O平均16.5cm H2O,1cmH2O=0.098kPa),最大充盈压力12~33cmH2O(平均21.3cmH2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并发症低,尿控效果好,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快速、安全并简单易行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雪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7):75-7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及早期缩肛训练新膀胱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我们采取切断结肠带的方法制造贮尿囊,同时利用回盲瓣的功能抗逆流,阑尾瓣控制尿液。手术取得令人满意效果,贮尿囊的容量可达到400 ̄600ml,可控膀胱测压:最高充盈压1.76kPa,收缩压6.4kPa,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和肾孟积水。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膀胱全切除术也在增加。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克服了尿流改道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可控排尿的回肠和结肠新膀胱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控排尿的回肠和结肠新膀胱34例徐鸿毅,石永福,李泽惠,李炯明,王剑松,李季,杨德林,左毅刚,陈戬指导蓝瑚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重要术式,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是泌尿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正位排尿的可控式尿流改道是继以KockPou...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患者20例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20例患者手术顺利、成功,手术时间( 347.8±23.5) min.20例患者均能在白天很好控制尿液,有8例患者出现夜间轻微尿失禁,经20~35 d左右的训练恢复正常控尿能力.患者2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显示患者新膀胱充盈较好,容量大,尿路形态好,压力正常,均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未出现癌肿复发,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采用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尿控能力,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63例膀胱癌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患者及46例行膀胱癌回肠膀胱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膀胱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7.3±82.3) min,回肠膀胱术组为(402.4±91.6)rn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新膀胱手术组与回肠膀胱术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5).新膀胱手术组及回肠膀胱术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8,P<0.05).结论 原位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手术安全,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患者,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新膀胱功能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膀胱切除术后盲升结肠膀胱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Indiana-pouch法进行了改进:即输尿管末端做成乳头,乳头植入贮尿囊内并>2.0cm,粘膜下隧道等三重抗返流措施。同时对贮尿囊粘膜处理方法亦进行了改进。结果75例病人半年后贮尿囊容量在520~900ml,平均610ml,充盈时平均囊内压为10.4±2.8cmHO2;贮尿囊造影显示:造影剂未见输尿管内返流;静脉肾盂造影(IVU)示肾盂及输尿管无积水。结论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操作容易、省时、贮尿量满意、囊内压低、插管易控制、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