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通复方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VaD模型,设脑通复方制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盐酸多奈呱齐(安力申)组,分别测定干预后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MDA含量。结果:灌胃30 d后,与模型组相比,脑通复方制剂可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大鼠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结论:脑通复方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VaD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齐刚  张莉  宋月英  熊杰  李积胜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91-92,95,F00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海马nNOS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与血管性痴呆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通复方带0剂对拟血管陛痴呆CVaD)模型大鼠海-B神经元中分裂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豫K1/2)及其磷酸化(p-ERKl/2)。表达的影响。方法i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复带0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脑通复方制剂治疗后观察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blotting法测定海马神经元总ER K1/2及p-ER KI/27蛋白表达。结果;脑通复方制剂可缩短试验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力日跨越平台次数;假手术组、VaD模型组、脑通复方制剂组及多哌.齐特(安立申)组的EItK1/2蛋白水平分别为(1.20±0.19)、(1.11±0.14)、(1.18±0.13)、(1.25±O.14),任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VaD模型组、脑通复方制剂组及多哌齐特(安立申)组p-ERK1/2蛋白水平分别为(0.75±0.07)、(0.38±0.08)、(0.58±0.10)、(0.65±0.8),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ERK1/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通复方制剂和多哌齐特(安立申)组p-ER Kl/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0.01)。大鼠海马组织p-ER K1/2与空间探索实验第1次到达平台区域时间呈负相关l(r=-0.664,P<O:05),与穿越平台区域次数呈负相关(r=-O.579,P<0。05)o)结论:脑通复方制剂汉于VaD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提高Van大鼠海马组织中的p-ER K1/2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甲氯芬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给予盐酸甲氯芬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经盐酸甲氯芬酯治疗后VD大鼠海马齿状回Caspase-3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盐酸甲氯芬酯降低VD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李氏调神行气通督醒脑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本法是指永久性结扎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造成一种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使脑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损害,尤其易损害海马、皮层等与认智功能有关的组织,从而形成血管性痴呆模型;处死大鼠测量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的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的方法制备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脑内Ach和AchE活性。结果:大剂量清脑灵能增加痴呆大鼠脑内Ach,拮抗AchE活性。结论:提示大剂量清脑灵能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7.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制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方法:2-VO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对30只Wistar大鼠进行处理,通过Morris迷宫实验检测其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行为功能,判断实验组模型学习记忆和空间记忆的认知能力,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痴呆率为83%,轻度痴呆占40%,中度痴呆占56%和重度痴呆占4%。结论:2-VO法制作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具有制作简单,成功主高,重复性好,痴呆症状稳定等优点,可以作为血管性痴呆模型用于基础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对照组)、血管性痴呆丹红治疗组,2-AO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治疗30d后进行Y型电迷宫检测,处死大鼠取脑,测定vEGF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再生能力改善其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MDAR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四血管阻断(4VO)大鼠海观NMDA受体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 4VO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 mRNA的表达。结果: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 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其实时步态行为。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50 d进行实时步态行为训练与测试,记录步行速度、步行周期、步幅、步基、支撑时长、摆动时长等指标共计96项。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有19项步态指标出现了显著地统计学差异,模型动物步态行为异常主要体现在前肢步宽增加(P <0.05),各足步行周期延长(P <0.05),各足支撑时长增加(P <0.05,P <0.01),摆动时长缩短(P <0.05),同源协调性降低(P <0.05),各足足迹平均面积和平均强度增加(P <0.05,P <0.01)。结论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实时步态行为异常与临床患者所见症状相似,可为该模型的建立和判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比较。方法:采用改良的PuI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啶橙染色法血一痴呆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巴CA1区、CA3区及齿状回的核酸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结论:血管性痴呆导致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核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Pulsinelli 4血管闭塞改良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用 HBO 治疗,水迷宫和跳台试验观察痴呆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HBO1组和 HBO2组,经过20次 HBO 治疗后,其在水迷宫和跳台试验中的成绩比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结论:HBO 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苷(G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DNA和RNA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吖啶橙染色法进行G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DNA和RNA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GP200mg/kg ig给药组大脑皮层及海马的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强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 GP可明显减轻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DNA和RNA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研究复方丹参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王蕊等人的方法建立,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复方丹参方能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与模型组(37.1±7.9)比较P<0.01。结论 复方丹参方比喜得镇更能一定程度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双侧颈、椎动脉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四血管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进行评价,为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血管造影证实双侧椎动脉阻断确切;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椎动脉阻断确切,穿梭箱检测AAR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个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结论: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的大鼠反复缺血再灌注和慢性低灌流模型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学习记忆损害,是目前模拟临床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病特点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川芎嗪对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加硝普钠降压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虚拟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平台象限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均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川芎嗪及缬沙坦+川芎嗪治疗组均可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0.01),增加大鼠跨越虚拟平台的次数、大鼠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其在平台象限的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P〈0.05),尤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结论:缬沙坦联合川芎嗪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较二者单独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2VO)进行改良,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3天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并比较2种方法大鼠的成活率和学习记忆能力差异。结果术后60d,改良模型组动物存活率(80.0%)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5.0%)(P〈0.01)。2个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2VO法是建造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结构神经肽Y(NPY)表达的改变,探讨NPY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随机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组各10只,实验组按2-VO法间断结扎颈总动脉,对照组与实验组作类似手术,但不夹闭颈总动脉。三组于术后4周进行行为学检查。后断头取脑,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海马结构NPY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组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构及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结构NPY阳性神经元染色降低甚至缺如,正常组和对照组的海马结构有较多的NPY阳性神经元:定量比较海马齿状回分子层NPY阳性纤维密度,实验组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结构NPY阳性神经元缺如有关,NPY与血管性痴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病导致缺血性脑神经损害引起的,临床尚无特效干预药物,急需VD动物模型上的基础研究和有效药物开发。近年来有关血管性痴呆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但仍有弊端,为使VD实验更加科学, VD大鼠模型制作更易成功,本研究参考常用VD造模方法并做一改进,采用“反复夹闭颈动脉加注射硝普钠降压再加单侧永久结扎颈总动脉法”制备VD大鼠模型,并用脑复康(吡拉西坦)加以模型验证。实验从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两个方面评价VD模型。不同于以往研究:本研究一是确定了硝普钠注射量为2.0 mg/kg时,手术室温控制在28℃且术后24小时内控制在25℃,大鼠状态稳定,死亡数减少;二是术中反复阻断三次双侧颈总动脉后直接永久性结扎左侧颈总动脉,这样可以切断大约三分之一的脑供血,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状态,更接近VD发病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病理切片显示:细胞数量较少、细胞轮廓模糊皱缩、胞浆深染、核不清晰;脑复康阳性药物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以上结果提示:该法可高效的制备VD大鼠模型,阳性药物验证了该模型大鼠可用于VD相关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