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别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Meyer(F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金俏  黄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44-344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另q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黄海涛 《中外医疗》2010,29(24):47-47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4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康复组在常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采用Bobath方法,由治疗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40min,每天1次。对照组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并辅以传统的按摩治疗。2组患者治疗30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有一定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利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毅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07+109-107,109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8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身体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病情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瘫痪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天和治疗后6周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能力(ADI)。结果:经6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ADL(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6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ADL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4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康复组在常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采用Bobath方法,由治疗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40分钟,每天1次。对照组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并辅以传统的按摩治疗。2组患者治疗30天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有一定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罗建宁  阎博强 《华夏医学》2009,22(5):838-840
目的:探讨配合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采用共同入选条件。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配合超早期康复治疗,康复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来评定疗效。结果:经治疗半个月左右,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少,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配合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背景]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病例报告]选择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105例,均为首次发病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测试每例患者在治疗前、2周、1个月及2个月时ADL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治疗组患者1个月及2个月时ADL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ADL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4周进行测评。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分别采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Fugl—Meyer运动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邱小鹰  陈红  杨明秀  肖岩  韦懿  陈炜  廖书胜 《广西医学》2014,(10):1404-140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2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08例)和对照组(105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明显减轻(P均〈0.05),但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I高于对照组(P〈0.05),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切实有效的整体康复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互动的综合康复训练。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有完整回访资料者试验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MMSE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P均<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ADL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的互动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病人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病人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P<0.01)。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及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药物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具有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康复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则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Barthel(BI)指数、Fegl-Mevyer(FMA)积分和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康复组的BI指数和简易FNA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