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彦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5):300-30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 )的临床若干问题 ,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腹部B超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 2 0 3例 ,其中 3 0例经腹腔镜或剖腹胆囊摘除术 ,对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3 0例患者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2 8~ 62岁 ,平均年龄 3 8岁。有症状者 16例 ,占 5 3 .3 3 %。真性肿瘤 5例 ( 16.66% ) ,息肉样病变 2 5例 ( 83 .3 3 % ) ,胆囊增厚 18例( 60 .0 % ) ,合并结石者 4例 ( 13 .3 % )。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属胆囊良性肿瘤 ,但少数有恶变危险 ,建议对单发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 10mm或多发性的直径≥ 12mm、直径 <10mm ,但胆囊壁显著增厚 ( >4mm)及 (或 )伴有结石、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B超动态检查息肉短期增大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106例)和不合并冠心病组(236例),测定2组24h尿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相关指标;比较MA阳性组(139例)和MA阴性组(203例)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冠脉造影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MA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冠心病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MA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MA阳性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MA阴性组(42.5%比23.2%,P<0.01);此外,与MA阴性组比较,MA阳性组重度血管狭窄、弥漫性和闭塞性病变更多(P0.05)。结论:MA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伴MA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miR-126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7例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miR-126的表达(其中糖调节受损组26例,初发2型糖尿病组23例,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患者28例,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miR-126在健康对照组与糖调节受损组血清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及糖调节受损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及糖调节受损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初发糖尿病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及合并有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血清中miR-126水平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体检在早期2型糖尿病中的筛查作用,以客观评定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11月间在该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00例早期2型糖尿病疑似人群为分析对象,所有体检对象均接受健康体检、糖尿病症及体征检查,以最终统计筛查出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并分析其检出率,同时观察其有无典型性症状表现。结果统计200例早期2型糖尿病疑似者的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其中168例可明确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在该次健康体检筛查中的检出率为84.00%(168/200);并且,其中121例患者并无典型症状表现,其占比率为72.02%(121/168)。结论健康体检应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疑似者中具有临床可行性,能够明显提高早期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提升临床确诊率,并且尤为适用于临床筛查无典型性症状表现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以进一步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利于其及时接受有效的诊疗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TOSHI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97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CRP。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CRP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和CRP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r=0.612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蛋白的糖基化,影响了CRP的产生,从而诱发了体内的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轻度肾病者52例,重度者56例,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β2-M G、Cys-C、U-ALP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 G、Cys-C、U-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重度肾病者血清β2-M G、Cys-C、U-ALP水平较轻度肾病者、健康体检者高(P<0.05);血清β2-M G、Cys-C、U-ALP水平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89.81%高于单项检测61.11%、65.74%、30.56%(P<0.05)。结论血清β2-M G、Cys-C、U-AL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呈现异常升高状态,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象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6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96例,无糖尿病者170例。计算冠脉病变支数和进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三支病变者明显多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0.05);简单直线相关分析表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等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将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6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51例),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析25OHD3与2型糖尿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维生素D3缺乏发生率分别是79.4%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分别为(40.1±12.7)nmol/L与(54.4±18.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4)。结论低25OHD3水平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和HbA1c相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对15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合并糖尿病者及无糖尿病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病变血管支数比率高(76.5%vs 55.5%,P<0.01),多支血管病变(85.1%vs 45.7%,P<0.01)、弥漫性病变(11.3%vs 3.8%,P<0.05)及左主干病变(22.2%vs 7.0%,P<0.05)发生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比例高,血管受累支数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5例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 3组血清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与是否为增殖期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和VEGFR-2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VEGF和VEGFR-2高表达、TSP-1低表达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关。VEGF、VEGFR-2和TSP-1的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并和体检者进行Cys C、U-m Alb和Hb ALc检测、比较。结果 DN组的Cys C、U-m Al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 ALc检测结果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Hb ALc和U-m Alb三项联合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清Hcy水平,同时选取98例同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比其差异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慢性并发症组又较单纯2型糖尿病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数据分析,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密切关系,表明高水平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监测和控制Hcy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组(260例)和对照组(20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BP)、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并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明显增厚者241例(92.6%),对照组43例(20.8%);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12例(81.3%),对照组42例(20.3%);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为89例(34.2%),对照组3例(0.01%).糖尿病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06、173.32、77.92,均P<0.01);(2)糖尿病组FPG、PPG、TC、TG、LDL-C、ApoB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99、15.82、15.92、6.43、10.84、3.69、17.09,均P<0.05);而HDL-C、ApoA则降低(t值分别为4.54、37.74,均P<0.05).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较无颈动脉病变者HbA1c、TG、LDL-C、ApoB和CRP升高(t值分别为3.02、3.26、3.79、9.06、2.50,均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LDL-C、HDL-C、TG、收缩压和CRP等因素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63、1.925、1.081、1.039、0.138、1.865、5.145、5.663,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较好地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其中33例有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受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血浆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有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T、APTT、TT均低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FIB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检测凝血指标能够反映疾病病情及血管病变情况,为该疾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易感性因素.方法:选择2009/01-2009/12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274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678例超声诊断PLG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抽取1700人非PLG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行为因素、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和体质量指数(BMI)、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癌等,以OR值为PLG易感性因素.分析PLG直径>10mm行胆囊切除术219例患者的超声病理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良性非肿瘤性PLG合理性.结果:27400人健康体检中,资料完整27301人,应答率为99.64%.经超声诊断PLG者1678例,发病率6.15%,其中男性59.95%(1006/1678),女性40.05%(672/1678),男女比例1.5∶1;30-59岁占64.96%(1090/1678).P L G单发37.72%(633/1678),多发62.28%(1045/1678);直径≤10mm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血清胰岛素原(PI)的分泌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36例LADA患者、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3名正常对照者均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和2 h血糖、胰岛素原(FPI和PPI)和C肽(FCP和PCP)水平,放射配体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结果 (1)LADA组FPI和PPI均低于2型糖尿病组(均P<0.05),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FPI/FCP和PPI/PCP(%)较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均增高(P<0.05或P<0.01);(2)LADA-1型(GAD-Ab≥0.3)的PI低于LADA-2型(0.05≤GAD-Ab<0.3)(P<0.05或P<0.01),而PI/C肽均高于LADA-2型(均P<0.05);而LADA-2型与2型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ADA患者的GAD-Ab滴度与FPI和PPI呈显著负相关(r为-0.236和-0.268,均P<0.05),与PPI/PCP呈显著正相关(r=0.254,P=0.030);(4)FPI/FCP"不成比例"增高者占LADA、2型糖尿病和正常组的百分比分别为77.8%、62.2%和2.3%,PPI/PCP增高者为83.3%、51.4%和2.3%.结论 LADA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亦存在高PI血症,且"不成比例"PI异常增多在LADA更为显著,可能与免疫凶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糖尿病患者63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其分为:CIMT≥1 mm者为A组;CIMT<1 mm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及B组血清APN水平低于C组(P<0.01),A组血清APN水平低于B组(P<0.01);A组及B组血清CRP水平高于C组(P<0.01),A组血清CRP水平高于B组(P<0.05).CIMT与APN、HDL呈显著负相关,与HOMA-IR、CRP呈显著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CRP、APN、FBG、HDL、HOMA-IR.结论 血清APN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可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发室性期前收缩(VPB)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76例(糖尿病组),有VPB的健康人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单次VPB后HRT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TO和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TO、TS值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TO及TS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3%和38.2%,而对照组分别为7.9%和5.3%,糖尿病组TO、TS值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初发青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同时HRT异常率明显增高。临床上HRT可作为青中年初发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患者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细胞因子IL-6、IL-8、IL-17、IL-23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将12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义为A组,体检的123例健康老年人定义为B组,对比两组血浆中MBL、IL-6、IL-8、IL-17、IL-23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MBL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L-6、IL-23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A组IL-8含量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A组IL-23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IL-6、IL-17、IL-2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而IL-8的升高不明显,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MBL含量低下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olter监测123例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合并冠心病45例),并与50名正常人对照,比较两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24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占心跳总数百分比(PNN50),24h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结果2型糖尿病4项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比正常人增快(P<0.01),最大心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指数降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损害,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率变异性降低,而且其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