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的临床就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 h组,>6 h组,分析就诊时间对2组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3.3%,死亡率为5.6%,对照组患者有效率47.8%,死亡率为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存活率88.9%,复发率5.6%;对照组存活率76.1%,复发率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并发症以及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影响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脑卒中史以及发病至就诊时间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明显相关性.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其预后至关重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脑卒中史以及发病至就诊时间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方法 :详细记录脑卒中患者 2 4h动态血压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夜间下降幅度 ,统计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病时间明显相关。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弱或消失是导致脑卒中清晨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方法:详细记录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夜间下降幅度,统计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病时间明显相关。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弱或消失是导致脑卒中清晨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确诊为脑卒中后癫痫的患者62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病灶等方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早发型癫痫患者45例(72.58%),迟发型癫痫患者17例(27.42%).癫痫发作类型中,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发作为主(31/36),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发作为主(18/26).皮质部位病变患者45例(72.58%),皮质下部位病变患者17例(27.41%).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时间以早发型为主,发病部位以皮质为主,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伴肺部感染8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6例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6例,占总数的27.21%。其发病与患者的脑卒中的性质、年龄、意识状态、卧床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应在治疗其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时间与预后关系,探讨其发病机理,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生脑卒中后24h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66.4%,病死率为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临床治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病例为病例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1∶1匹配的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存活病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7例死亡病例进入病例组,87例存活进入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为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仍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与入院时间间隔长、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是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其中发病与入院的时间间隔、糖尿病史、肾病史、入院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是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另外45例未发生脑卒中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心肌梗死的部位与并发脑卒中的关系,并观察休克、心衰、房颤、高血压、室壁瘤等对脑卒中的发病影响,分析脑卒中的好发时间及发病特点。结果并发脑卒中的患者休克、心衰、房颤的发生率高于未并发脑卒中的患者,另外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也容易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时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心肌梗死后1周内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患者预后比单纯心肌梗死的患者差。结论休克、心衰、房颤、高血压病史等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脑卒中,广泛前壁梗死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并发脑卒中后预后较差,因此,应积极治疗心肌梗死原发病,加强监护和病情观察,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率和发病特点。结果这60例研究患者当中,有7.5%的患者发生了继发性癫痫。其中早发性癫痫患者占有83.3%的比例,迟发性癫痫的比例为16.7%。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主要类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种,其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而且发生继发性癫痫与患者的脑卒中类型、时间以及部位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出血后癫痫的发病率、发病特点、预后。对65例卒中后癫痫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率、癫痫发作时间与患者脑卒中的类型和病灶范围的关系,癫痫发作的预后。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的类型、病灶的范围有关,迟发性癫痫预后较差,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例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及时的临床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致残率~([1])。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肩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采用不当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损伤,延长上肢功能康复干预治疗时间~([2])。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能显著增加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肾功能损害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是导致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期临床研究发现~([1]):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均好发于清晨,并伴随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此外,随着24 h动态血压在临床  相似文献   

13.
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40%,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因素很复杂。本文检测102例非糖尿病性急性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的空腹血糖.旨在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轩  胡立 《河北医药》2002,24(6):507-50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uteischemicstroke)是临床上的危重病 ,一经诊断 ,治疗上分秒必争 ,在发病后 3~ 6h内处理至关重要[1 ,2 ] 。现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早期检查手段已十分丰富并有重要价值 ,如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成像 (MR)、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等。上述方法检测都有各自的优势 ,但不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脑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 ,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弥补了上述检测的不足 ,在诊断急性脑卒中与CT、MR、SPECT同样具有重要价值。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D改变急…  相似文献   

15.
《广东药学》2011,(6):I0003-I0003
我国研究者回顾分析了国家脑卒中髓记库(CNSR)中记录的缺血性腩卒中以及静脉内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数据,将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入院到溶栓开始的时间等与发达国家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stroke上。2007—9~2008-8,147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CNSR登记。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低白蛋白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靖  杜明艳  张瑞华  杜会山 《河北医药》2010,32(22):3136-313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36例,与同期无低蛋白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48 h内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记录各种危险因素的情况.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和BI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测定.并以BI作为评价患者早期临床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36例发现低白蛋白血症.2组间在年龄、发病时有否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及发病距入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清白蛋白组入院时C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36),出院时,低血清白蛋白组BI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00).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低白蛋白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及入院距发病时间.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为找出容桂地区脑卒中发病的时间规律,我们对1996年1月1日~1999年8月31日326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脑梗塞发病高峰时间为6~7AM,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别为5~7AM及7~10PM,因此对社区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利于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青年脑卒中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年龄≤45岁的8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并对86例脑卒中患者与86例健康青年人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居多,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卒中部位多见于脑叶、基底节区,临床以急性发病、症状及体征在24h内达高峰者居多。脑卒中组的各项危险因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史(30.2%)、嗜烟酒史(22.1%)、高脂血症史(16.3%)、其他(12.8%)、糖尿病史(10.5%)、心脏病史(8.1%)。结论青年脑卒中有其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与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心脏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治疗和在家中的康复治疗(如肢体功能锻炼、手指的伸屈功能、痉挛肌治疗,以及红外线治疗等),观察并统计该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统计得知,治愈2例(年龄较轻),显效67例,有效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50%,并且年龄和发病时间等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症状,及时给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临床4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梗死的发病率提高,腔隙性脑梗死比例增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长期吸烟、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要预防脑卒中,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