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隔外核的传入联系—HRP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RP法研究大鼠隔外侧核的传入联系。主要在下列脑部见标记细胞:额皮质,嗅内皮质,海马,盖带,灰被,灰小束,杏仁基底内,外侧核,丘脑后核群,未定带,下丘脑室周核,下丘脑背侧区,下丘脑背,腹内侧核,弓状核,下丘脑后核,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区,黑质密部及蓝斑。  相似文献   

2.
用逆行HRP标记法研究大白鼠杏仁复合体基底外侧核群的皮质下传入纤维联系.观察到酶标细胞的部位是: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侧核、菱形核、连接核、中央内侧核、束旁核和内侧膝状体核;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区;中脑的黑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和背外侧被盖核;脑桥的蓝斑和臂旁背、腹侧核.  相似文献   

3.
用电泳法将HRP导入大鼠下丘脑室旁核,标记神经元可见于端脑:外侧隔核、杏仁核群,终纹床核、海马和海马结构的下角。间脑:丘脑束旁核和连合核;下丘脑前区,视交叉上核,视上核、环状核、下丘脑背内核侧和腹内侧核,下丘脑后核,弓状核和乳头体核。脑干: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背侧核,脑桥臂旁外侧核和内侧核,中缝核和蓝斑,延随的孤束核和外侧网状核。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HRP轴突逆行输送法,对猫下丘脑和脑干一些核向迷走神经背核的传出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注射至迷走神经背核后,较多的标记细胞见于同侧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以及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腹内侧区。将HRP注入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段后,主要见于同侧网状结构的内侧区和中缝核群:脑桥嘴、尾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背核,蓝斑、蓝斑下核。另外,对下丘脑和中脑旁中央区、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以及蓝斑复合体传出纤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相似文献   

7.
HRP注入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外侧区后,标记细胞出现在下列脑区:前额内侧皮质,额顶运动皮质,额顶体感皮质,扣带前、后皮质,纹状皮质17、18区,颞叶听皮质,下托及海马1、2区:缰核、丘脑室旁核、背内侧核、前背核、束旁下核、未定带,下丘脑前区、背侧区,下丘脑背、腹内侧核,乳头体上核,背、腹侧乳头体前核,下丘脑外侧区: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中缝正中核、黑质网状部,外侧丘系腹侧核及二叠体旁核;兰斑、上橄榄核、第四脑室底灰质、脑桥尾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外侧网状核小细胞部、薄束核及楔束核  相似文献   

8.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研究了大白鼠视前外侧区的传入联系。结果表明,在额前皮质、梨状皮质、隔内侧核、隔外侧核、杏仁核群、海马、丘脑旁室核、连结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室周核、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乳头体核、脑桥中缝核、网状外侧核均见有标记细胞。对视前外侧区的传入联系与生殖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及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顺行及逆行追综sm的传入和传出纤維联系。结果表明:sm与隔区的钭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乳头体上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被盖腹侧区及扣带皮质前、后部间存在着往返纤维联系;sm接受梨状皮质、内嗅皮质、背海马、腹海马、下丘脑背内侧核背、腹侧部、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室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蓝斑及被盖背核周边部位的传入纤维;Sm投射到内侧缰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 HRP 法研究了猫脑干内皮质下核向舌下神经的投射。在延髓,舌下神经核平面,延髓中央网状核背内侧部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中部背内侧部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延髓和脑桥移行部,同侧上泌涎核和下泌涎核分布区的小细胞网状核中可见到标记细胞。在脑桥,同侧结合臂旁核及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主核之间,可见到标记细胞。在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和腹侧部可见到少量标记细胞。舌下神经核接受上述脑干内皮质下核的联系和整合作用,以完成舌的不随意的自动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电刺激大鼠丘脑束旁核 (PF)对丘脑腹内侧核 (VM)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为临床高频刺激PF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 (强度 0 4mA ,波宽0 1ms ,时程 5S ,频率 1、 10、 2 0、 5 0、 10 0、 130、 2 0 0Hz)大鼠丘脑束旁核时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高频刺激 (130Hz)PF可使大多数VM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 (P <0 0 1) ,该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结论 高频刺激大鼠PF对VM主要为兴奋作用 ,揭示高频刺激PF对帕金森病人的运动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电刺激大鼠脚桥核(PPN)对丘脑底核(ST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索高频刺激STN改善运动不能的机制,为临床高频刺激PPN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强度0.4mA,波宽0.06ms,时程5s,频率1Hz、10Hz、50Hz、100Hz、130Hz、150Hz、200Hz、250Hz、300Hz)大鼠PPN对ST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高频刺激(130Hz)PPN可使大多数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P<0.01),该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结论高频刺激大鼠PPN对STN主要为抑制作用,揭示高频刺激PPN对帕金森病人的运动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下丘脑与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对下丘脑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刺激青年大鼠VMH诱发的Me神经元的反应。结果表明:VMH与Me之间存在双向纤维联系,且以Me向VMH的投射占优势。说明青年大鼠Me对VMH确有控制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衰老规律及抗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髓核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法,但会导致患者术后腰椎承载力不均,而人工髓核假体的出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对人工髓核假体材料的类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期待人工髓核植入技术能够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5.
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和核团微量注射法,观察了阻断缰核对伏核注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抑制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兴奋性神经元(PEN)痛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向缰核分别预先注射2%利多卡因(0.5μl)、氟哌啶醇(2.5μg/μl)均可明显减弱伏核注射TRH对束旁核PEN痛放电的抑制作用。而在缰核内分别预先注射纳洛酮(5μg/μl)、阿托品(10μg/μl)则不影响伏核注射TRH抑制束旁核PEN痛放电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缰核是伏核下行性抑制的一个中继站,TRH在伏核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可能下行通过缰核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完成。  相似文献   

16.
用直流电电解损毁大鼠下丘脑一侧室旁核(Pa)后,电镜观察同侧孤束核内侧亚核(Sol M)中Pa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结果:Sol M 中有Pa 下行投射纤维终末存在,构成的突触以轴-权突触为主,轴-棘、轴-轴突触为少量,无轴-体突触。Pa 终末内的突触小泡以圆形清亮囊泡为主,突触的类型主要为Gray Ⅰ型。Sol M 中有少量Pa 终末参与构成突触小球。Pa 下行投射终末溃变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有少量水样溃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缺血性眼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眼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刺激FN,治疗28例眼循环功能障碍疾病,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的改变。结果显示:电刺激FN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8例中7例视力增加,6例视野范围扩大;缺血性视乳头病变7例8只眼有7只眼视力改善,5只眼视野扩大;10例视神经挫伤中8例视力提高,3例高度近视眼中2例视力改善。提示:电刺激FN是治疗眼循环障碍疾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逆向激活碰撞技术并结合神经元电生理学特征分析,发现中缝背核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丘脑束旁核,且这些中缝-丘脑单位中约40%是5-羟色胺能神经元;束旁核对中缝背核活动也存在影响。讨论了两核团间联系性质及其在痛信号传递及调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缺血心肌细胞核DNA染色法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心肌细胞核的形态改变。方法 收集 18例心肌缺血组织切片 ,用改良Feulgen氏染色法对细胞核DNA染色 ,在高倍镜下 (40× )观察、计数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内膜下缺血心肌细胞核异常肥大、畸形 ,肥大畸形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细胞核DNA染色可作为病理学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之一 ,且对心肌凋亡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