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学效应(5-ALA-PDT)对体外培养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的物理学干预作用,为进一步进行体内的实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将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A-375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0.5,1,1.5,2mmol/L)孵育6h,予波长652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15.6mW/cm2,照射剂量分别为0,2,5,10,20J/cm2,继续孵育12h,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①5-ALA作为内源性光敏剂原卟啉IX(PpIX)的前体物被黑素细胞瘤摄取后产生过量的原卟啉IX,用652nm的激光照射能对黑素瘤A-375产生杀伤作用,其杀伤细胞的程度与5-ALA的浓度和光照剂量成正相关(P<0.01),但是当5-ALA的浓度达到1.5mmol/L以上时其杀伤细胞的作用无显著增加。②在加入5-ALA而无激发光源的情况下,细胞所产生的原卟啉IX对细胞的生存不产生明显影响(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在体外可以对黑素瘤细胞产生光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功率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2/10在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以不同功率密度氦氖激光(10,50,100和150mw/cm^2)照射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照射时间分别为10,30min,1次/d,连续照射3d后24h,采用TUNEL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坏死。结果:10,50mW/cm^2照射细胞10min或30min,无凋亡细胞出现;10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分别为(7.20&;#177;0.43)%,(12.73&;#177;0.75)%;15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为(14.47&;#177;0.68)%,(16.27&;#177;0.96)%,分别大于同期100mW/cm^2照射(t=0.36,P&;lt;0.01,t=0.24,P&;lt;0.001);DNA裂解片段分析示100,150mW/cm^2照射30min时可见特征性梯带存在;所有功率密度照射培养细胞10min或30min,都无坏死细胞出现。结论:以100mW/cm^2或150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就诱导细胞凋亡而言,激光的功率密度比能量密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浓度的5-ALA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0J/cm^2时,ALA-PDT对U251细胞的杀伤力在较低5-ALA浓度范围内,随着5-ALA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各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770.12,P=0.0000)。在较高5-ALA浓度范围内,则存在着饱和现象;相同的5-ALA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单用5-ALA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5-ALA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其介导的PDT是很有前途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舒彬  吴宗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80-238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能量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关系。方法:以30、60、90、180和270J/cm^2能量密度氦-氖激光(功率密度100mV/cm^2),分别照射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3和5次,1次/d,然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30J/cm^2照射1次后细胞总数大于非照射组(P<0.001);90和180J/cm^2照射3次,60、90和180J/cm^2照射5次后细胞总数均少于同期非照射组(P&;lt;0.05),270J/cm^2照射3、5次后细胞总数明显少于非照射组(P<0.001)。结论:氦-氖激光对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与能量密度、照射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对β淀粉样蛋白胞毒及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B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对神经细胞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表达以及对Aβ细胞毒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作为体外神经细胞模型,应用四唑盐(MTY)法检测Aβ,IL-1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RT-PCR法半定量分析IL-1β对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β具有直接的神经细胞毒作用,与浓度以及聚集状态相关,以20μmol/L孵育3h毒性最大(q=5.62,P&;lt;0.01),而孵育7d者几乎没有毒性。IL-1β(浓度为20μg/L)与Aβ25-35(浓度为20μmol/L孵育3h)共同作用于细胞时,Aβ25—35的细胞毒作用被扩大,细胞活性从36.7%降到了13.2%(q=3.8,P&;lt;0.05);当IL-1β(浓度为20μg/L)与Aβ25-35(20μmol/L孵育7d)共同作用时,细胞活性迅速下降,从93%降到了7.7%(q=4.83,P&;lt;0.01)。IL-1β可以刺激PC12细胞APP751、770mRNA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μg/L组APP mRNA表达增加约为2倍(q=4.76,P&;lt;0.01),此后增加不明显;APP mRNA的表达在IL-1β(20μg/L)刺激6h达高峰,约为对照组的2倍(q=4.92,P&;lt;0.01)。结论:Aβ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与浓度以及聚集状态相关。IL-1β可以扩大Aβ的细胞毒性作用。IL-1β可以刺激PC12细胞APP mRNA表达增加,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基因转染小鼠骨骼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质粒GFP作为目的基因,超声(频率1MHz,脉冲波,工作周期20%)作用于H2K成肌细胞,分别使用两种空间时间峰值强度(0.5W/cm^2、1W/cm^2),照射时间分别为10s、20s、30s、40s、50s、60s。流式细胞仪测定GFP阳性细胞率,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较低能量超声(0.5W/cm^2)GFP阳性细胞率总体显著低于较高能量超声(1W/cm^2),超声增强GFP转染H2K细胞的最佳条件为:空间时间峰值强度1W/cm^2,照射时间40~50s。超声作用并未明显增加细胞死亡率。结论 超声在增强骨骼肌细胞基因转染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NK-92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放射线照射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4 h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体外培养的NK-92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CNE的杀伤活性,以K562细胞株作为对照。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0、400 cGy)后,检测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NK-92细胞0 cGy照射组,效靶比较低时(1∶1、5∶1)对CNE细胞杀伤率为11%~24%,随效靶比升高,杀伤率随之上升,10∶1时杀伤率为36%,20∶1时杀伤率为42%;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为35%~70%。400 cGy组照射后2 d,NK-92细胞对CNE细胞不同效靶比的杀伤率与0cGy组相比稍有降低,其杀伤率为8%~38%,对K562细胞杀伤范围在31%~62%。结论在合适的效靶比情况下,NK-92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CNE具有杀伤作用,经放射线照射后对CNE细胞仍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8.
脉冲微波照射后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延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磁场暴露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有一定关系,通过动物实验验证EMF暴露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延迟效应。方法:2月龄Km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照射组接受20min EMF照射,平均功率密度8.1mW/cm^2,全身平均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SAR)为2.4W/kg。分别于照射后3d,照射后8个月,照射组和假照射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进行脑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辐照前直肠温度(36.40&;#177;0.25)℃与辐照后(36.50&;#177;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80,P=0.4032)。照后3d,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照后8个月,照射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lt;0.01),胶质细胞卫星化现象增多。胼胝体和杏仁核区皮质除了数量增多外,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明显,表现在胞体增大,突起延长、增粗;胼胝体微血管周GFAP阳性染色加深;杏仁核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成群聚集现象增多,且成群聚集的胶质细胞的突起向心化明显,认为这种现象是老年斑在形成。结论:微波照射造成了脑内延迟性损伤,或者加速了脑的老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为增生性瘢痕的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的FB,用DMEM及含丹参0.1,0.25,0.5,1.0,2.5,5.0g/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后,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FB胶原合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a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行FB计数,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B增殖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6个剂量组对FB胶原合成均有一定影响,其中0.25g/L以上剂量组显著抑制FB的胶原合成(t=3.579~5.486,P&;lt;0.01);0.1g/L以上剂量组FB的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受到了显著影响,低于正常水平(t=3.247~6.324,P&;lt;0.01);0.25g/L以上剂量组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显示FB数量显著减少(t=3.785~6.478,P&;lt;0.01),PCNA阳性率显著降低(t=3.652~6.117,P&;lt;0.01)。结论:0.25g/L以上剂量组丹参能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FB的胶原合成能力,其抑制胶原合成与丹参作用后FB数量减少、FB细胞增殖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红  杨香玖  高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30-6631
目的:研究瘦素对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乳鼠胰岛细胞,与瘦素共同孵育24h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和瘦素温育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基础状态下,瘦素组胰岛素分泌量为(50.63&;#177;5.53)mU/L,与对照组比较(67.71&;#177;6.01)mU/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13,P&;lt;0.01)。在葡萄糖刺激下,瘦素组的胰岛素分泌量为(153.43&;#177;11.03)mU/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05.38&;#177;15.50)mU/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31,P0.01)。结论:瘦素抑制基础状态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紫外线(Ultraviolet,UV)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UV照射佛泊脂和脂多糖(PMA/LPS)刺激的HaCaT细胞,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α,IL-2,IL-6和IL-8的含量。结果:正常HaCaT细胞有IL-1α,IL-2,IL-6和IL-8的自发性分泌。PMA和LPS刺激HaCaT细胞,其IL-1α分泌量下降(P&;lt;0.05),IL-6和IL-8分泌量明显增加(P&;lt;0.01)。正常HaCaT细胞经UV照射,IL—1α,IL-2,IL-6的分泌无明显变化(P&;gt;0.05),IL-8分泌量升高(P&;lt;0.05)。PMA和LPS刺激的HaCaT细胞经UV照射,其IL-1α,IL-6和IL-8的分泌量明显增加(P&;lt;0.01)。结论:UV对不同状态下HaCaT细胞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鬼臼乙叉甙(Etoposide,VP16)对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V(beta-1,4-galactosyltransferase V,β-1,4-GaITV)的SHG-44胶质瘤细胞死亡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β-1,4-GaIT V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和Hoeehst 33258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的VP16处理转染了正义(GalT V-HA/SHG-44)、反义β-1,4-GalT V(GalT V-AS/SHG-44)和空载体(Mock)的SHG-44细胞后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情况。结果:①低浓度的VP16(20μmoL/L)处理24h后,GalT V-HA/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4.5506,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5.0865,P&;lt;0.001)。GalT V-AS/SHG-44组的死亡细胞加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ock组(t=3.2873,P&;lt;0.01)。高浓度的VP16(120μmoL/L)处理48h和72h后,GalT V-HA/SHG-44组死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Mock组(t=3.3664,P&;lt;0.05;t=5.4953,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3.1732,P&;lt;0.01:t=4.6035,P&;lt;0.001)。②MTT分析显示,VP16处理48,72h后,GalT V-HA/SHG-44组活细胞数明显高于Mock组(t=5.0783,P&;lt;0.05;t=3.8923,P&;lt;0.01)和GalT V-AS/SHG44组(t=4.5667,P&;lt;0.01;t=4.7849,P&;lt;0.001)。③VP16(20μmoL/L)处理24h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镜下观察到死亡或者凋亡细胞中的细胞核仁及断裂的核片段呈新月形。或核固缩并深染。GalT V-AS/SH组平均死亡和凋亡阳性率为41%,大大高于经同样处理的转染空载体和转染正义β-1,4-GaIT V的SHG44细胞。结论:β-1,4-GalT V能够影响抗肿瘤药VP16的杀伤作用,过表达β-1,4-GalT V可以拮抗VP16的作用,为解释胶质瘤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自2002年5月~2004年6月采用X线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3例。肿瘤靶体积(GTV)0.79cm^3~257.22cm^3,平均31.48cm^3,计划靶体积(PTV)3.66cm^3~292.23cm^3,平均51.36cm^3。使100%等剂量线覆盖PTV,肿瘤边缘单次处方剂量2.0Gy,每周5天,每天1次,总照射剂量平均63.4Gy。结果: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 34.8%(15/43),PR 46.5%(20/43),NR 11.6%(5/43)和PD 7.1%(3/43),总有效率为81.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1/43)、50%(18/36)和30.4%(7/2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2%(22/43)、33.3%(12/36)和21.7%(5/23)。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23.2%(10/43),Ⅲ~Ⅳ级0%(0/4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9.3%(4/43),Ⅲ~Ⅳ级0%(0/43),骨髓抑制Ⅰ~Ⅱ级7.0%(3/4),Ⅲ~Ⅳ级0%(0/43)。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提高肿瘤控制率,毒副作用小,未见晚期放射性食管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手机微波是否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已成为热点问题。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和不同发射功率的微波照射对小鼠脑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n)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C57BL/6N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5MHz组(新式手机组):照射功率20mW/cm^2,照射时间12h/d;450MHz组(老式手机组):照射功率100mW/cm^2,照射时间6h/d;870MHz组(无绳电话组):照射功率100mW/cm^2,照射时间6h/d:2450MHz(强微波组):照射功率730mW/cm^2,照射时间2s/次,3次/d。每组10只。干预:采用不同辐照强度的微波照射3个月后颈椎脱臼处死,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二硝基苯肼显色法(DNPH比色法)和吩嗪二甲脂比色法(PMS显色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LDH和NOS活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强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LDH和NOS的活性。②弱微波辐照时小鼠脑中丙二醛含量和LDH的活性。结果:2450MHz强微波辐射后,丙二醛含量【(29.571&;#177;3.888)μmol/g】升高,与对照组【(21.660&;#177;2.729)μmol/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89,P&;lt;0.01),LDH和NOS活性【(17.560&;#177;1.827)μkat/g和(7.168&;#177;1.650)μkat/g】与对照组【(20.996&;#177;4.919)μkat/g和(6.885&;#177;1.684)μka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870,450和45MHz弱微波分别辐照后,丙二醛含量和LDH活性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强辐照条件下(2450MHz),微波辐照使脑中自由基产生过量参与脑损伤;而在手机的弱辐照条件下(870,450,45MHz),微波辐照对脑基本无损伤,手机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ALA介导的光动力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MTT法探讨培育时间和5-ALA浓度对光动力效应的影响,为动物试验提供时间和剂最参考。取近皮层大鼠胶质瘤模型39只,其中PDT组12只,单纯开骨窗组9只,单用5-ALA+开骨窗组9只,开骨窗+激光组9只,各组处理后观察生存状态和生存期,部分大鼠行病理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5-ALA与C6细胞共同培育5h其介导的PDT作用达到最强;5-ALA浓度为0.8mmol/L以上时对细胞的抑制率可超过50%;电镜示PDT组瘤组织可见较多量凋亡,细胞间连接松散。结论该实验设计的大鼠近皮层模型可以很好地满足脑肿瘤动物实验的要求。5-ALA介导的PDT对体外及颅内种植C6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离体培养乳鼠胰岛细胞,探讨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损伤的胰岛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选用出生1—3d的Wistar大鼠20只。分离培养后的胰岛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FDP组、IL—1β损伤组、IL-1β+FDP组,每组平行孔为6孔。应用MTT法检测对照组、IL—1β损伤组以及不同浓度(2.5,5.0,7.5,10.0,12.5,15.0mmol/L)FDP保护组胰岛细胞的细胞活性。结果:IL-1β损伤组细胞活性(A值:0.116&;#177;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252&;#177;0.020)(F=8.92,P&;lt;0.01),加入5~10mmol/L FDP可使细胞活性增强(F=13.35,22.56,P&;lt;0.01),但2.5,12.5,15.0mmol/L FDP与受损细胞共同孵育后未能使细胞活性升高(P&;gt;0.05)。10,40h时未见FDP对受损细胞活性的保护,20h时IL-1β+FDP组细胞活性(A值:0.219&;#177;0.004)明显高于IL-1β损伤组(0.178&;#177;0.010)(F=19.10,P&;lt;0.01),30h IL-1β+FDP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IL—1β损伤组(F=16.05,P&;lt;0.01)。结论:FDP对IL—1β损伤的胰岛细胞活性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晔  周姝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68-16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5年内和&;gt;5年的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对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完成。从妇科普查参检的围绝经及绝经后5年内及&;gt;5年的妇女中抽出90例骨质疏松妇女。参加实验的妇女均无心血管病史,无心、肝、肾、乳腺及生殖器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且知情同意,受试前至少6个月未使用过性激素及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按不同绝经年限分为3组,均口服7-甲基异炔诺酮和钙剂治疗6个月。3组妇女比较治疗前后第2~4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按意向性处理分析,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围绝经期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31&;#177;0.098)和(0.842&;#177;0.076)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806&;#177;0.128)和(0.898&;#177;0.106)g/cm^2,治疗后骨密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t=3.032,P&;lt;0.01;l=2.319,P&;lt;0.05)。②绝经5年以上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25&;#177;0.090)和(0.703&;#177;0.108)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83&;#177;0.118)和(0.866&;#177;0.127)g/cm^2,治疗后骨密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6,P&;lt;0.01;t=2.622,P&;lt;0.05)。③绝经5年之内妇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627&;#177;0.082)和(0.656&;#177;0.095)g/cm^2,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98&;#177;0.106)和(0.812&;#177;0.103)g/cm^2,在治疗后骨密度的增加无明显差别(分别t=1.266.1.622,P&;gt;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及绝经5年以上的骨质疏松妇女主要起治疗作用,对于绝经后5年内的妇女,仅减缓骨丢失。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频率和强度超声波溶栓效果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超声频率和强度对其溶栓效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全血标本56份,37℃恒温水浴孵育2h后形成体外血栓。样本被分为5个辐照组和1个对照组。辐照组分别以0.7W/cm^2,0.5MHz;0.7W/cm^2,1MHz;0.7W/cm^2,2MHz;1.4W/cm^2,2MHz和1.8W/cm^2,2MHz的脉冲式超声波照射10min;对照组无超声处理。计算血栓溶栓率,比较各相同声强不同频率组之间差异和相同频率不同声强组之间差异,并分别测溶栓率与超声波频率及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声强0.7W/cm^2条件下,频率为0.5MHz、1MHz和2MHz的超声波有明确的溶栓效果,溶栓率与频率呈负相关(r1=1.000,P〈0.01);频率2MHz条件下,声强为0.7W/cm^2、1.4W/cm^2和1.8W/cm^2的超声波有明确效果,溶栓率与声强呈正相关(r2=0.980,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超声波有明确的直接溶栓效果,并与频率和声强相关。诊断用超声波(频率2MHz、声强〈2W/cm^2)可能具有潜在的溶栓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对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耐药的黑素瘤细胞系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人黑素瘤细胞株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蛋白表达;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法使人黑素瘤A375细胞对DTIC产生耐药性;利用MTT法检测耐药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结果:经不同浓度的DTIC处理后,A375细胞生长均不同程度地减慢,随着DTIC浓度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呈不同程度地增加。DTIC对亲本A375细胞与A375/DTIC细胞体外增殖的IC50分别为10.766和95.693。与亲本A375细胞相比,A375/DTIC细胞对DTIC的耐药指数是A375细胞的9倍,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阶段适度递增化疗药物浓度可以在体外成功地建立由DTIC诱导的人黑素瘤耐药细胞系A375/DTI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内移植后在缺血区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时相关系。方法:实验选用健康BALB/C小鼠,体质量18~22g,5.6周龄,雌雄各半。分离小鼠胫骨、股骨,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建立下肢缺血模型,荧光标记的体外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被移植入左侧缺血组织作为移植组,右侧注射等量培养介质作为对照组,分为移植后第7,14,28天3个观察期(n=6),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毗邻切片HE及vWF染色,检查荧光阳性细胞与染色阳性细胞的时空关系,并计算移植前后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成内皮细胞供及物存在条件下表达vWF,并分泌一氧化氮。移植后第7天检测到大量幼稚的荧光阳性细胞存活,第14天荧光阳性细胞呈与骨骼肌直径相似的网状分布;移植后28d,移植组毛细胞血管数量【(57&;#177;18)/mm^2]明显高于对照组【(36&;#177;12)/mm^2】(t=3.618,P&;lt;0.05)。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能够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入体内缺血区能促进缺血区新血管生成,可望用作组织缺血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