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晚期mRNA检测在宫内活动性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法对42例HCMV-IgM阳性孕妇外周血及部分胎儿附属物进行HCMV晚期mRNA检测。结果:42例IgM阳性孕妇检出晚期mRNA23例,两符合率为54.7%。对其中13例mRNA阳性孕妇胎儿附属物进行检测发现7例阳性,母婴传播率为53.8%;而12例mRNA阴性HCMV-DNA阳性孕妇胎儿附属物中仅1例阳性,母婴传播率为8.3%;两有非常显性差异。结论:HCMV-IgM的阳性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受检时HCMV的活动状态。HCMV的活动状态与母婴传播率密切相关,mRNA的检测不仅能够正确反映HCMV活动性感染时的宫内传播率,而且可以了解受检时胚胎或胎儿组织内HCMV的活动状态,并估计其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基质表层蛋白pp67(phosphoprotein67, pp67) m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HCMV感染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SAT技术构建检测HCMV pp67 mRNA的方法,评估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重复性、特异性以及检测下限;收集HIV阳性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69例、HIV阳性HCMV非活动性/潜伏感染154例、HIV阴性HCMV非活动性/潜伏感染 79例患者的血清、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样本进行HCMV pp67 mRNA检测,评估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约登指数,评估HCMV pp67 mRNA在辨别HCMV活动性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的精密度(变异系数<10%)可满足临床检测要求,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试剂检测下限为400 copies/mL;特异度87.55%,灵敏度60.87%,正确率81.46%,阴性预测值0.88,阳性预测值0.59以及约登指数0.48;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结果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结论 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可用于HCMV活动性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HCMV活动性感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间接ELISA法对38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和31例健康儿童血浆(血清)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IgM检测,其中30例患儿同时进行了血灰黄层白细胞病毒分离。结果:ITP患儿中有15例检出高效价HCMVIgG,阳性率为39.47%;有6名检出HCMVIgM,阳性率为15.79%;健康儿童中高效价HCMVIgG检出者仅2例,阳性率为6.45%;HCMVIgM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IgG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ITP患儿有HCMV活动性感染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对ITP患儿进行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可为临床预测、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叶败毒颗粒对HCMV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ELISA法筛查育龄妇女2320例及孕妇3488例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IgG,并以IgM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检测孕中期脐血、羊水、孕晚期脐血中晚期HCMV-mRNA,检测胎儿先天性感染。采用金叶败毒颗粒、更昔洛苇治疗HCMV感染并与对照组(IgM自然转阴组)比较IgM转阴率及垂直传播率。结果表明:对育龄妇女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组、更昔洛韦治疗组其HCMV-IgM转阴率分别为81.3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8%),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对孕妇金叶败毒颗粒治疗组其HCMV-IgM转阴率为80.91%,明显高于对照组(39.81%),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01);金叶败毒治疗组母婴传播率为19.64%,明显低于对照组(47.37%),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金叶败毒颗粒是治疗HCMV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能降低胎儿先天性HCMV感染率,对孕妇HCMV感染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微小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4 8例ITP患儿和 3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HPVB19-DNA检测 ,并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4 8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 37.5 % (18/48) ,32例健康儿童HPVB19-DNA均为阴性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HPVB19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病毒感染阳性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高于病毒感染阴性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 ,尤其是急性型 ;HPVB19感染可导致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而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 19(HPVB 19)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1例急性ITP患儿及40名健康儿童进行HPVB 19-DNA检测.[结果]41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16例,40例健康儿童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4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明显多见于健康儿童.[结论]儿童急性ITP可能与HPVB 19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ITP患者的异常免疫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改良的血浆凝体外培养方法,研究24例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屠 的骨髓在体外形成巨核细胞集落的能力。结果发现ITP患者骨髓的巨核细胞集落生成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其新鲜血清对自身骨髓巨核祖细胞(CFU-MK)或异体正常骨髓CFU-M吸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清经热灭活后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将其分为急性型(AITP)21例以及慢性型(CITP)31例,同时选取g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骨髓中HCMV—IgM及采用ELISA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中HCMV—IgM,并对各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AITP组及CITP组骨髓中HCMV阳性率显著血液中HCM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TP骨髓及血液+HC—MV阳性率均高于AITP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P及cITP组中骨髓HCMV(+)者平均年龄、IL-6、TNF—a水平均高于骨髓HCMV(-)者,而血小板计数少于HC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TP组中骨髓HCMV(+)者IL-6、TNF—a水平高于AITP组HCMV(-)者,而血小板计数少于AITP组HCMV(-)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P及CITP组中血液HCMV(+)者平均年龄、血小板计数、IL-6、TNF—a水平均与血液HCMV(-)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骨髓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ITP患儿病情加重及慢性化趋向的重要因素,骨髓HCMV感染在ITP患儿发病机制中可能通过破坏患儿免疫系统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并不是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集154例ITP患儿(ITP组)和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样本,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ELISA方法检测HCMV IgM、IgG抗体;其中105例ITP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儿童采集了尿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HCMV DNA,并比较ITP组HCMV DNA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血小板数量的差异。结果 ITP患儿血清HCMV DNA、HCMV IgM及IgG抗体和尿H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儿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组HCMV DNA阳性患儿的血小板数量(29.72±14.54)×109/L与阴性患儿(41.28±18.35)×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染HCMV可能是发生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这对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及预防ITP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癫痫脑组织中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临床诊断原发性癫痫手术标本中3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30例原发性癫痫手术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柯萨奇病毒B(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情况,并选用10例无癫痫病史的尸体解剖及脑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癫痫标本中8例(26%)HSV阳性,14例(46%)CVB阳性,其中有3例HSV和CVB共同阳性.HCMV均阴性.10例正常脑组织3种病毒均阳性,其中有3例HSV和CVB共同阳性.HCMV均阴性.10例正常脑组织3种病毒均阴性.结论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的病人有相当部分存在病毒感染,尤其是CVB和HSV.但因感染症状为一过性或处于亚临床状态或以癫痫为首要表现,而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所以,对不明原因的癫痫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对正确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有时甚至可以使用实验性抗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诊断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方法.方法 运用催化信号扩增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人巨细胞病毒被膜磷蛋白pp65,并与抗HCMV-IgM检测法作比较.结果 检测100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pp65抗原阳性47例,IgM抗体检测阳性41例,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为(71±45)个,2×105个WBC,而有症状的CMV病29例,抗原阳性细胞指数为(83±46)个,2×105个WBC.对照组50名健康人,pp65抗原检测全为阴性.pp65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74.6%、61.7%和100%.结论 该法敏感、简便,可作为肾移植术后HCMV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感染对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416例首次住院并确诊为新诊断ITP患儿为疾病组;随机选取无血小板减少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普通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30例作为对照组。ITP患儿及对照组儿童按年龄段分为<1岁组(n=187)、1~3岁组(n=127)、3~7岁组(n=71)、7~14岁组(n=31)。观察各年龄段患儿B19感染率,疾病组中B19感染阳性及阴性ITP患儿经过相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结果 疾病组中B19感染率较对照组各年龄段B19感染率为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患儿均未接受针对B19的相关抗病毒治疗,而针对血小板减少经丙种球蛋白和(或)激素治疗后,疾病组与对照组患儿PLT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各年龄段B19阴性的ITP患儿治疗后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B19感染可能不是新诊断ITP患儿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是否治疗B19并不影响儿童急性ITP的治疗效果,因此B19感染的新诊断ITP患儿无需同时接受B19抗病毒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多种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诊断明确的ITP患儿进行人细小病毒(HPVB19),柯萨基病毒(CBV1-6),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EB病毒(EBV)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102例ITP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12%);CBV1-6-IgM阳性28例(27.45%);HCMV-IgM阳性17例(16.66%);EBV-IgM阳性7例(6.86%);四种病毒总阳性率50.98%,除EBV外其他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病毒感染是小儿ITP的主要致病因素;(2)HPVB19感染是引起ITP最常见的病因;(3)HCMV感染与婴儿ITP的发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4)CBV1-6感染也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HBV感染的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ITP患者治疗与疗效的影响。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ITP并住院治疗的153例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比较HBV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ITP患者HBV感染率为23.5%;HBV感染组ITP平均年龄为46.12±10.3岁,且更易发生皮肤出血;HBV感染组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少于阴性对照组,且巨核细胞成熟停滞阶段更早;HBV感染组的ITP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为25.0%,若伍用α干扰素(IFN-α)可提高总有效率至74.1%。结论HBV感染可能是诱发ITP的病毒之一;HBV感染的ITP患者更易发生皮肤出血,骨髓巨核细胞代偿增生性反应减低,且成熟停滞阶段更早;HBV感染的ITP患者单纯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伍用IFN-α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改良的血浆凝块技术和共培养系统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在体外对异体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以探讨ITP的发病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ITP患者的T细胞当加到培养物中和靶细胞共培养时,对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集落效应无明显的影响。其中三例PAIgG升高患者的T细胞对CFU-MK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ITP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体液免疫机制外,也有细胞免疫机制参与,T细胞或其亚群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抑制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血和尿标本,检测CMV—pp65抗原及(或)CMV—DNA(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动态观察分析。CMV感染的预防采用更昔洛书(DHPC)5~10mg/kg,1次/12h,分别在移植前第8天至移植当天及当CMV血清学检测阳性或发生CMV病时应用2-4周,并可同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CMV感染在allo—HSCT后好发,非亲缘性移植CMV感染率高,9例allo—HSCT出现CMV感染发生在移植后+42-+68天,其中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是Ⅱ~Ⅳ度急性GVHD,2例进展为巨细胞间质性肺炎(CMV-1P);多为既往CMV感染被激活,对CMV—DNA阳性而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治疗可使CMV—DNA阴转,可降低CMV病的发生。结论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GVHD的发生及发展、定期监测CMV血清学阳性患者、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Wang L  Zhang F  Zhu YY  Li LZ  Ma DX  Ho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48-3051
目的研究细胞毒T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针对自身血小板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血小板(靶细胞)与自身CD8+细胞或NK细胞(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血小板的比例。(2)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CD95配体(Fas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TP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1)血小板单独孵育后,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在ITP患者组(3.1%±0.9%)和正常对照组(3.2%±1.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与CD8+细胞共同孵育后,ITP患者组血小板的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7.6%±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0.9%,P<0.01);(3)血小板与NK细胞共同孵育后,ITP患者组血小板的膜联蛋白V标记阳性率(3.5%±1.1%)与正常对照组(3.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TP患者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FasL、TNFα表达(17.5%±4.4%、11.9%±4.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9%±1.5%、6.4%±2.1%,均P<0.05);ITP患者组CD8+细胞膜表面分子TRAIL表达(16%±4%)与正常对照组(14%±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TP患者组CD8+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mRNA的表达(2.20%±0.15%、2.47%±0.3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63%±0.22%、1.80%±0.31%,均P<0.05)。结论CTL参与了对ITP患者自身血小板的杀伤作用;NK细胞对自身血小板无明显的杀伤作用。凋亡机制和胞质颗粒依赖机制是CTL杀伤血小板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