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丽 《中原医刊》2001,28(4):47-48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都为良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不同,临床体征相似,但镜下组织形态不易区分,是甲状腺疾病病理诊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所遇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伟  赵洋 《安徽医学》2015,(3):324-327
目的:对甲状腺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结节数为1枚的患者有18例(85.71%),2枚有3例(14.29%);均匀强化有6例(28.57%),不均匀强化有2例(9.52%);出现包膜有13例(61.90%);钙化现象出现2例(9.52%);滤泡状腺瘤15例,乳头状腺瘤6例。发生于甲状腺左叶者10例,甲状腺右叶者5例;跨甲状腺右叶及峡部者2例,跨甲状腺左叶及峡部者1例,跨甲状腺左右叶者3例。病变最大者约4.0 cm ×5.0 cm,检出最小者约1.0 cm ×1.0 cm。病变边缘不清晰者1例,界限清晰者20例。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受压体积增大。囊性结节4例,占19.05%;实性结节8例,占38.10%;混合性结节9例,占42.86%。结论综合各种CT征象,结合详实可靠的临床表现,有利于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特别是导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皮质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组织学形态、细胞异型程度及核分裂象,并随访部分病人生存情况。结果光镜下,2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由占较大比例的胞浆透亮的细胞和少量的胞浆嗜酸性细胞构成,其中3例可见脂肪瘤样和髓脂肪瘤样化生,1例可见奇异核,但核分裂象罕见。随访10例病人均生存良好。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2例病人光镜下均出现了明显的核异型,伴奇异核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出现,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甚至病理性核分裂象;随访此2例病人均未见复发。结论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程度的异质性,应重视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年龄21-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Ⅷ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方法对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疫组织化学观察及文免献复习.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染色法.结果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痛经或无临床症状;疫组织化学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D31阴性.主要应于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腺肌症及腺肌瘤等相鉴别.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仔细取材,准确把握镜下形态及鉴别诊断要点,合理应用疫组织化学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该疾病,避免临床及病理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578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瑞  蒋德琴 《中原医刊》2002,29(8):54-54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旨在提高甲瘃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78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为主的复诊和结果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占86.3%。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比例1:4.9。结论:病理诊断应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探讨。方法对4例腮腺BCA标本做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并对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4例患者中有3例为典型的BCA,肿瘤主要由两种瘤细胞所构成,最显著的特点为基底细胞样瘤细胞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的周围呈栅栏状排列。1例为膜性BCA伴恶性变,特点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及多形性,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内及其周围有多量玻璃样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结论本文对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起源、良恶性BCA的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探讨。BCA应与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瘤及多形性腺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大体形态特征。MA组织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波形蛋白(Vim)、CD57、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细胞角蛋白7(CK7)、嗜铬素A(Cg A)、突触素(Syn)及CD10在MA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本组16例MA患者,男6例,女10例。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肉眼观肿瘤边界清楚,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稍硬;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密集,肿瘤细胞小且均匀一致,呈小腺泡状或乳头状结构,并可见砂砾体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A组织中CD57和Vim均呈阳性;WT-1阳性13例,灶性阳性1例,阴性2例;CK7阴性13例,阳性3例;而Cg A、Syn灶性阳性各1例,CD10均为阴性表达。Ki-67标记指数小于5%。结论 MA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标记常表达CD57,综合二者考虑有助于与肾脏其他肿瘤如肾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例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进而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能力。方法采用HE染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光镜观察等方法,分析30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采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30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特诊性;免疫组化表现:CK5/6、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遗漏和错误。免疫组化是临床鉴别与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姜锦贵  王海  周航波  陈建华 《重庆医学》2011,40(4):343-344,30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SPTP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33岁,入院时主要症状为:2例腹部疼痛,2例腹部包块合并黄疸,4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肿瘤平均直径6 cm,组织学特征为相对单一的多边形细胞形成实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Vim和a-ACT阳性率为100%,CKpan阳性率为25.0%,Syn和CgA阳性率为12.5%,PR阳性率为62.5%,EMA和ER阳性率为0。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1~10年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SPTP可能起源于胰腺胚胎的多潜能干细胞,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注意鉴别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对34 例住院手术的桥本甲状腺炎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 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滤泡萎缩、消失,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核异型性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其次是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滤泡上皮嗜酸性变.[ 结论] 凡成年女性甲状腺肿大,质较硬,无特殊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桥本甲状腺炎,需进一步检查,疑为癌时采用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病例报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近15年间术后送检的56例脑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示脑星形细胞瘤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头晕及呕吐;病理分级以2~3级者居多,大部分肿瘤组织呈多区域不同分化现象.[讨论]对疑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应常规进行头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 426例腹腔镜切除胆囊标本中,经病理确诊的32例XGC结合文献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XG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体观察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切面常见淡黄色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斑块,有的有蒂呈息肉样隆起。镜下见胆囊壁的正常结构受到破坏,代之以特征性黄色肉芽肿性结构,由大量泡沫样细胞、急慢性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异物巨细胞及Touton细胞等组成。结论XGC是一种良性而有破坏性的特殊类型胆囊炎,临床诊断困难,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23例HPC进行观察并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HPC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肿瘤压迫及颅内高压征,1例表现为颅内出血症状。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丰富,无特定的排列方式,瘤细胞形态一致,胞质界限不清,淡嗜酸性,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0~8个/10 hpf。间质有丰富的分枝状薄壁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CD34及CD99(+),Ki-67 1%~40%(+),部分病例E-Cadherin局部(+),CK、EMA、SMA、S-100、GFAP以及PR均(-)。网织纤维染色示单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绕。结论 HP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熟练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运用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下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鳞状细胞基底层色素增生。免疫组化示CD34、NSE、S-100(+)。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周围神经疾病,可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节性硬化症、McCune-Abright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甲苯胺蓝染色及硫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内颗粒,观察9例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中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结果在黏膜各层及肉芽组织中,均见到未释放型和释放型2种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聚集区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相对集中区。结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可能是肥大细胞释放的各种介质造成黏膜损伤、肉芽组织及溃疡形成,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燕飞  张雷 《吉林医学》2012,33(29):6277-6279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镜下均呈特征性结节性生长,肿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类为大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类似上皮样细胞;另一类为梭形细胞,丰满似纤维母细胞样,两种细胞逐渐移行。免疫表型:6例瘤细胞vimentin、pan-CK、EMA(+),2例CD34(+),1例S-100(+)。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病变,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取材较少或镜下表现不典型,尤其是结节中心坏死较小甚至无坏死时,易与滑膜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等混淆,需综合临床资料、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等特点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少量蛋白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肾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方法:对412例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10.2%。其中,肾功能正常者占87.1%,肾功能异常者占12.9%。肾功能异常组高血压患病率、蛋白尿和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P<0.05)。肾功能异常组肾小球硬化程度显著重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同时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血管病变亦较重(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肾功能及病理损伤亦可能较重。蛋白尿、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中应积极行肾穿刺,及早发现有治疗价值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数据,总结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的病理特点。结果8例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患者可在宫颈外或者宫腔内见分叶状赘生物,由良性上皮和间叶组织形成。免疫组化显示,8例患者均表达雌激素受体(ER),部分患者表达孕激素受体(PR)、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0和p53,而Ki‐67(+)均值平均为8%。结论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临床病理无特异性变化,与腺肉瘤鉴别诊断困难,仅CD10和Ki‐67可能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