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新疆维吾尔族居民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60例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过程分析,总结维吾尔族糖尿病证候特点,研究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证候和证型.为准确施治提供辨证依据,提出治疗方略,丰富中医学的内容.结果:临床观察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0人,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主症和舌脉辨证可分为虚、实两大证,虚证有气虚和阴虚,实证有痰、湿和瘀证.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症状控制有肯定疗效.我们认为糖尿病是本虚标实的疾病,在维吾尔族患者早期实证占优势,祛实才可补虚.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早期中医治则清痰、利湿、化瘀为主,益气养阴为辅,祛实扶正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让患者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将其划分为肝火上亢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分析本组患者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四种证型的发生率中,肝火上亢型的发病率最高,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根据患者病情的延长,其病情的发展规律是由实向虚逐渐演变,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证病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并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于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证候积分及治疗疗效。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介入指征,辨证均为气血两虚型,治疗后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显效6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辨证为气血两虚型时,应及早综合评估病情,尤其是是否具有介入指征,以争取时间及时施治,避免错过治疗时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介入术对气血两虚证有良效,为有效治疗该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 120 例不同证型咳嗽患者对新福欣的疗效观察,了解新福新对不同证型咳嗽的临床效果,从而指导临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方法 选择咳嗽(肺炎)患者 120 例,按舌脉症分 4个证型,观察比较用药效果。结果 新福欣对痰热型咳嗽患者的疗效较其它证型的咳嗽好。结论 新福欣在治疗感染性肺炎时,其治疗效果因肺炎的中医辨证的不同证型而异。痰热型患者最适宜西药抗炎治疗,治愈率达 95.2%。由此提示新福欣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本虚咳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式,收集确诊的1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中医证型为依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间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肺癌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型为主,Ⅲ期肺癌以阴虚内热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Ⅳ期肺癌以气阴两虚型为主;N_0(未侵犯局部淋巴结)以脾虚痰湿型为主,N_(2~3)(纵隔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以气阴两虚型为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证实了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不同特点,这也为中医辨证分型、依证施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慢性肠炎不同中医证型的肠道菌群情况及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肠炎患者110例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证候分型为热毒型(36例)、湿毒型(35例)、正虚邪恋型(39例),均行中药分型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治疗;同期纳入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肠道菌群菌落数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比值,观察各证型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改善程度、大便常规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虚邪恋型、热毒型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值低于湿毒型,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菌落数高于湿毒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除I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外,三种证型患者肠道菌群状况均优于治疗前,大便性状评分高于治疗前,白细胞、红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改善程度、大便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热毒型(97.22%)、湿毒型(94.29%)、正虚邪恋型(92.3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肠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肠道菌群差异,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可显著改善不同证型肠道菌群失调及大便常规指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751例PMOP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四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年龄分布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组合规律的影响,并对患者资料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PMOP患者年龄分布与其基本中医证型阴虚证、肾虚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型组合方面,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45~54岁证候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证型变化趋于稳定,肾虚为主要症状,肝虚为多见。结论:PMOP患者以肾虚证,肝虚证居多,治疗以补肾为主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在中医证型组合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114例病患,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进行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湿热证型比其他证型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以中医辨证治法为慢性胃炎且伴随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施治,临床疗效确切,且胃肠湿热证型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87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索单纯血尿性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方法:对87例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气阴两虚证、瘀血证3种证型,无证可辨者亦归于瘀血证,并分别以以清热利湿、滋阴凉血益气、活血祛痰法治疗。结果:87例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患者中,湿热证者最多,湿热证总有效率为97.05%;气阴两虚证者次之,总有效率为96.15%;瘀血证者又次之,总有效率为66.66%。无证可辨者最少。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单纯血尿性IgA肾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群 《四川中医》2006,24(11):20-2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因证施治。结果:显效391例,有效853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96.73%。结论:对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施治,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翌  汤湘江  周红  刘涛  钟世杰 《新中医》2002,34(6):29-30
目的:探讨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依据对632例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资料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辨证分型特点。结果:梅尼埃病所致眩晕主要下型为肝明阴虚,高血压病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风阳上扰,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和气血亏虚。结论:急诊眩晕患者因病因不同而证候分布有所不同,正确把握不同疾病所致眩晕的主要病机,对中医急症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146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临床诊断分度并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结果 CHB患者临床诊断分度及肝脏病理改变均按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瘀血阻络型的顺序逐渐加重。结论 CHB不同中医症型与临床及病理诊断均有关联,辨证施治有客观依据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三个证型,分另1采用疏肝和胃、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等方法给予辨证治疗。结果:212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5%,其中无效20例(9.5%),有效32例(15.1%),显效94例(44.3%),治愈66例(31.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癌性疼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癌痛患者分为气机郁滞证、瘀血阻滞证、痰湿凝聚型、毒热蕴结证、气血亏虚证、正虚瘀结型及其他证型,分析各辨证分型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癌痛的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和该证相关症状频数规律及各证型的疼痛轻重程度趋势。结果60例癌痛患者出现正虚瘀结型为58.3%(35/60),气血亏虚证为20%(12/60)。结论癌痛患者中医证型以正虚瘀结型为主,气血亏虚证其次。瘀血阻滞型的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较重,气血亏虚型患者疼痛较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辨病和辨证治疗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智敏  王宗录 《陕西中医》2006,27(7):778-77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肺胃燥热型、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阴阳两虚型进行施治,配合西医常规治疗42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本方法能改善症状,尤其是在防治并发症或合并症等方面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辨证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观察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并取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未发现并发症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级糖尿病足辨证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则缩短;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FIB明显升高。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FIB可能是其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