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ian ML  Chen QY  Zhang XY  Ou H  Li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39-2342
目的评价3种临床处理方案对宫颈细胞病理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2001年TBS系统和美国阴道镜与子宫颈病理学会(ASCCP)提出的诊治规范,评价3种临床处理方案的价值。将宫颈细胞病理学(液基薄层)诊断的ASC—US1394例,分3组进行3种临床方案的处理的评价;以组织病理学结果≥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CIN2)的百分率为标准进行评价。A组:421例,直接阴道镜检查+活检术/颈管刮术(ECC);B组:475例,6个月后随诊,重复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ASC—H或ASC—US同时HPV—DNA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活检术/ECC。C组:498例,行HPV—DNA检测。将HPV—DNA阳性者,分成≥30岁,〈30岁两组,分别行阴道镜检查+活检术/ECC。结果组织病理学≥CIN2者,A组27例(6.41%),B组26例(5.78%),C组34例(6.91%),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易行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A组工作量大,患者有不适感;B组等待时间长,依从性差。在费用上,C组较贵(P〈0.01)。在C组中,ASC—US同时HPV—DNA阳性者,年龄≥30岁者占66%,年龄者〈30岁占34%。组织病理学≥CIN2,前者占5.69%,后者占1.22%。结论方案B和C临床较实用。因为宫颈癌病因是HPV感染,如经济条件允许,应首选C方案,即ASC—US的患者同时行HPV—DNA检测。在ASC—US中,30岁以上的HPV阳性者为筛查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检测(TCT)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的分流管理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TCT检查结果为ASCUS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PV高危型?低危型,并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308例ASCUS患者中宫颈活检阳性145例,其中尖锐湿疣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01例,Ⅱ级16例,Ⅲ级21例,浸润癌2例,阳性率为47.1%(145/308);②高危型HPV阳性组宫颈活检阳性率为62.6%,明显高于阴性组的28.4%?在宫颈活检CINⅡ?Ⅲ级的37例中,33例为高危型HPV阳性;在鳞癌2例中,高危型HPV均为阳性?随着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结论:HPV基因分型检测对TCT结果为ASCUS的病例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ASCUS的分流管理中有效合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63-164
目的:探讨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406例外阴CA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与同期416例无外阴CA的筛查者和432例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高危型HPV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6例外阴CA患者、416例筛查者、432例CIN患者中,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66.26%、21.63%、73.61%,CA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筛查者(P<0.01),CA患者感染率与CIN患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为高危型HPV高感染率人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更应重视高危型HPV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病变2015例与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卫  刘郁明  成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27-1328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 01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子宫颈炎1 3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4例,其中CIN 352例,CIN 194例,CIN 98例,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8.0%、58.8%、89.7%、94.9%,中高度CIN(CIN、CIN)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刘刚英 《中原医刊》2007,34(15):86-87
目的 对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HPV感染合并湿疣或CIN Ⅰ~Ⅱ 193例,其中130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月,30例采用α-2b干扰素栓进行对照治疗及设33例空白对照,治疗前后分别行宫颈细胞学(TCT)检查,HPV—DNA分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保妇康栓与α-2b干扰素栓的作用相近但明显高于未用药治疗组,对HPV感染的治疗作用有效率分别为73.8%及73.3%,而空白组为4%,对于CIN及湿疣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3%及73.3%。结论 保妇康栓对于轻度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病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CKC的CINⅢ病人3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是否累及腺体进行分组,并对其术前与术后的HPV感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93例CINⅢ病人中累及腺体者294例,未累及腺体者99例;CINⅢ累及腺体组病人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5.2%,未累及腺体组病人为97.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KC术后连续随访至少18个月,CINⅢ累及腺体组HPV转阴率为74.3%,未累及腺体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累及腺体组术后HPV转阴中位时间为5个月,长于未累及腺体组的3个月(t=-2.06,P<0.05);HPV转阴组术前HPV负荷量明显低于HPV未转阴组(Z=-76.8,P<0.05)。结论 CINⅢ累及腺体者较未累及腺体者术后HPV转阴所需时间延长;术前高危型HPV负荷量高者,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保妇康栓治疗HPV感染及CIN I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HPV感染合并湿疣或CIN I~II 193例,其中130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月,30例采用α-2b干扰素栓进行对照治疗及设33例空白对照,治疗前后分别行宫颈细胞学(TCT)检查,HPV-DNA分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保妇康栓与α-2b干扰素栓的作用相近但明显高于未用药治疗组,对HPV感染的治疗作用有效率分别为73.8%及73.3%,而空白组为4%,对于CIN及湿疣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3%及73.3%。结论保妇康栓对于轻度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经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学诊断为ASCUS的90例患者行人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90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率为31.11%(28/90),HPV阳性率为43.33%(39/90)。高危HPV阳性组CIN以上检出率为51.28%(20/39),HPV阴性组中CIN以上检出率为15.69%(8/51)。高危HPV阳性患者中以高危HPV16、HPV52、HPV58、HPV18、HPV33最多见。结论应加强对ASCUS患者的重视,尤其是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在我院行宫颈液基簿层细胞学检套,按照TBS诊断标准,17710例患者中诊断ASC 575例,随访305例患者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HR-HPV)检测及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结果:随访305例患者中(ASC-US258例,ASC-H47例),病理学诊断慢性宫颈炎162例,占53.1%;诊断SIL143例,占46.9%(其中CIN I/HPV136例,占44.6%;CINⅡ/CINⅢ7例,占2.3%)。305例患者中HR-HPV检测阳性率为35.4%。108例HPV阳性中,89例为CIN Ⅰ级及以上,占82.4%.结论:需加强ASC病例的临床管理。结合HR-HPV检测及阴道镜组织活检有利于ASC的分流管理,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mRNA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34例,其中CINⅠ 8例,CINⅡ 9例,CIN Ⅲ(包括宫颈原位鳞癌)17例;浸润型宫颈鳞癌(ISCC) 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对上述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剩余样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亚型,分析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0.00%(0/20)、50.00%(4/8)、77.78%(7/9)、82.35%(14/17)和9722%(35/3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扩增率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2/20)、37.50%(3/8)、66.67%(6/9)、88.24%(15/17)、9167%(33/36);HPV16型阳性、其他高危型阳性、阴性/低危型阳性组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90.38%(47/52)、66.67%(4/6)、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和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型感染可能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58、33、52型在CIN及ISCC病变中也有一定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鞍山市中心医院妇科患者中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为ASC-US,并同时进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8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SC-US中各级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在HPV-DNA检测阳性组和阴性组中CINⅡ级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及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HPV-DNA检测在ASC-US分流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的表达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标本各 3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其中CINⅠ 12例、CINⅡ 9例、CINⅢ 7例 )及宫颈癌各 2 8例 (高、中、低分化鳞癌分别为 7、16、5例 )采用免疫组化SP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6 /11DNA及HPV 16 /18DNA。结果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织不同 ,HP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原位杂交法检测优于免疫组化法。结论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外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中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3)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有助于尖锐湿疣、CIN、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酸浆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112)和对照组(n=98),治疗组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后,联合酸浆进行治疗;对照组为LEE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阴道排液指数、出血指数,以及治疗3,6和12个月后高危型HPV消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阴道排液指数和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6和12个月,高危型HPV消除率分别92.86%,95.54%,96.43%,与对照组71.43%,79.60%,84.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浆提高高危型HPV感染患者LEEP术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40例正常宫颈及120例CIN的患者(包括CIN Ⅰ、CINⅡ、CINⅢ患者各40例),进行常见的4种亚型HPV(HPV低危型6、11型及高危型16、18型)的检测.结果 HPV总阳性率为57.50%.HPV6、11、16、18 4种亚型在CINⅠ、CINⅡ、CINⅢ组的感染率分别为5.00%、0、30.00%、12.50%,7.50%、12.50%、47.50%、10.00%,17.50%、10.00%、47.50%、7.50%. CINⅠ、CINⅡ、CINⅢ组均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率最高.HPV感染检出率在正常宫颈组及CIN Ⅰ、CINⅡ、CINⅢ组分别为22.50%、47.50%、77.50%、83.50%,各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随着宫颈CIN严重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 正常宫颈及不同级别的CIN患者HPV感染情况不同,不同亚型HPV在不同程度的CIN患者中的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 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对筛查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随机选择502例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评价检测HPV基因分型检测对筛查宫颈病变的价值。结果502例妇女中,各型HPV感染率为24.1%(121/502),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95.8%)高于CINⅠ(77.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0、31~、41~、51~年龄组均为HPV感染的高发人群。HPV52、16、58、18、11是湛江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以组织学诊断宫颈病变为标准,HPV基因分型检测诊断高度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88%、19.8%、99.7%。结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TCT和HPV—DNA检测在CINI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I的患者215例(排除既往CIN病史),年龄20-66岁,平均30.5岁。所有患者来访1~5次,平均2.5次,随访间隔时间3~9个月,平均5.5个月,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8个月。复查内容包括TCT、高危型HPV—DNA及阴道镜检查。以阴道镜下活检检查为最终诊断。结果TCT单项诊断的灵敏度为75.54%,HPV—DNA检测单项诊断的灵敏度为80.23%,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筛查能提高随访结果的敏感率和准确性,有利于准确评估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7,29(11):664-666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结果 268例宫颈组织中HPV16、HPV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4.78%(120/268)、8.96%(24/268),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18(P<0.05).HPV16或HPV18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5例存在双重感染(P<0.01).HPV16的检出率随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HPV18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定性检测对宫颈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646例妇女宫颈HPV检测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646例妇女进行H P V检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学为确诊结果.结果 646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其中以HPV51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19.2%.在各种病理类型中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炎症22.5%、尖锐湿疣43.5%、CINⅠ级29.6%、CINⅡ级52.6%、CINⅢ级68.8%.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效果不佳.结论 郑州市HPV的感染以51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居世界妇女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发展中国家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世界上死于宫颈癌的患者80%在发展中国家,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1N)发展成为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巴氏涂片细胞学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的运用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病死率,但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存在的假阴性率至少为15%~20%,  相似文献   

20.
梁莉  陈萍  苏鸣  陈晓  严二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10-151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的3328例宫颈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8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占7%,宫颈浸润癌占0.3%。HPV感染阳性63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HPV感染率为64%。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率为90%。宫颈良性病变中HP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P〈0.01)。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峰年龄为30.48岁。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蛄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积极的跟踪、筛查是宫颈癌早期预防、诊治的重点。30—48岁是城市医院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