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LT3 -ITD基因突变检测,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AML的临床分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B)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60例初治AML患者突变阳性率为25.0%( 15/60),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均未检测到该突变;依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备亚型FLT3 -ITD突变率不同,其中以M3、M5型突变率较高;60例初治AML中,28例老年AML组与32例非老年AML组FLT3-ITD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阳性组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并且FLT3-ITD阳性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 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存在一定的突变率,且多见于M3、M5型患者,FLT3-ITD阳性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对133例患者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88.72%(118/133),突变频率排名前5的基因分别为WT1(60.90%)、NPM1(22.56%)、IDH2(12.78%)、DNMT3A(10.53%)、FLT3-ITD(9.77%)。多(≥2个)基因突变频率为46.62%(62/133),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WT1+NPM1(16.54%)、WT1+IDH2(9.02%)、WT1+FLT3-ITD(8.27%)、WT1+DNMT3A(7.52%)。WT1+FLT3-ITD及WT1+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显著短于WT1+NPM1突变患者(P <0.05)。低强度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OR)率分别为49.02%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FLT3基因突变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34例AP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PCR、RT-PCR和DNA酶切技术检测FLT3基因内部串连重复(FLT3-ITD)、FLT3基因15835突变(FLT3-D835),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疗效的关系.结果 APL患者外周血高WBC数(wBC≥10×10~9/L)的阳性率,FLT3-ITD突变型明显高于FLT3-ITD野生型(P<0.05),而FLT3-D835突变与其野生型差异无显著性;骨髓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之和高含量(≥80%)、B级出血症状、完全缓解(CR)阳性率,FLT3突变型与FLT3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FLT3-ITD突变型APL患者常表现高外周血WBC数,骨髓原始细胞与早幼粒细胞之和高含量,B级出血症状及CR率与野生型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有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的26.1%。7例NPM1突变阳性和60例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发时血小板(54×109/L和27.5×109/L,P<0.01)、AML-M5比例(57.1%和23.3%,P<0.01)、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85.7%和2 8.3%,P<0.01)、CD34阳性比例(28.6%和63.3%,P<0.01)、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8.3%,P<0.01)、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8.6%和8.3%,P<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初发时中位年龄、性别比例、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病时血小板计数不低和核型正常AML患者检测NPM1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117(91.4%)、CD33(89.7%)及CD13(74.1%),淋系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Ly+AML),其中CD7表达率最高,占22.4%;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伴有CD7+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7-的AML患者。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899-902
目的:研究伴有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序列分析方法对5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CEBP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CEBPA基因突变阳性6例,占10.53%,其中单突变3例,双突变3例;FAB分型AML-M2型3例、AML-M4型2例,AML-M5型1例。CEBPA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突变阴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中位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BPA基因突变患者染色体常见正常核型及9q-(6例中4例),1例AML-M2患者伴有FLT3-ITD基因突变。6例患者中5例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3.33%,高于CEBPA突变阴性患者(7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点与疾病状态相关,对初诊AML患者检测CEBPA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探讨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聚和酶链反应扩增法 (TRAP PCR)检测 30例AML患者骨髓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AML患者端粒酶阳性者 1 5例 ,阳性率为 50 %。Ly+ 组 (凡细胞既有髓系抗原表达 ,又有一种或两种以上淋系抗原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 30 %为Ly+ AML)与Ly- 组 (凡细胞仅表达髓系抗原 ,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者为Ly- AML)端粒酶阳性率不一致。Ly+ 组较Ly- 组端粒酶活性增高 (56 %vs 42 % )。结论 端粒酶阳性组与端粒酶阴性组相比 ,在同等化疗强度的基础上 ,端粒酶阳性的AM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明显降低 (33 %vs 73 % ,P <0 0 5) ,表明端粒酶表达异常升高是造血细胞恶性程度高的标志之一 ,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可协助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并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探讨 CD7+ 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表达特征及它们对 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对 2 75例初诊的 AML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检测 ,并对淋系分化抗原阳性表达率加髓系分化抗原阳性表达率大于 10 0 %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做双标记分析。结果 :2 75例 AML患者中 ,3 6例表达淋系分化抗原 CD7(占 13 .1% ) ;诱导化疗疗效方面 ,在同等化疗强度的基础上 ,CD34+ CD7+ AML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低于 CD34- CD7- AML 患者 (P<0 .0 5 )。结论 :CD7+ AML 的表达具有复杂性、异质性 ,属于一种预后不良的临床亚型 ,应进一步探索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CD34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某些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及髓系与淋系抗原的表达.结果53例初治AML中CD34阳性表达22例,占41.5%.CD34抗原表达与FAB分型无明显相关,但在M3亚型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亚型.其它各髓系抗原表达在CD34+组与CD34-组无显著性差异,淋系抗原表达CD34+组明显高于CD34-组.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34+组与CD34-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均无明显性差异.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40.91%,明显低于CD34-组的67.75%.结论CD34+AML对常规化疗效果差,检测CDa4抗原对预测AML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对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AML患者50例,其中核型正常的AML患者20例,核型异常的AML患者30例.分别于化疗前抽取骨髓3 ml,用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FLT3的表达情况.结果 核型正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5.0%,核型异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26.7%.难治复发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33.3%,持续完全缓解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4.5%.FLT3的表达情况与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和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与FAB亚型无关.有FLT3表达的AML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短,无FLT3表达的AML患者DFS和OS时间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结论 FLT3是AML患者预后不好的因素,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A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分析索拉菲尼单药治疗FLT3-ITD突变阴性和CD117高表达的复发/难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 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高表达CD117但FLT3-ITD突变阴性的R/R AML患者应用索拉菲尼单药治疗后的临床反应和生存情况。治疗不良反应依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CTCAE) v4.0进行评估, 缓解标准依据NCCN指南确定。结果 7例患者中4例治疗获得缓解, 诱导完全缓解所需中位时间为36 d。索拉菲尼维持治疗过程中1例因皮疹疼痛中断治疗。3例对索拉菲尼治疗无反应者中2例接受挽救性移植治疗, 1例接受挽救性化疗, 均再度缓解。治疗期间, 1例出现1级肝脏不良反应, 1例出现3级皮损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粒细胞缺乏 (> 7 d), 但未出现早期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到22个月, 3例缓解患者在索拉菲尼维持治疗后AML复发死亡, 其无病生存时间为2~20个月。无论索拉菲尼诱导治疗是否缓解, 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的4例患者至今仍存活。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达650 d。结论 高表达CD117的R/R AML患者使用单药索拉菲尼治疗缓解表现较好, 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株和原代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Click-iT® EdU试剂盒评估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裸鼠皮下瘤模型用于评估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体内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ting探讨西奥罗尼杀伤FLT3-ITD阳性AML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在FLT3-ITD阳性AML细胞株模型上,西奥罗尼具有降低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的集落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的作用;通过8例原代FLT3-ITD阳性AML细胞研究发现,西奥罗尼对原代细胞同样具有诱导凋亡的潜能;裸鼠皮下瘤试验表明西奥罗尼降低FLT3-ITD阳性AML细胞体内增殖能力,延缓肿瘤的生长,而无明显不良反应;机制研究显示西奥罗尼降低VEGFR2的磷酸化水平,且下调其下游的MEK/Erk通路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西奥罗尼在体外和体内具有杀伤FLT3-ITD阳性AML细胞的的潜能,抑制VEGFR2/MEK/Erk通路的活性可能是西奥罗尼发挥杀伤FLT3-ITD阳性AML细胞的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对62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32例AML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CD38,HLA-DR,CD117;28.1%的患者伴有淋系抗原CD7的表达;CD7+与CD7.的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例B-ALL患者主要表达CD19,HLA—DR,CD38,CD10,CD34,CD20;47.8%的患者伴有髓系抗原CD13的表达;CD13+与CD13-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T—ALL患者主要表达CD5,CD7,CD34,CD38。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进行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5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价不同的免疫表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8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表达CD13、CD33、CD64、CD117,88%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表达CD2、CD3、CD7、CD19、CD20,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13%,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占11%.(2)按免疫表型的表达特征,在AML和ALL中以系列专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且临床治疗预后较好.裸细胞型表达在AML和ALL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且临床治疗预后极差.杂合表达的病例中,CD7+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预后极差.结论 AL免疫表型可出现系列专一表达、杂合表达及裸细胞型表达三种类型.杂合表达和裸细胞型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临床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5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价不同的免疫表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82%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表达CD15、CD33、CD44、CD117,88%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表达CD2、CD3、CD7、CD19、CD20,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占13%,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占11%。(2)按免疫表型的表达特征,在AML和ALL中以系列专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且临床治疗预后较好。裸细胞型表达在AML和ALL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且临床治疗预后极差。杂合表达的病例中,CD7^+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明显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预后极差。结论AL免疫表型可出现系列专一表达、杂合表达及裸细胞型表达三种类型。杂合表达和裸细胞型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系列专一表达者,临床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