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插胃管的方法,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需要插胃管患者91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插胃管至14~16 cm时,在患者健侧口角注入5~8 ml的生理盐水,当患者吞咽时顺势将胃管推进所需长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缩短了插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注水插胃管法优于常规的插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服胃镜胶在插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将需要插胃管鼻饲的80例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在插胃管前口服3 mL~5 mL胃镜胶,再用胃镜胶润滑胃管前端10 cm~20 cm,然后按传统插胃管的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的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含服胃镜胶后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侧卧位插胃管法在抢救昏迷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以减轻患者插胃管所造成的不适,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和左侧卧位插胃管法,观察2组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 采取左侧卧位插胃管法是昏迷患者理想的插胃管的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要术前插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清醒状态下插胃管)和实验组B(全麻后插胃管),每组各30例;记录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咳嗽等副反应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在心率、血压变化及插管反应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而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麻后插胃管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麻手术中不同置胃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减轻患者痛苦,将手术前的胃管留置放在全麻后实施,同时改进置胃管方法,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将2肋例施行胆道及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插胃管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 实验组插胃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窥镜润滑胶在插胃管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需在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插胃管方法,实验组用内窥镜润滑胶润滑胃管全长,并将小量润滑胶稀释后随插胃管过程中吞咽将胃管插入胃内.比较2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舒适度,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62%和96%;插管时间分别为(2.4±1.8),(1.5±1.3) min;患者舒适率分别为36%、86%,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 用内窥镜润滑油插胃管能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 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 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胃镜润滑胶浆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一次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在置入胃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和痛苦。方法:将需置入胃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予胃镜润滑胶浆10ml口含,2~3min后,咽喉部有麻木感,嘱患者咽下,再置入胃管;对照组常规置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在置胃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的发生率,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时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高,插管所需时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后置胃管,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置入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胃管插入的新方法.方法 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入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枕后仰位插入胃管.结果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总插管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33.3%,总插管成功率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所用时间为(9±3)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2±7)min,二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后仰位为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插入的成功率,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能减少因反复插胃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具有阴道分娩条件的初产妇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产科舒适护理.结果 实验组疼痛程度减轻,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短,顺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产后2 h出血量、产程中用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分娩并发症及产程中的用药,有利于母婴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具有阴道分娩条件的初产妇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产科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减轻,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缩短,顺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产后2h出血量、产程中用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分娩并发症及产程中的用药,有利于母婴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48例颈脊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6例,A组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遇到阻力后上提0.5~1 cm;B组浅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小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C组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组效果好于A、B两组。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人工气道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管饲前、中、后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其效果有无差异。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方法将1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和D组。A组为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C组和D组为干预组,分别在管饲前、管饲喂养过程中以及管饲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记录各组的体格生长指标。结果四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身长和头围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和头围的生长,缩短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加快体格生长;管饲前、中、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影响效果并无差异,护理人员可合理安排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早产儿PICC置管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行PICC置管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4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比较各组患儿在PICC置管前15s、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及操作后30s时的疼痛评分,并比较各组患儿PICC置管的穿刺次数。 结果 在置管前15s,各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488);各组患儿在PICC置管穿刺时、送管时、固定时及置管后30s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芬太尼组患儿疼痛评分低于非营养性吸吮组(P<0.05);各组患儿PICC置管的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08, P<0.001)。 结论 非营养吸吮及芬太尼镇痛能缓解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的疼痛,而芬太尼镇痛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经鼻胃管清洗患者胃部,并首次鼻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对减轻患者术后胃部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行正颌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n=60)术后第1天使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清洗胃部并鼻饲,对照组(n=60)按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第1次进食后及术后3d内胃部不适症状及有无呕吐等情况.结果 第1次喂食后和术后第1天,试验组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颌外科术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清洗患者胃部并首次鼻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能减轻患者术后胃部不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易鼻腔通气管在鼻内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3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通气管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行鼻部常规护理,填塞止血海绵;通气管组在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鼻腔放置通气管和填塞止血海绵,进行通气管护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连续2 d采用视觉评分量表( VAS)评估患者的鼻塞、鼻痛、头痛、眼胀、耳部不适、对饮食及睡眠影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第一、二天,通气管组患者的鼻塞、鼻痛、头痛、眼胀、对饮食及睡眠影响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57,-2.022,-2.420,-2.410,-2.772,-2.559,-5.776,-2.772,-2.403,-3.200,-2.902,-0.413;P<0.05)。结论鼻腔通气管能很好地缓解患者因鼻腔填塞引起的不适,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葡糖糖加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儿监护中心胎龄≥30周且喂奶量≥5ml/次、日龄≥2d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新生儿在静脉穿刺及动脉采血操作前2min喂葡萄糖0.5~2ml,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新生儿在创伤性操作过程中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哭闹持续时间、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口服葡糖糖加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疼痛程度低,哭闹持续时间短,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也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口服葡萄糖加非营养性吸吮可明显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接受疫苗注射的婴儿进行疼痛观察,了解其疼痛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6月在某中医医院防疫科接受疫苗接种的由母亲陪伴的1月龄、3月龄的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为工具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1月龄及3月龄婴儿中有新生儿期住院经历的婴儿较无住院经历的婴儿疼痛评分高(t=2.061,P=0.044;t=2.056,P=0.045),早产与足月婴儿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认为婴儿因注射疫苗引起疼痛需要干预的仅占14%及18%。结论 疫苗注射会给婴儿带来中度甚至重度疼痛,且有新生儿期疼痛刺激经历的婴儿对疼痛更加敏感,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住院新生儿的疼痛。家长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在拟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拟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计划行结肠镜检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匹维溴铵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50%硫酸镁200 ml进行肠道准备,匹维溴铵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匹维溴铵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进镜时间、技术难度、结肠镜完成率、术中肠痉挛、术中腹痛和术后2 h腹部不适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肠道清洁质量评分和结肠镜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进镜时间显著缩短,技术难度显著降低,术中肠痉挛评分显著下降,术中腹痛和术后2 h腹部不适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准备中应用匹维溴铵可以降低结肠镜技术难度,提高耐受性,减轻术中肠痉挛,减轻术中腹痛和术后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