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99-199
肝功能损害是抗结核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笔对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259例患,分组给予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或单用甘利欣治疗,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护肝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 ,若不注重护肝治疗 ,不注重肝功能监测 ,很容易发生肝功能的严重损害 ,导致抗结核治疗失败。现将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 77例结核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 .1 一般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胸片”或“CT”以及痰找抗酸杆菌等检查 ,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4 5例 ,“慢纤空”2 3例 ,“结核性胸膜炎”9例 ,其中男性 4 9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6 - 6 8岁。77例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前肝功能检查 ,AL T均正常。2 .2 方法将 77例患者分为…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极易受到损害,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可导致抗结核治疗的中断。近年来,肺结核发病有逐年增加趋势,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在我国高达10%-20%,HBsAg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明显高于HBSAg阴性患者。我院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甘草酸二胺保护肝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明  沈静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71-671
肝功能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常使抗结核治疗不能继续,个别甚至导致急性肝坏死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162例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草酸二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4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9例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2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有肝病史或老年、营养不良、酗酒、缺氧性肺结核等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好。结论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后很重要,化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皮疹、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毒性(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hepato-toxicity,ATDH)对人体影响最大,也是结核病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肝功能异常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现就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桂平  颜怀安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32-1632
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多药长期联用时肝损害更明显。少数患者因此中断治疗而影响抗结核的效果,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故肝损害已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将本单位2008年1月~2010年6月427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79  相似文献   

9.
刘红艳  张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45-2046
目的 探讨肺结核治疗中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因素及其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 肺结核治疗期间肝损害除抗结核药物外,还与患者年龄、性别、营养不良、酗酒、肝病史及肺结核本身有关,根据肝损害程度保肝治疗疗效大多较好.结论 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预后佷重要,化疗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26-162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有关问题,保障结控项目顺利实施。方法对1998—2002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病人1654.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28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高发年龄在35—75岁(210例,74.5%),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的病人发生在2月内占90%。轻者不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护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加强保肝治疗。282例中死亡1例,放弃治疗6例,余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抗结核疗程275例(97.5%)。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对策,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保障患者生命,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不同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因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135例,按数字法随机分配到A、B、C三组。A组于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按逐步增加药物种类的方法,B组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的方法,C组于出现ATDH后予以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当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于利福平、异烟肼治疗耐受后,撤除链霉素,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及抗结核疗效。结果 A、B、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分别为22.22%、17.78%和4.44%。C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再次肝损伤后分别有10例、8例患者接受C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再次发生肝功能损伤。结论临床A组采用含有吡嗪酰胺的再次抗结核方案,容易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而采用不含有吡嗪酰胺,并且逐步提高异烟肼、利福平给药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8例初治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与患者的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程以及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肝炎病毒感染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更重、发生肝损用药时程更短。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肝功能的变化,尤其对高危人群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肝炎病毒感染者和老年人,需预防性应用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15.
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治疗周期长,在初治肺结核化疗中,多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这3种抗结核药物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HBsAg( )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更高,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我院在2001-2002年间应用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原因之一.本文着重观察抗结核药对HIV与结核双重感染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杨伟荣  刘蓉萍 《内科》2013,8(1):46+78-46,78
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最常见药物[1]。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肝损害,这种情况在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糖尿病、营养不良、HIV/AIDS患者及老年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认识及防治水平,笔者对2010~2011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1例,  相似文献   

18.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5):688-689
目的 了解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215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184例,占85.6%;异常31例,占14.4%。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者151例,占70.2%;异常64例,占29.8%。(2)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72.7%患者发生于治疗2周内,90.9%患者发生于治疗第1个月内。结论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癌治疗中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加强护肝治疗,能保证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完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将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等分为HRZE组和DRtAL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强化期每周和巩固期每月的肝功能。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DRtAL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案抗结核药物造成的肝损害不同,老年肺结核患者依据病情应个体化给药,推荐使用DRtAL方案,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