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降压疗效及心理状态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 2016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根据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地西泮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比两组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进而有利于降压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不断的增大,使相当多的人群处于抑郁伴发高血压状态,导致肥胖人口迅猛增长.研究抑郁与高血压关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抑郁与高血压有关,而抑郁引发高血压的机制多种多样.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疾病有一定影响,对抑郁伴发高血压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抗焦虑抑郁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抗焦虑、抑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加用抗焦虑、抑郁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表(HAMD)、汉密顿焦虑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以及降压疗效判定.结果:抗焦虑、抑郁治疗后焦虑和抑郁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0%,血压也明显降低.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而且有助于发挥降压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陈穗韩 《江西医药》2011,46(11):1010-1011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抑郁白评量表(SDS)评分,其中抑郁评分超过41分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予降压治疗合并氟西汀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氟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型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胶囊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1例海洛因依赖并伴抑郁焦虑者应用度洛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疗程为3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两种量表进行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CR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HAMD、HAMA、TE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度洛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新型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在显著改善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联合常规抗抑郁治疗老年冠心病(CAD)伴抑郁症(depression)的效果。方法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分别进入西肽普兰单药治疗组及银杏叶联合西肽普兰提取物治疗组,并对冠心病症状、心电图及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冠心病、抑郁症状均明显改善,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较好,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Biloba,EGb)联合常规抗抑郁治疗老年冠心病(CAD)伴抑郁症(depression)的效果。方法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分别进入西肽普兰单药治疗组及银杏叶联合西肽普兰提取物治疗组,并对冠心病人抑郁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均明显改善,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组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效果较好,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与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FD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常规组)和抗抑郁药+常规治疗(抗抑郁组) ,疗程均为4wk ,观察治疗前、后FD症状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女性患者占81.7 % ,显著多于男性的18. 3 %(P<0 .01) ;治疗后抗抑郁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 .01) ,而常规组则无明显改变(P>0. 05) ;抗抑郁组FD疗效及HAMD、SAS评分达常模范围的疗效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常规治疗合用帕罗西汀,既能显著改善FD症状,又能有效控制抑郁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伴抑郁的发病率以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伴抑郁发病率统计;对其中54例伴发抑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果 统计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发病率为35.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数、生存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的高发病率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1],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抑郁可影响降压疗效,而缓解抑郁情绪,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作者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以探讨其对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帕罗西汀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FD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抑郁药 常规治疗(抗抑郁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FD症状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抗抑郁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抗抑郁组FD疗效及SDS、SA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合用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李炜  朱中玉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97-97,99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心脏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西酞普兰)108例心绞痛伴抑郁症者进行治疗,20mg/d,12周,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抗抑郁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例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 抗抑郁对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46例高血压伴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24例)采用针对高血压和抑郁的联合护理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抑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收缩压无明显波动,而干预组舒张压和抑郁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联合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使血压得到更好控制,有利于两种疾病向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卢转娣  王要有  王迪 《安徽医药》2016,20(4):764-767
目的 探讨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在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血压控制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抗抑郁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口服非洛地平(5 mg·d-1,每天1次)行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每天1次);B组口服安慰剂,每天1次。疗程4周。两组均观察记录每周治疗后患者的重复测量的血压1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且维持在正常范围。治疗第4周,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汉密尔顿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治疗期间,A组体位性低血压与头晕症状较发病率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行抗抑郁治疗时,控制抑郁症状效果确切,较单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血压控制更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增加,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评估基础上健康教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症状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健康教育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分别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健康教育、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左洛复)50mg/d,共12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结果健康教育组与药物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健康教育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估基础上的冠心病健康教育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样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症状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3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黛立新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及住院次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每周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时间及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抗抑郁治疗可改善不稳定型心胶痛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氟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0例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40例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析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和临床特征;对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予以分组治疗;观察组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组合用口服氟西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抽样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0.8%;该类患者除了其相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外,常表现为主诉多,难以缓解的胸闷、胸痛、气促和心悸等症状,血压波动大;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疗效显著(P<0.001).结论 抑郁状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对此类患者的主诉应加以分析,注意识别其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躯体化症状;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联合予以抗抑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抑郁障碍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针对抑郁性失眠的治疗是抑郁障碍治疗的关键,通常作为抗抑郁治疗的疗效评估指标.本文综述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抑郁可影响降压疗效,而缓解抑郁情绪,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作者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以探讨其对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抗抑郁治疗,观察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片抗抑郁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在治疗前及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