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  元帮凤  袁丽  王耿  陈瑾 《医药世界》2010,12(3):205-206
目的:比较较稳定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血糖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内分泌科37例住院患者,在指尖血糖监测示血糖相对平稳后佩戴雷兰动态血糖(DGMS)。应用DGMS分析软件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3.9mmol/L)、高血糖(〉11.1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结果: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9例,其中发生低血糖6例,高血糖2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82±1.85)mmol/L;〉1.5组共28例,其中发生低血糖15例,高血糖25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10.9±3.22)mmol/L。两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比例相近(P〉0.05),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在血糖波动系数〉1.5组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大患者均合并低血糖。结论:指尖血糖较好的患者仍须DGMS监测注意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漂移在血糖波动系数〉1.5时显著增多;血糖漂移幅度越大越应注意有无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杨峰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6):428-42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在静脉输注不同浓度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方法:对107例非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然后在静脉输注5%或10%葡萄糖2 h(约300 mL)时再测定血糖,比较二者差值.结果:静脉输注5%和10%葡萄糖2 h时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差值分别为3.02±0.91 mmol·L-1和4.13±1.54 mmol·L-1,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入5%葡萄糖和输入10%葡萄糖2 h时的指尖血糖值与空腹指尖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娜 《海峡药学》2010,22(9):105-107
目的探讨术前输液补糖对择期剖宫产母婴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2例健康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前应麻醉要求禁食〉8h。试验组术前3h予以静脉滴注5%葡萄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500mL,对照组无输液补糖,测定术前两组产妇即时血糖、测两组对应分娩的新生儿出生30min未开奶血糖值(取足跟毛细血管血检测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及新生儿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5.6%和32.2%,显著高于试验组的6.7%和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前禁食时间若达到或超过8h,术前静脉滴注5%葡萄糖复方乳酸钠注射液500mL(8g/H),同时监测血糖可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门诊经口服降糖药物末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在继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试验组注射利拉鲁肽,对照组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血糖达标值设定为:空腹血糖(FPG)<7 mmol/L,餐后2 h血糖(2hPPG)<10 mmol/L,血糖达标后调整原有治疗药物用量,疗程16周。对两组患者FPG、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自身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天血糖标准差(0.75±0.13 vs.1.30±0.25,P<0.05)、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08±0.46 vs.3.83±0.63,P<0.05)、餐后血糖波动幅度(0.79±0.25 vs.1.65±0.42,P<0.05)、空腹血糖变异系数(0.12±0.02 vs.0.20±0.05,P<0.05)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0.51±0.12 vs.1.28±0.31,P<0.05)指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BMI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减少血糖的波动性,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并能明显降低BM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患共同参与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卫生宣教;治疗组采用医患共同参与方法,1年后对两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做前后对比分析并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治疗前(10.9±2.3)mmol·L-1,治疗后(7.1±0.9)mmol·L-1,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治疗前(14.5±2.1)mmol·L-1,治疗后(8.8±1.2)mmol·L-1,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9.64±2.31)%,治疗后(6.44±1.26)%,血糖控制效果明显(P<0.05).结论 医患共同参与有助于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6.
汤涌  周芬  张红梅  张静 《中国药师》2012,(10):1465-1467
目的:评价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4例单一口服药治疗(二甲双胍16例,磺脲类38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HbA1c〉6.5%),联合西格列汀100 mg,po qd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及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降低了0.91%,FPG降低了1.3mmol·L-1,PPG降低了3.8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周发生低血糖1人次,其他不良反应3例。体质指数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IC)>7.5%]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20例)和对照组(优泌林70/30,20例),疗程12周,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 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于治疗前分别为:(10.60±2.51)mmol/L和(10.81±2.32)mmol/L、(15.60±5.22)mmol/L和(15.71±5.41)mmol/L、(9.11±2.01)%和(9.21±2.23)%,治疗后分别为:(6.53±2.11)mmol/L和(6.81±2.55)mmol/L、(8.90±2.30)mmol/L和(9.21±3.34)mmol/L、(6.95±0.79)%和(7.01±2.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4次(20%)低血糖症状,对照组有13次(65%)低血糖症状发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TG、Bun、Scr、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前2 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术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无痛肠镜检查者120例,随机分为术能组、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空白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无任何补液干预;术能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口服术能5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输液对照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静脉滴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口渴和饥饿视觉模拟评分(VAS)、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测量受检者入室(T0)、诱导即刻(T1)、入镜即刻(T2)、退镜时刻(T3)及进入PACU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查结束后记录3组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受检者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反复使用率下降(P<0.05)。T1、T2、T4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H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2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SBP、DBP和MAP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出PACU时,术能组口渴、饥饿VAS评分明显低于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检查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严重低血压和苏醒时间延长发生率以及出室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2 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可以减轻检查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减轻饥饿感和术后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9.
余瑞梅 《海峡药学》2014,(12):102-105
目的:研究果糖与葡萄糖、生理盐水相比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血糖、胰岛水平素的影响。方法20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后随机分组,术后禁食,分别予以500mL的生理盐水(69例)、5% GS+6u胰岛素(65例)或5%果糖注射液(67例)补液支持。于输液过程中测定血糖、胰岛素、血尿酸水平和尿酮体阳性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输液前后对比,果糖和生理盐水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波动较小,葡萄糖组出现较大波动。组间比较:3组患者果糖与葡萄糖相比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和胰岛素的刺激较小。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果糖注射液对血糖无影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监护室(ICU)高血糖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血糖危重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每天进行3次指尖血糖监测,用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2~4 U·h-1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每6 h对血糖变化进行记录),同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当患者初次血糖>12.1 mmol·L-1时,静脉输注4 U·h-1胰岛素,若血糖未能下降,适当增加1.5~2.0 U·h-1的胰岛素用量)。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FBG值、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3,5,7 d的FBG分别为(6.34±1.48),(5.73±1.23),(5.24±0.86)mmol·L-1,对照组分别为(8.76±2.36),(8.46±2.19),(7.59±2.19)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63±5.72),(6.25±4.61)d,对照组分别为(9.78±6.34),(6.75±4.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病死例数7例(10.29%),对照组11例(1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糖6例次(8.82%),对照组发生14例(2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高血糖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高血糖危重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更科学地制定胰岛素的用量,快速降低患者的血糖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CGMS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方法: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90例空腹血糖〈7.0 mmol.L-1、餐后2 h血糖〈10.0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 c)〈7.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结果:①本组患者中,36例(40.00%)发生低血糖(血糖≤2.8 mmol.L-1),其中29例(80.56%)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4时;44例(48.89%)餐后血糖〉11.1 mmol.L-1。②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相关性良好。③根据CGMS检查结果,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 c判断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及时发现血糖波动,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罗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53-854
目的 探讨运用果糖防治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围术期运用果糖替代葡萄糖输液防治胰岛素抵抗,观察切口愈合时间,愈合不良及感染率.结果 果糖输液组随机血糖(平均值)较正常、平稳;葡萄糖组随机血糖(平均值)手术后略高,但在可允许耐受范围;葡萄糖输液组次日和输液结束日随机血糖显著高于果糖输液组(P<0.05);果糖输液组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葡萄糖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以甲级愈合为主,无丙级愈合.结论 果糖用于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有利于手术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Ⅳ期老年晚期NSCLC,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3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对照组56例,单纯采用吉西他滨方案化疗。两组均设定每28d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7.7%和33.9%(P〉0.05),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11.3%和21.4%(P〈0.05)。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CD8+分别为(25.21±4.28)%和(16.51±3.92)%,CD4+/CD8+分别为1.56±0.21和2.01±0.1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2.11±4.16)%和(34.98±4.92)%,CD4+/CD8+分别为1.08±0.12和1.09±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试验组化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血清IgM含量为(1.42±0.28)g·L^-1,IgG含量为(17.98±4.56)g·L^-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轻,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劲松 《安徽医药》2014,18(1):127-129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BUN)与肌酐(Cr)在上、下消化道大出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果 3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中32例血清尿素>8.9 mmol·L-1,其平均值为(13.9±2.5)mmol·L-1,血清肌酐为(86.3±14.2)μmol·L-1.32例下消化道大出血组血清尿素为(5.8±2.4)mmol·L-1,血清肌酐为(84.5±12.5)μmol·L-1.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清尿素与下消化道出血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其血清肌酐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血清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参考血清肌酐的情况下,血清尿素有助于鉴别诊断上、下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80mg,加入质量浓度为50g·L-1的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质量浓度为50g·L-1的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胃泌素、胃动素、心功能、BNP、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胃泌素、胃动素(80.21±18.69,360.21±20.04ng·mL-1)显著低于对照组(102.30±19.86,390.64±21.02ng·mL-1)(P<0.05);试验组每分钟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每分钟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功能(LVEF)(59.39±11.89mL,2.97±0.50min·m-2,4.89±0.34L·min-1和50.0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53.92±10.03mL,2.49±0.45min·m-2,3.02±0.30L·min-1和45.84%±5.07%)(P<0.05);试验组BNP 870.27±102.28μg·L-1显著低于对照组504.30±114.35μg·L-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能减少胃泌素、胃动素以及BNP的表达,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林风辉  梁继兴  姚瑾 《海峡药学》2010,22(12):229-230
目的 探讨在住院患者中采用优泌乐251日3次治疗方案进行血糖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医院空腹血糖在7.8~16.7mmol·L-1的住院患者60例,分为优泌乐251日3次治疗组(优泌乐25三餐前皮下注射)和胰岛素一日四次治疗组(优泌乐三餐前皮下注射、来得时早餐前皮下注射),每组各30例.结果 ①优泌乐251日3次治疗组餐前血糖值为7.5~0.8mmol·L-1,胰岛素1日4次治疗组餐前血糖值为7.370.6mmol·L-1,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优泌乐251日3次治疗组有2例发生低血糖事件(血糖<3.9mmol·L-1),胰岛素1日4次治疗组有3例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优泌乐251日3次治疗方案可以使住院患者餐前血糖得到安全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阿托伐他汀10 mg,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治疗20 d。比较2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45例/52例),对照组为75.00%(36例/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30±0.61),(7.05±0.48)mmol·L-1,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55±0.14),(3.45±0.11)g·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67±0.42),(3.13±0.41)mmol·L-1,空腹血糖分别为(4.69±0.31),(5.12±0.50)mmol·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1.14±7.71)×109/L,(221.23±7.8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分别为(8.28±2.36),(13.50±4.24)分,Barthel指数为(73.67±11.32),(57.91±9.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5例/52例),6.25%(3例/4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和血压的影响,评估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试验组患者给予5%果糖注射液500mL;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500mL,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别于输液第1天、第2天的输液第0h、1.5h、3h及输液后1个月、3个月抽取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和测量血压、心率。结果两组输液过程中及1个月后、3个月后各时点的血糖和血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果糖注射液对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明显影响,不升高患者血压,不影响心率,安全可靠,无显著不良影响,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玲红 《海峡药学》2013,25(2):212-213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浓度对前列地尔输液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对照组将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比较两组用药7天内输液反应的差别。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循环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系统、皮肤和血液系统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前列地尔输液浓度可减少其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或门冬胰岛素30,试验组采用白天注射另外两种胰岛素、晚上睡前再分别加用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分组前及研究结束时化验糖化血红蛋白,治疗期间每天测空腹血糖、三餐前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所有血糖水平除对照组午餐后2h血糖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02,P=0.0388).结论 不同时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有效,且低血糖发生率低,适合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