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川产大花红景天的挥发性香气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和鉴定大花红景天的香气化学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性香气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出70种香气化学成分,鉴定出68种,占香气成分总量的97.14%,其中,含量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亮独活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测得挥发油含量是0.2%(v/w),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45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74%。  相似文献   

3.
GC-MS法检测球花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娟  刘圣  胡江苗 《安徽医药》2013,17(1):31-32
目的研究球花石斛花中挥发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回流法从球花石斛花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亚油酸(51.82%)、亚麻酸(10.056%)、棕榈酸(9.282%)、硬脂酸(4.579%)、8-羟基-4,7-二甲基香豆素(4.727%)、6,7-二甲氧基香豆素(3.083%)、二十三烷(4.490%)等。结论该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球花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合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宇  彭颖  夏厚林  周颖  王建  曾南 《中国药房》2012,(15):1393-1394
目的:研究苏合香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苏合香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苏合香28种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0.72%,其中α-蒎烯(15.97%)、莰烯(13.28%)和β-蒎烯(12.82%)的含量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高效,可为芳香辛味含挥发性成分药物的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蒌蒿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赵呈雷  陈彦  贾晓斌  王勇 《中国药房》2006,17(3):235-236
目的分析蒌蒿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蒌蒿地上部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52个峰,并鉴定出各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石竹烯(8.24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5—β—醇(7.089%)、6,10,14—三甲基—2—十五碳酮(5.199%)、氧化石竹烯(4.808%)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蒌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利  朱化雨  宋兴良  孙爱德 《中国药房》2006,17(19):1514-1516
目的分析黄荆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黄荆子药材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91个峰,并鉴定出了其中的60个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学成分约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正癸醇(71.22%)、2,5,5,8a—四甲基—八氢—2H—苯并吡喃(4.96%)、β—石竹烯(2.29%)、环己烯(1.86%)、蛇床子素(1.77%)、4—羟基—4—甲基—2—戊酮(1.61%)、9—(3—丁烯基)蒽(1.11%)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荆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蕲艾籽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蕲艾籽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法共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3.02%;采用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01%。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1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β-侧柏酮。结论:SD与HS-SPME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两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将两者联用分析蕲艾籽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康定独活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期为康定独活种子的开发利用以及种子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康定独活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及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检出134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03%。结论:首次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康定独活种子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化合物,其中1-辛醇(41.99%)、丁酸辛酯(14.86%)、醋酸辛酯(4.03%)、异丁酸辛酯(1.59%)等,占总挥发油量62.47%。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茅莓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提取茅莓根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结合NIST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茅莓根中17个挥发性化学成分。结论茅莓根低温易挥发性成分中,戊醛、乙酸、3-苯基-2-丙烯酸甲酯3种成分约占茅莓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川芎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黄远征  溥发鼎 《药学学报》1988,23(6):426-429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川芎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50m×0.25mm键合甲基硅氧烷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中分离出180个峰,用保留指数测定,标准品叠加和质谱测定三种方法初步鉴定出40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藁本内酯(58.00%)、3-丁叉苯酞(5.29%)和香桧烯(6.08%)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光果甘草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分析分离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88个峰,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1.1%。结论通过对光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采集方法制备的吴茱萸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加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定出16种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可鉴定出18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共有成分为8种。结论两种样品采集方法,分别提供了不同沸点吴茱萸挥发物的化学信息;运用这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吴茱萸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香方法与国产沉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颖  高英  李卫民 《中国药房》2012,(11):1017-1020
目的:对不同结香方法与国产沉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三氯甲烷冷浸提取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天然沉香的化学成分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与倍半萜类成分,两者的相对含量之比在0.78~2.32之间。刀砍物理法沉香的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较相似,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与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含量之比为2.43;化学刺激法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倍半萜类成分,其相对含量之比为12.86。结论:对不同结香方法所得沉香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可为不同方法结香效果的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黎强  余凡 《中国药师》2018,(5):840-846
摘 要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山柰的挥发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 SPME GC MS)技术分别对广西、广东及云南山柰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并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烃类、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从广西山柰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9.78%;从广东山柰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2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0.49%;从云南山柰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31个色谱峰,鉴定出2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4.72%。结论:广西、广东及云南山柰的挥发性成分总体差异不大,3个产地的特征性成分均为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肉桂酸乙酯及十五烷,但3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广西山柰中三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5.02%、17.18%、9.08%;广东山柰中三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08%、16.25%、8.04%;云南山柰中三者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0.78%、15.66%、7.89%。其中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为山柰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此可推断广西、广东山柰质量优于云南山柰。本试验同时为山柰的道地性提供了佐证,并为山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 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研究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枫香槲寄生各组分均得到较好分离,共分离出33个成分,鉴定了18个化合物。结论用GC-MS法建立枫香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提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与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2个峰,并鉴定出71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顺式-β-金合欢烯、β-侧柏酮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9个峰,并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4-甲基苯甲醇、桉油精、β-侧柏酮等。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紫花地丁及其混用品苦地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快速区别紫花地丁和苦地丁。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萃取紫花地丁和混用品苦地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测出62个成分,鉴定出了42个成分,主要为烯类、酮类和醛类。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了2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6.93%;从其混用品苦地丁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了1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02%。结论: 紫花地丁及其混用品的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的峰型和化学成分差异都较大,两者的共有成分有3种,含量差异较大,紫花地丁的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2 戊酰呋喃(18.01%),其混用品苦地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1 石竹烯(46.06%)。本方法快速稳定,可用于区别紫花地丁和苦地丁。  相似文献   

19.
吴丽群  江芳 《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01-102,105
目的分析中草药连钱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获连钱草中的挥发油。随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连钱草挥发油分离出71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47种,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2.29%。最主要的几种化合物为solavetivone(17.52%),pinoeamphone(16.32%),(+)-ledene(8.23%),β-humulene(7.92%)等。结论研究明确了连钱草挥发油含有的成分,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0.78%;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6%;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且SFE法的提取率低于SD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