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B超声像学特征及其病因特点。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玻璃体积血并行玻璃体切割术病人334例,将术前眼科B超显示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与术中验证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其B超声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术前B超提示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病人为28例,经手术证实有22例,其中年龄相关性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5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 12例。主要超声特点是与视盘相连的视网膜条带状中强回声影,其下见扁平弧形回声隆起伴点状回声。超声检查诊断敏感性及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0.0%和96.2%。结论 通过眼科B超的声像学特征来辅助诊断视网膜下出血,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转归预测有重大临床意义,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A、B型超声声像学表现。方法对25例(30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行A、B型超声检查。结果A型超声检查:病变部位呈高反射,不同阶段内反射不同。B型超声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黄斑区球壁局限性增厚、粗糙、隆起以及增厚,球壁形成层间透声裂隙。结论A、B型超声检查相结合是诊断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尤其在屈光间质混浊病人中可作为诊断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9只眼)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因。结果19只患眼中,眼底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18只眼,色素上皮紊乱14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透见荧光点15只眼,扩散型荧光渗漏3只眼,色素上皮脱离荧光5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19只眼黄斑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其中5只眼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8只眼可见玻璃体后界膜。结论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多数由于玻璃体急速后脱离而引起,也有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的早期表现,或由于视网膜外屏障损坏而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眼底照相技术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脱离的复位并与视力恢复进行初步相关研究.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巩膜扣带术联合巩膜外冷凝+放液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有眼底照相与OCT检查记录患者47例(47眼),所有患眼的玻璃体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黄斑囊样水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66眼)不同原因导致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25例(2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8例(30眼),血管炎患者9例(11眼),行单纯玻璃体腔TA注射20例(20眼);单纯激光治疗21例(23眼);玻璃体腔TA注射联合激光治疗21例(23眼)。观察不同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晶状体及眼底改变。应用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coherenttomography。OCT)N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底荧光造影(FFA)复查黄斑区有无荧光素渗漏及积存。随访4~6个月(平均5.4个月)。结果:所有66眼中,单纯玻璃体腔TA注射的20眼中有12眼(60%)OCT示水肿复发,视力无改善;单纯激光治疗的23眼OCT示黄斑水肿均有改善,视力有好转15眼(65.2%),8眼(34.8%)无改善;联合治疗的23眼OCT示黄斑水肿均完全消退,20眼(87%)视力好转,3眼视力不变。结论:玻璃体腔fTAl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可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择经验光、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为正常眼的亚裔健康受试者67名67眼,分成3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分别行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结果青年组中心凹中心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为(159±19)μm,中心凹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依次为:(259±20)μm、(276±20)μm、(287±18)μm、(284±20)μm。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明显(P<0.05,P<0.01)。结论随着增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变薄,运用OCT了解活体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年龄相关性改变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探索视网膜组织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科B超诊断眼底病变的效果和符合率。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84例眼科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回顾,对比眼科B超诊断的结果与实际病变的吻合率。结果眼科B超诊断眼底病变的符合数为142眼,符合率84.5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57.75%、外伤发生率为10.56%、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发生率为4.93%、葡萄膜炎发生率为3.52%、高度近视发生率为4.23%、视网膜血管炎发生率为4.7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生率为3.52%、视网膜水肿发生率为3.52%、青光眼发生率为2.82%、视神经萎缩发生率为1.41%、泡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1.41%、急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41%。眼底病变的超声表现:眼球壁局部增厚、隆起发生率14.08%、眼球壁回声带均匀增宽发生率1.41%、视盘处球壁隆起发生率为2.11%、视盘处凹陷发生率为3.52%。结论眼科B超对眼底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检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估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术后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0.3(低视力)的91例(91眼)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OCT检查结果 ,分析其图像特征,评估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结果 91例(91眼)白内障术后低视力患者OCT检查结果显示: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35例(38.4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9例(20.88%),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3例(14.29%),视网膜静脉阻塞10例(10.99%),视神经萎缩6例(6.59%),黄斑前膜5例(5.49%),黄斑裂孔3例(3.30%)。结论 经OCT分析显示,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等。OCT检查有助于了解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眼底可存在黄斑下积液及视网膜水肿,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最长可达数月之久[1]。现在尚无特效的药物对此进行控制。因此本研究选用可以有效促进循环、消除水肿[2]的药物马栗种子提取物(威利坦),观察其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黄斑下积液的吸收。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断层扫描工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神经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形成早期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31例(3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发现视网膜裂孔后即进行激光光凝,围绕裂孔行2—3排激光光凝;激光治疗失败者改作手术治疗。结果26例单眼患病,5例双眼患病;周边视网膜裂孔26例(29眼),黄斑区裂孔5例(7眼)。周边视网膜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率62.07%(18/29眼),黄斑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28.57%(2/7眼)。随访6—14个月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对部分早期的周边视网膜裂孔行激光光凝可以达到封闭裂孔避免视网膜脱离的目的,对黄斑区裂孔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路露  徐延山  李岩  亢雷  解士勇 《天津医药》2011,39(5):394-39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只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行检查。OCT测量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水平范围、黄斑体积。mfERG测量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和反应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急性CSC的黄斑区形态学改变与视功能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CSC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神经上皮层脱离水平范围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r分别为-0.922和-0.896,均P<0.001),黄斑体积与BCVA无相关(r=0.014,P>0.05)。mfERGP1波1~3环,N1波2环的潜伏期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88、-0.514、-0.452及-0.445,均P<0.05);N1波1、2环的反应密度与BC?VA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97和-0.502,均P<0.05),N1波2环、P1波1环的潜伏期与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6和0.421,均P<0.05)。结论:OCT和mfERG联合应用可准确检测CSC患者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CSC患者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元芸生滴丸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共40例(7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40眼),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正元芸生滴丸进行治疗。于治疗后3个月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13眼(32.50%)和24眼(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元芸生滴丸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消退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克军  张晓峰 《安徽医药》2014,(9):1664-1667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并对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病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首诊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182例(184只眼)的中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45~60岁为中年组( A组),≥60岁为老年组( B组), A组97例97只眼,B组85例87只眼,对比分析两个年龄段的病因构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玻璃体积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79例80只眼,占43.48%;第二位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共78例79只眼,占42.93%,视网膜裂孔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RD)导致的玻璃体积血14例14只眼,占7.61%,是第三大原因。三者之和共171例173只眼,占所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94.02%。 A组与B组之间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589, P=0.001)。 A组97只眼中,RVO 34只眼、PDR 55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只眼、共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7.94%;其中PDR患者比例最多占A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6.70%。 B组87只眼中,RVO 45只眼、PDR 25只眼、RH/RD 8只眼、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只眼,共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98.85%;其中RVO患者比例最多占B组玻璃体积血患眼的51.7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为:RVO、PDR、RH/RD、EAMD;不同年龄段构成比不同,45~60岁人群中PDR多见;60岁以上人群中RVO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101只眼)CRVO患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分型、伴随的全身情况和治疗。结果缺血型43只眼(42.6%);53只眼(52.5%)视力0.1以下;发病初期,眼底表现以视网膜大量出血、水肿为主,发病3个月以上52.9%FFA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区形成;53只眼(52.5%1出现黄斑水肿;64例(65.3%1伴随有全身病变。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形成14只眼(13.9%)及黄斑水肿29只眼(28.7%)进行激光治疗。结论CRVO的临床表现与病程密切相关.黄斑囊样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以激光为主,定期随访,远期追踪观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在预防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LASIK手术前发现周边视网膜病变的66例78眼行眼底激光治疗,观察15~30d后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1年和最终随访。结果眼底激光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情况稳定,1年内随访66例78眼均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两年内随访发现4眼因新的视网膜裂孔出现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部位稳定。结论LASIK术前对存在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实施眼底激光治疗能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19.
顾起宏  柯根杰  石磊  王林 《安徽医药》2011,15(8):978-980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脉络膜脱离组(A组)和非脉络膜脱离组(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A组与B组相近(χ2=1.269,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