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TGFβ1-Smad3-ILK信号转导通路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建立40%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2周组、模型4周组、模型6周组、模型8周组。对模型2、4、6、8周组及对照组大鼠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增生及ILK和TGFβ1-Smad3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K和TGFβ1-Smad3在正常的肝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在注射cch后,大鼠肝脏组织中ILK和TGFβ1-Smad3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模型2、4、6、8周组中ILK和TGFβ1-Smad3的表达程度呈明显递增趋势,表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与ILK和TGFB广Smad3的表达有关。结论ILK和TGFβ1-Smad3的表达可能与大鼠肝纤维化有联系,如能继续深入研究TGFβ1-Smad3-ILK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发生机制,或许可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制模的不同阶段(2、4、6、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Smad3及Smad7表达的变化;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模型组及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造模8周后予以缬沙坦(20mg/Kg,1次/日,共2周)灌胃,正常对照组和8周模型对照组予以等量蒸馏水(1次/日,共2周)灌胃,治疗结束,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及Smad7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4、6、8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的含量及肝组织Smad3的表达进行性升高,而肝组织Smad7的表达进行性减少(P<0.01);给予缬沙坦干预后,血清TGF-β1的含量及肝组织Smad3的表达较模型明显减少,而Smad7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缬沙坦可通过降低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3的表达,增加Smad7的表达,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只、川芎嗪治疗组(TM 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 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 P)60m 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TGF-β1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 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β1水平的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苦参素(OM)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实验的第12周末采血,检测ALT、AST、Ⅰ型胶原和TGF-β1。肝脏病理学检测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改变,Masson胶原纤维染色,每组样本随机观察8个视野的肝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苦参素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Ⅰ型胶原和TGF-β1水平,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苦参素能明显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TGF-β1基因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苦参素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胶原沉积,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中药丹芍化纤胶囊治疗CCl4肝纤维化大鼠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truing growing factor TGF-β1)、间质胶原蛋白(COL)Ⅰ、Ⅲ表达的影响。方法以CCl4复合因子刺激8周制备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后,予丹芍化纤胶囊治疗8周,收集血、尿及肝组织标本,测定血尿羟脯氨酸(Hyp)、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HA);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TGF-β1及COLⅠ、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病变,TGF-β1和COLⅠ、Ⅲ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各指标升高最明显。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各项指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丹芍化纤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中COLⅠ、Ⅲ的沉积,同时通过促进其降解而起到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次30 Gy照射制备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清洁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40只、对照组(B组)8只。VARIN 21-EX直线加速器对A组大鼠右肝进行单次照射(30 Gy/次),于照射后第4、8、12、26周处死,每时相点处死8只,B组于第4周末处死。观察大鼠活体外观及肝脏的大体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ELISA法测大鼠血清中TGF-β1、HA、PC-Ⅲ、LN含量、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改变;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受照射肝组织表现出放射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照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酶活性和TGF-β1水平自第4周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分别于第8周和第12周达到高峰;照射组大鼠血清中HA、PC-Ⅲ、LN含量和肝脏组织中Hyp含量于照射后第4周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一直呈上升趋势,照射后26周值最高;照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也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26周开始下降。光镜下可见肝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肝纤维化改变。结论单次剂量照射制备的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稳定可靠,动物死亡率较低,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40%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6)、观察组(n=16)。对3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增生及TGF—β1和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阳性表达、α-SMA阳性表达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阳性表达、α-SMA阳性表达计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肝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ACNAC)在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中肝细胞内成纤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明胶包裹吸附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载药活性炭制备得到ACNAC,以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ACNAC高、中、低剂量组(80,40,20 mg·kg?1·d?1,按照乙酰半胱氨酸计算)进行灌胃给药,NAC、水飞蓟宾为阳性对照药物。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通过大鼠肝功能指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ACNAC对胞内信号分子表达中的影响。结果 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其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表明其肝纤维化程度为Ⅲ-Ⅳ期,免/疫组化显示胞内TGF-β1/Tβ-R1和Smad2/3大量表达。ACNAC、NAC和SM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及Tbi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ACNAC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NAC和SM (p<0.05)。ACNAC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表明肝纤维化好转,免疫组化显示胞内TGF-β1/Tβ-R1和Smad2/3表达减少,ACNAC高剂量组表达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NAC对大鼠肝纤维化胞内成纤信号分子TGF-β1/Tβ-R1和Smad2/3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明显,且较等剂量的NAC及对照药物水飞蓟宾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联素(ADN)及ADN受体2(AND-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用四氯化碳(CCl4)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开始每只大鼠缬沙坦灌胃(30 mg·kg-1·d-1),8周末处死。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AD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ADNm RNA(ADN-R2)m 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ADN、ADN-R2、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结果 (1)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药物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TNF-α、TGF-β1水平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增高(P<0.01)、TNF-α和TGF-β1水平下降(P<0.01或<0.05);(3)肝脏ADN和ADN-R2m RNA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4)模型组较对照组ADN、ADN-R2蛋白表达减少,Ⅰ型胶原蛋白增高(P<0.01),药物组较模型组ADN蛋白表达增高(P<0.01),ADNR2蛋白表达增高(P<0.05),Ⅰ型胶原蛋白下降(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能通过增高大鼠ADN、ADN-R2的表达,减少TNF-α、TGF-β1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uc|ealrfactor-KB,NF-K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的变化以及白芍总苷(TGP)对两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及胶原表达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NF-KB065和TGF-β1蛋白表达;显微摄像及图像分析检测胶原、NF-KB065和TGF-β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明显破坏,胶原合成增加,NF-KB065和TGF-β1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TGP治疗组肝组织破坏减轻,纤维化程度也明显改善,胶原面积、NF-KB065和TGF-β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三者呈相关性。结论NF-KB介导TGF-β1产生或活化在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GP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KB和TGF-β1的表达可能是TGP的抗肝纤维化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龚作炯  宋仕玲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江苏医药》2004,30(6):403-405,i00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Ⅱ型受体(TGFRⅡ 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小叶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理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共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衍生物组和姜黄素组。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模型,2个治疗组分别尾静脉注射100 mg·kg-1Curc-OEG和灌胃400 mg·kg-1姜黄素。10周后,测肝功及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py)水平;HE、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及α-SMA表达;RT-PCR法测TGF-β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TGF-β1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urc-OEG能改善肝功及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py含量及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论 Curc-OEG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的第10周末采血和取肝组织,检测血清中ALT、AST、TGF-β1和Ⅰ型胶原,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血清学检测显示Genistein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TGF-β1和Ⅰ型胶原水平,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Genistein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肝组织TGF-β1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 Genistein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裂果薯总皂苷(SFSP)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Col)、SFSP低剂量组(SFSP-L)、SFSP高剂量组(SFSP-H)。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ALT、AST和羟脯氨酸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肝超微结构变化;qPCR法检测α-SMA、TGF-β1、Smad4、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AST、ALT及CⅣ、PCⅢ、LN、HA、Hyp反映肝损伤和纤维化进程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而SFSP-H组和Col组明显降低上述指标含量,HE、Masson染色结果与之一致;SFSP明显抑制TGF-β1、Smad4、α-SMA mRNA的表达(P<0.01),升高Smad7的表达(P<0.01)。结论 SFSP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变化以及白芍总苷(TGP)对两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及胶原表达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察NF-κB p65和TGF-β1蛋白表达;显微摄像及图像分析检测胶原、NF-κBp65和TGF-β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明显破坏,胶原合成增加,NF-κB p65和TGF-β1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TGP治疗组肝组织破坏减轻,纤维化程度也明显改善,胶原面积、NF-κB p65和TGF-β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三者呈相关性。结论NF-κB介导TGF-β1产生或活化在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GP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可能是TGP的抗肝纤维化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对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过程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建立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纤维化模型成功后正常饮食喂养1个月为纤维化逆转模型,以同体重、同性别的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分别在1、2、3、4、5、6、7、8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l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SOCS3蛋白表达。体外用TGF-β1刺激HSC-T6细胞株形成纤维化体外模型,MDI培养基逆转纤维化过程,SOCS3过表达质粒作用于逆转过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CS3、Colla-1、α-SMA、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SOCS3和TGF-β1在小鼠纤维化模型中随着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逆转过程中减少,过表达逆转过程,纤维化指标降低,有利于逆转的进行,TGF-β1表达也相应降低。结论SOCS3可能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参与肝脏纤维化的形成和逆转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逆转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逆转恢复0、2、4、6、8周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Leptin和TGF-β1含量;取肝组织进行Masson染色,羟脯氨酸(Hyp)含量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eptin、TGF-β1、瘦素功能型受体(OB-R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GF-βR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在停止注射后发生逆转恢复;血清ALT、AST、HA、CⅣ、Leptin和TGF-β1含量以及肝组织Hyp含量在逆转恢复过程中逐渐降低;同时肝组织Leptin、TGF-β1、OB-Rb和TGF-βRⅠmRNA以及NF-κb蛋白表达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血清Leptin及TGF-β1水平与HA、CⅣ、Hyp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恢复与Leptin及TGF-β1下降关系密切;可能通过受体表达下调降低促纤维化因子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逆转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化淤软肝胶囊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淤软肝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多因素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合成产物乙酰半胱氨酸镁盐-甘草酸环状样二聚体(acetylcysteine magnesiumglycyrrhizin fine antipode dimers,GFA-NAC·Mg)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25%四氯化碳(CC1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GFA-NAC·Mg按25、50、100mg/kg剂量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用肝纤维化网格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羟脯氨酸(Hyp)和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结果:大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其肝纤维化处于Ⅲ-Ⅳ期;与模型组比较,GFA-NAC· Mg治疗后血清Hyp明显降低;肝组织抗氧化指标SOD显著升高,MDA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TGF-β1、PDGF在组织含量下降;GFA-NAC·Mg各组网格染色显示肝纤维化好转.结论:GFA-NAC·Mg对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实验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DGF和TGF-β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林远灿  骆海莺  陈红淑 《中国药师》2015,(12):2021-2024
摘 要 目的: 观察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STF低剂量组(100 mg·kg-1)、SSTF中剂量组(200 mg·kg-1)、SSTF高剂量组(400 mg·kg-1)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SSTF灌胃干预,7周后处死大鼠。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TGF-β1和Smad7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STF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P<0.05);中高剂量可以显著减少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P<0.05),并且明显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SSTF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及增加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