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樝的有效成分有数种:它的配糖物有强心作用,它的「内酯」Lactone 有扩张血管作用,它的黄碱素类成份有兴奋作用。著者所用的制剂叫“Crataegutt”;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12-20滴。在冠状动脉机能不全而有心肌病变的病例,先用毒毛旋花素治疗代偿不全征状以后,再用山樝制剂作为维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甚好。它在解痉、平喘、镇咳方面,可以取代氨茶碱,作用机理可能是:延缓皮质激素在肝脏内的分解。间接地起到增强内源性皮质激素的作用;能直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对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直肠用制剂自1950年就肯定它能起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胃肠道的首过作用,所以它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介绍近五年来国内外在直肠给药剂型吸收促进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在宇宙中有一些引力非常大却又看不到的天体,这种天文现象主要特征是区域里有很强的磁场和引力,不断吞噬大量星际物质,一些物质在它周围运行轨迹会发生变化形成圆形的气体尘埃环;可以发出极强的各类射线辐射;由于它极大的引力作用,光线在它附近也会发生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5.
王坚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29-132
小红参是云南茜草的根,在云南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对它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属于蒽醌、乔木萜烷型三萜、环己肽类;其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癌作用、细胞毒性、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抑制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杨乃栋在1994年第1期《河北中医》发表文章,认为甘草广泛应用于方剂配伍,主要是由于它的双向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具有增强和减弱药物毒性或治疗作用的双向功效,如甘草与大戟、芫花配伍,增强其毒性,而减弱其利尿,泻下作用;甘草与附子配伍,增强其强心作用,而降低其毒性;甘草与石膏知母  相似文献   

7.
顺导冲剂对胃肠道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维新  李绍逵 《中药材》1998,21(8):415-417
顺导冲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胃液和胃酸分泌;醋酸扭体法实验表明它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小鼠小肠运动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丰富多彩的中药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既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则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往往起着多方面的微妙作用。自古以来,甘草便为医家所重视,并有着多种美好的称号。我国现存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它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这样的尊称。陶宏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  相似文献   

9.
双贯滴眼液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眼科对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及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所用滴眼剂一般是抗生素类,它们抑菌、杀菌作用较好,但消炎退赤效果欠佳;特别是在“红眼”病流行期间更显出抗生素类滴眼剂的不足。为此,我们研制了双贯滴眼液。它由具清热解毒作用的双花、贯众两药组成。双花、贯众在药理学上都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双花还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我保健穴位推拿,是人们运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身体某些穴位上进行推拿,以达到防治疾病,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方法。人体的穴位很多,它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散发。出入的部位,又是防治疾病的处所。穴位象药物一样,各有它一定的功能和主治作用。如刺激大椎、足三里、气海等穴具有中药黄芪、人参的补气作用;刺激三阴交、血海有同当归样的补血、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Simon,Pert和 Terenius 三个实验室分别独立地确定在体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着特异的阿片受体。随后,Hughes 等成功地从猪脑中分离提取出两种具有阿片活性的五肽—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在此以后,人们又从垂体中发现了阿片活性更强的β-内啡肽和强啡肽。这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为疼痛生理之研究打开了新的突破口.1975年,Mayer 等首次报告了静脉内注射特异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以翻转针刺的镇痛作用.这就提示在针刺镇痛的机制中可能有 OLS 参与,但尚不能明确在OLS 这一族化合物中哪一个具体组分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进一步证明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韩济生 《针刺研究》2001,26(3):224-225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 ,不同频率的电针会引起中枢不同种类的神经肽释放 ,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并扩展了这一假说。1 .2Hz电针引起中枢内吗啡肽 (EM)释放 ,1 0 0Hz无效EM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阿片肽 ,还不清楚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促进其释放。①将EM抗体注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可阻断 2Hz电针镇痛 ,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Han ,etal.NeuroscLett,1 999,2 74:75) ;②将EM抗体或μ受体拮抗剂CTOP注入小鼠脑室 ,阻断 2Hz电针镇痛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  相似文献   

14.
<正>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实验室曾用放射受体分析法(RRA)测定大鼠电针镇痛时脑和垂体OLS的含量变化,发现电针镇痛效果与脑内OLS的含量呈正相关。但是体内的OLS系由脑啡肽、β-内啡  相似文献   

15.
<正> 以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电针小鼠“人中”、“承浆”穴,观察二价阳离子与镧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着重比较镧系元素铽,错、EGTA、吗啡和电针镇痛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腹腔预先注射纳洛酮使脑室内注射Tb~(+++)、Pr~(+++)、吗啡或电针镇痛效果全部或部分对抗,此时伴有脑Ca~(++)水平增设;动物出现痛觉过敏。但纳洛酮处理不影响EGTA的镇痛作用和脑Ca~(++)水平。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能降低Tb~(+++)和Pr~(+++)的镇痛作用,增高  相似文献   

16.
育亨宾鞘内注射对电针镇痛及脑内β-内啡肽释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鞘内注射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30μg/8μl)可明显抑制电针镇痛,作用维持15分钟,作用最强时痛阈降至佯针水平,此时,电针所引起的侧脑室灌流液中β-内啡肽含量的升高也被抑制,β-内啡肽含量降至佯针水平,而育亨宾本身对基础痛阈及灌流液中β-内啡肽含量均无影响。结果提示,电针镇痛其所引起的β-内啡肽的释放与脊髓α2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玲爱  宋朝佑 《针刺研究》1999,24(3):172-178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为痛指标,观察了内源性阿片肽与SS镇痛及加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关系。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可部分阻断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说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有关。侧脑室分别给予抗β-内啡肽血清(AEPS)、抗亮-脑啡肽血清( ALEKS)和抗强啡肽血清( ADYNS),观察到 AEPS和 ALEKS可减弱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效应,其中 AEPS减弱 SS的镇痛作用较强, ALEKS减弱 SS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较强,而 ADYNS无论对 SS的镇痛作用还是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SS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与β-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关,而与强啡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多年来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近年来证明脑内存在有内在的痛控制系统。它可通过延脑中缝大核下行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阻止痛信息的传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和一些研究者报道了刺激NRM可加强针刺的镇痛作用,而毁损NRM可使针刺的镇痛作用减弱。近来我们直接记录NRM神经元放电看到电针可激活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而且纳洛酮可以翻转此种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 1931年Von Euler和Gaddum从马脑和小肠中提取出P物质(SP),半个世纪以来,对其生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肽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核中,P物质可能是初级神经元传递“疼痛信息”的物质,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同部位作用的特异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意义,尚未见系统报  相似文献   

20.
<正> 人们在临床实践中体验到,在同一穴位上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这一现象愈来愈引起针灸原理研究工作者的兴趣。近二十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业已证明,电针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产生镇痛作用。但阿片颉颃剂纳洛酮阻断大鼠电针镇痛的程度和所需的剂量与电针频率密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