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持续时间上无差异,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有改善者占87.5%,与对照组(6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调脂、扩张血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东阳  刘心强  谢东明 《临床荟萃》2006,21(19):1416-1417
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我院采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联用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54例,疗效较好且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6例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66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90.9%比63.6%,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UAP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其可逆转稳定,亦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因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地控制uA,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我院采用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UA患者3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韩荣萍 《临床医学》2009,29(11):32-3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符合UAP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1次/d。两组持续口服用药,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O%和29.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0%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53-3654
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脑梗塞疾病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使用阿司匹林同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的治疗组和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44例显效(88%),6例有效(12%),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38例显效(76%),10例有效(20%),2例无效(4%),治疗总有效率96%。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3/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4/5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对于脑梗塞疾病使用阿司匹林同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并且活动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辉  赵旭兰  王凤飞  郑红梅 《临床荟萃》2004,19(11):609-6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 ,监测出、凝血指标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P <0 .0 1 ) ,改善临床症状 ,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 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9.
将84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50-4351
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对患者的治疗效率观察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对组间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组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治疗效果提高,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临床研究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治疗。连用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率达98.3%,对照组66.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2例,对照组出现腹泻6例、皮肤瘀斑9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介质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状态,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肝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和再闭塞发生率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惠民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61-1062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从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疗效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观察组LVEF、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具有不错的效果,其中氯吡格雷有效性、安全性更高,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患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疗程均为6周。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75mg/d,1次/d;观察组56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50m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25%,观察组为96.4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轻微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2例。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合用50mg/d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探求更加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6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睡前口服75mg,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口服50mg,每天1次),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皆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经过8周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皆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1%(60/6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46%(51/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AG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PAG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与 PT 变化不明显,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APTT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延长,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皆发生胃黏膜出血,其中研究组2例,对照组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虽然都可以应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傅向华  孙家安 《临床荟萃》2004,19(3):162-163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 ,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 ,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 ,分别称为抗凝血酶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和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阿昔单抗等 ) ;使用较多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素以及其衍生物、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钠 (商品名 :华法林 )等。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