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近两年来应用连续流动式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4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6岁,平均49岁。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16例(1例为子宫肌瘤继发性真红),平均红细胞计数6.46×1012/L(5.02~8.96×1012/L),血红蛋白浓度218g/L(162~270g/L)。白血病22例(其中慢粒15例,急淋4例,急单3例),平均白细胞计数309×109/L(58.1~628×109/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平均血小板计数804×109/L(448~…  相似文献   

2.
目标指导下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目标指导下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传统经验治疗对息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目标指导下的治疗,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1mmHg=0.133kPa);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④尿量≥0.5ml/min。同时与经验性指导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6、24和48hMAP、CVP、动脉血气分析、上腔静脉血气分析、静脉血乳酸含量、心脏每搏量、心排血指数、液体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呼吸机使用例数及7d和14d病死率。结果目标指导治疗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24h和48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vO2、MAP、CVP较经验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乳酸含量降低(P〈0.01),经静脉输入的液体总量较多(P〈0.01),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较少(P〈0.01);48hSaO2、SvO2、MAP、CVP的改善更加显著,受损器官数目少,程度较经验治疗组轻;7d及14d的病死率目标指导治疗组也较经验治疗组低(P〈0.05)。结论目标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与经验治疗组相比可明显改善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比较3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每小时尿量变化。结果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后,患者的CVP、PCW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4.1±4.3)mmHgVS(10.4±6.8)mmHg,(10.5±7.1)mmHgVS(23.6±8.3)mmHg(P〈O.05),而CI、MAP和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分别为(2.2±1.3)L·min-1·m-2 VS(1.3±0.9)L·min-1·m-2,(83.4±13.6)mm HgVS(56.8±15.2)mmHg,(44.5±14.9)ml/hVS(12.6±5.4)ml/h(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疗效确切。这对不能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医院,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后主要生理参数、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PaO2含量为(85.62±8.52) mmHg,PaCO2含量为(28.84±4.24) mm-Hg,RR数值为(25.63±1.54)bpm,HR指标为(124.65±12.54)mmHg,MAP数值为(75.54±12.63)mmHg,BH 数值为(2.36±0.14)mmol/L,护理质量评分为(82.35±4.21)分,护理满意度为80.00%(16/20);观察组患者PaO2含量为(96.25±8.62)mmHg, PaCO2含量为(37.24±7.24)mmHg,RR数值为(20.13±0.54)bpm,HR指标为(96.65±8.24)mmHg,MAP数值为(89.54±13.65) mmHg,BH数值为(1.06±0.07)mmol/L,护理质量评分为(96.45±2.11)分,护理满意度为100.00%(20/20)。两组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而言,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各项生理参数,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邱鲁宁 《临床荟萃》2010,25(3):217-217
患者,女,76岁,因发热、尿频、夜尿3~5次、尿色浑浊并有絮状物20余天,于2009年5月10日入院,既往“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余。体检:体温38.2℃,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双肾区叩击痛(+),两侧输尿管点压痛(+),双下肢水肿(±)。血常规:血红蛋白87g/L,红细胞3.09×10^12/L,血细胞比容0.27,白细胞14.0×10^9/L,中性粒细胞0.93。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白细胞4120个/μl,红细胞(+++),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硝酸甘油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例STEMI合并CS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给予大剂量硝酸甘油(100-300μg/min)静脉泵人。结果:3例患者经予大剂量硝酸甘油(100-300μg/min)静脉泵入约20min后,PCWP为10-14mmHg,CI3.0~4.5L/(min·m^2);1周内2例患者死亡。结论:STEMI合并CS在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下,积极给予大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6岁,消瘦。27年前因血压、肌酐升高,诊断为“尿毒症”于2012年11月18日入院准备行尸体肾移植术。入院查体:血压150~165/99~101mmHg(1mmHg=0.133kVa),肌酐810mmol/L,白蛋白30g/L、血红蛋白90g/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562例白细胞减少肿瘤患者,其中并发感染的患者共71例。采集感染患者的血液、痰液、穿刺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并发感染71例,感染率为12.63%。7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46%,革兰阴性菌占59.65%,真菌占7.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并给予保护性隔离、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出血护理、皮肤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发生口腔黏膜炎24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5d,白细胞升至(4.0~8.0)×10^9/L。认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危险阶段,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在骨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减少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对于节约用血减少或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与评估。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AHH联合CH,B组为对照组,二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A组患者在诱导后切皮前实施AHH+CH,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5ml/kg和复方氯化钠8ml/kg,同时用微量泵输注硝酸甘油0.5~1μg/(kg·min),MAP控制在60~70mmHg。B组输注复方氯化钠。观察记录术前,AHH后,术毕,术后24h的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PLT)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中记录输液量、输血量、失血量。结果与B组相比,A组失血量减少(P〈0.05),A组尿量增加。与B组比较,A组CVP升高(P〈0.01),心率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术前AHH联合CH能够维持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明显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为终极目标的早期达标治疗这一液体复苏手段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与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复苏使20例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达到CVP8—12mmHg(机械通气者CVP12—15mmHg),65mmHg<MAP<90mmHg;SmvO2>70%,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全身氧代谢、组织灌注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后,全身氧代谢指标:氧输送(DO2)有明显增加(P<0.01),氧摄取率(O2ex)显著下降(P〈0.05),而氧耗(vO2)变化不明显(P>0.05);液体复苏前vO2与DO2有显著正相关性(r=0.32,P<0.01),液体复苏后Vq与002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38,P<0.01)。组织灌注指标: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02)复苏后明显下降(P<0.01);存活组Pg—acO2液体复苏后有明显下降(P<0.01);死亡组虽然Pg—aCO2液体复苏后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迭标治疗能达到提高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氧输送之目的,但能否改善全身氧代谢本研究无法定论;早期达标治疗能改善组织灌注;为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必须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以23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30min和48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30min和48hHR、CVP、PCWP、CO、CI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病情好转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HR86±8.2次/min,较前(102.2±11.4次/min)明显下降(P〈0.01),CVP8.7±1.2mmHg,较前(11.9±1.6mmHg)明显下降(P〈0.01),PCWP(13.4±1.2mmHg),较前(19.1±1.4mmHg)明显下降(P〈0.01),CO4.50±0.67L/min,较前(3.23±0.42L/min)明显升高(P〈0.05),CI3.47±0.23L/min·m^-2,较前(2.32±0.87L/min·m^-2)明显升高(P〈0.05)。病情恶化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HR103±10.6次/min,较前(98±9.4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CVP13.2±1.2mmHg,与前(11.1±1.4mmHg)无显著差异(P〉0.05),PCWP25.8±4.2mmHg与前(21.5±4.5mmHg)无显著差异(P〉0.05),CO3.01±0.58L/min较前(3.35±0.38L/min)无显著差异(P〉0.05),CI2.18±0.82L/min·in^-2,与较前(2.58±0.42L/min·m^-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漂浮导管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4年8月收治了一例流行性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穿刺血液透析治疗后出现临床治疗护理中偶见的肢体挛缩。该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挛缩的肢体基本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9岁,以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9.8℃,脉搏32次/min,血压6/4kPa,呼吸深大,血肌肝114mmol/L,尿素氮42.2mmol/L,血小板6~8×109/L,血红蛋白11g/L,尿量100nd。观察患者神志不清、躁动、四肢频繁抽搐,立即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对症治疗。调整血压,使患者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偏移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微循环变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6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检测所有患者复苏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动脉血pH值、剩余碱、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同时根据28 d病死率将所有患者分成存活组(45例)及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后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氧化碳偏移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在接受液体复苏6 h后,MAP[(76 ± 13)mmHg vs.(68 ± 12)mmHg]、CVP[(12 ± 4)cmH2O vs.(10 ± 3)cmH2O]、CI[(4.1 ± 1.4)L/min vs.(3.6 ± 1.4)L/min]、剩余碱[(-5 ± 3)mmol/L vs.(-7 ± 4)mmol/L]、PaO2[(121 ± 16)mmHg vs.(111 ± 15)mmHg]及TcpO2 [(77 ± 11)mmHg vs.(62 ±12)mmHg]较复苏前均有显著升高(t = 3.701、2.552、2.071、4.459、3.647、7.084,P均<0.05),PaCO2 [(37 ± 6)mmHg vs.(39 ± 6)mmHg]、TcpCO2[(42 ± 12)mmHg vs.(49 ± 13)mmHg]、氧偏移度[(0.36 ± 0.16)% vs.(0.44 ± 0.13)%]、二氧化碳偏移度[(0.14 ± 0.12)% vs.(0.26 ± 0.19)%]及动脉血乳酸[(2.4 ± 0.7)mmol/L vs.(3.6 ± 0.6)mmol/L]较复苏前均显著下降(t= 2.171、3.103、3.080、4.238、10.030,P均<0.05)。存活组患者在液体复苏6 h后所测的PaCO2 [(35 ± 6)mmHg vs.(40 ± 5)mmHg]、TcpCO2[(41 ± 10)mmHg vs.(53 ± 11)mmHg]、二氧化碳偏移度[(0.15 ± 0.19)% vs.(0.34 ± 0.15)%]及动脉血乳酸水平[(2.2 ± 0.7)mmol/L vs.(4.6 ± 0.8)mmol/L]均较死亡组显著降低(t= 2.572、4.289、3.790、11.740,P均<0.05),存活组患者的PaO2 [(111 ± 19)mmHg vs.(95 ± 20)mmHg]及TcpO2 [(76 ± 9)mmHg vs.(60 ± 9)mmHg]均显著高于死亡组(t= 2.893、5.935,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二氧化碳偏移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95%置信区间为0.852 ~ 0.982。 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可动态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微循环灌注情况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于2008年7月25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一周入院,发现乙肝阳性5年余。查体:脾脏左肋缘下8cm可及,边缘钝、无触痛,质地中等,余未见异常。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24×10^9/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44×10^9/L,尿酮体(+),尿胆素(+),大便隐血(++),肝功能、血生化、血清蛋白电泳正常,胛13.7S,APTT 33.6s,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HBsAg(+)、HBeAb(+)、HBcAb(+)。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颈返流试验(HRT)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以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测定(PiCCO)联合容量负荷试验(VE)获取的心输出量变异度(ΔCOVE)为金标准,将ΔCOVE≥15%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反之为液体反应阴性。所有患者进行HRT和VE,获取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及每搏输出量(SV)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其中包括HRT 15 s和60 s的数据,并与ΔCOVE相比,获得相关性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T后ΔCOHRT、ΔSVHRT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结果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液体反应阳性组36例,液体反应阴性组24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HRT前基线值1相比较,液体反应阳性组中HRT后15 s血液动力学参数CVP、CO、SV显著增加[CVP:(8.9±2.1)cmH2O vs(7.8±1.9)cmH2O,CO:(3.7±0.7)L/min vs(3.4±0.7)L/min,SV:(30.2±6.2)ml vs(27.2±6.7)ml,P<0.05],而液体反应阴性组无显著变化(P>0.05)。HRT 15 s与60 s相比,心率、MAP、CVP、CO及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试验中,液体反应阳性组VE后MAP、CVP、CO及SV较补液前基线值2有所增加[MAP:(75.7±7.3)mmHg vs(72.0±7.6)mmHg,CVP:(9.1±1.5)cmH2O vs (8.0±1.8)cmH2O,CO:(3.8±0.7)L/min vs (3.5±0.6)L/min,SV:(30.2±5.6)ml vs (27.2±6.7)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ΔCOHRT、ΔSVHRT与ΔCOVE具有相关性(r=0.82、0.83,P均<0.01)。此外,HRT中,以ΔCOHRT=11.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03(95%CI:0.903~1.00,P<0.01),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7.5%;以ΔSVHRT=12.7%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0.03(95%CI:0.884~0.999,P<0.01),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 结论HRT利用自体输液原理判断容量反应性,是一种无创、操作便捷、较可靠的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梅莉芬  施建设  张诚华 《临床荟萃》2011,26(18):1586-1588
目的评价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对照组),CVP目标值≥12mmHg(1mmHg=0.133kPa)和试验组,ITBVI目标值≥850ml/m2。统计每例患者前5天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28天病死率。结果 ITBVI组前5天的液体入量明显少于CVP组,(16 567±971)ml vs(19 072±1 232)ml(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CVP组,分别为(5.05±1.67)天vs(5.94±1.38)天(P〈0.05),和(7.74±1.80)天vs(8.70±1.69)天(P〈0.05);28天病死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使用ITBVI指导液体复苏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1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6岁,已婚,因阴道出血伴贫血1个月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 )36.4℃、脉搏(P )96次/分钟、呼吸频率(RR )20次/分钟、血压(BP)105/60 mmHg。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0 g/L ,盆腔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完善术前检查,于2012年4月17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病理确诊为“宫颈平滑肌瘤”。术后的d1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癫痫发作,表现为牙关紧闭,双眼上吊,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缓解,意识恢复。间断发作3次,予“甘露醇、苯巴比妥钠”等降颅压、镇静、抗癫痫等对症治疗,急查头颅CT 结果显示大脑镰左侧旁出血性脑梗死,转至重症医学科。入IC U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0分,双瞳孔等大,直径3.0 mm ,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向左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Ⅰ级,肌张力减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5.07&#215;109/L、红细胞(RBC )4.28&#215;1012/L、血细胞比容(Hct)33%、血小板计数(PLT )335&#215;109/L。凝血系列: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 )25.5 s、INR(国际正常化比值)1.3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T )10.6 s、纤维蛋白原(FIB)2.96 g/L ,D-二聚体0.5 mg/L(正常小于0.2 mg/L )。患者自主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治疗1 d后患者意识改善,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 RI )+磁共振血管成像(M RV )检查,结果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左侧乙状窦及直窦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 皮下注射,q12h ,应用5 d 后停用;华法林5 mg/d起口服,维持INR于2.0~3.0,并配合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意识完全清楚,未再发作癫痫,左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可遵嘱动作,右侧肢体肌力Ⅱ级,顺利脱机拔管,病情稳定,转神经内科继续给予抗凝、降颅压、营养神经、肢体神经电刺激等治疗。治疗30 d复查头颅 M RI+M RV ,结果显示静脉窦血栓基本消失,功能区灌注改善。出院嘱其继续口服华法林,监测凝血功能,维持INR于2.0~3.0,配合肢体康复治疗。半年后复查头颅M RI+ M RV ,结果显示静脉窦再通,无新发梗死灶。患者未再发作癫痫,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生活可自理,停用华法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9岁,农民,主因言语不利5 d,少尿1 d于2014年9月27日入院,入院前5天患者出现言语不利,诊断为脑梗死,于家中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逐渐好转,于入本院前一天,患者输液时,误将白开水约300 mL 输入体内,即出现寒颤、高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温达41℃,尿量明显减少(3 h 尿量50 mL),伴有皮肤湿冷,双足瘀斑,患者病情危重,转本院继续治疗。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7~8年。入本院查体:T 367℃(给予退热治疗后),P 109次/min, R 28次/min,BP 157/97 mmHg (1 mmHg =0133 kPa), SPO2100%(未吸氧状态下)神志模糊,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音,心率10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足部发绀,指凹性水肿。辅助检查(2014年9月28日):血气分析电解质:pH 736,PCO227 mmHg,PO257 mmHg,BE -92 mmol/L。血常规:白细胞2296×109/L,中性细胞比率913%,血小板12×109/L。PCT 168 ng/mL,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168 U /L,谷草转氨酶29 U /L,白蛋白332 g/L,直接胆红素39μmol/L,间接胆红素27μmol/L,尿素2853 mmol/L,血肌酐2543μmol/L;乳酸463 mmol /L。心肌酶:肌酸激酶5849 U /L,肌酸激酶同工酶136 U /L。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抗感染治疗,转入 ICU 后患者尿量10 mL/h,给予患者静脉泵入乌司他丁(50000 U /h),并且给予患者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治疗1周后尿量达到1600 mL/d,血常规:白细胞1141×109/L,中性细胞比率824%,血红蛋白89 g/L,红细胞393×1012/L,血小板114×109/L。肾功能:尿素1103 mmol/L,血肌酐853μmol/L,血尿酸162μmol/L,停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继续应用静脉泵入乌司他丁,入院第15天停用乌司他丁,拔出气管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下指导液体复苏在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以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前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6 h的CVP、MAP、ScvO2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CV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PICCO监测技术利于改善复苏效果,快速纠正休克状态,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