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3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4例(80.00%),腹痛65例(50.00%),压痛及反跳痛64例(31.05%);血常规:白细胞(W BC)≥10×109/L 80例(61.82%),中性粒细胞≥0.70 83例(63.07%);腹水检查白细胞总数≥0.5×109/L 46例(35.38%),PMN计数≥0.25×109/L 48例(36.92%),PMN比值≥0.50者97例(74.61%)。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5例(19.23%),共分离细菌34株,大肠埃希菌占42.86%;治愈、好转79例(60.77%),恶化、无效51例(39.23%),自动出院8例(6.15%),死亡43例(33.07%)其中19例死于严重的肝肾综合征。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比较可靠的参数,腹水培养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作者曾报道一组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并发SBP病例.其腹水比重和总蛋白含量远未达到渗出液的诊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扩大收集病种范围,重点分析腹水总蛋白含量及其与合并SBP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细菌培养、腹水细菌培养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里急后重;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戳£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结论判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因体质、肝功能差,耐药率高,故其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56例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重症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其临床表现差异大而易造成漏诊。本研究总结了 87例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经验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 87例男 81例 ,女 6例 ,年龄 15~ 70岁。诊断标准为 :①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 ] ;②符合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即 :腹水白细胞 >0 5× 10 9 L ,多形核白细胞 (PMN) >5 0 % ;若白细胞 >0 3× 10 9 L ,PMN >5 0 %结合临床诊断 ;腹水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可确诊。 87例病人中 ,不规则发…  相似文献   

6.
失代偿肝硬化和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较为常见。长期认为,大量腹水是发生SBP的基础,而原无腹水的病毒性肝炎并发SBP者文献少有报导。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 36例,其中8例并发SBP前没有腹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金兰 《现代医学》2004,32(5):342-342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87例经腹水常规及腹水细胞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就可确诊 ,当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 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ritonitis,SBP)的常见致病菌和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120例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本组病例的腹水细菌培养,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以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率高,根据药敏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4.29%。对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或呱拉西林等,克雷伯杆菌首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或呱拉西林等。  相似文献   

9.
黄江莲 《华夏医学》2005,18(5):753-75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并发SBP的原因很多,腹水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条件。国外报道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率为10%~25%,国内报告为3.1%~20%,短期内病死率高达50%~78%。因此,如何治疗和护理是降低肝硬化并发SBP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70例严重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0例肝病患者中21例(30.0%)有发热,19例(27.1%)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48例(68.6%)腹水白细胞>250×106/L,59例(84.3%)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2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31.4%)。共分离细菌22株,包括7种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1.8%,革兰阳性菌占18.2%。结论肝病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第3代头孢菌素、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
陈世奇 《当代医学》2012,(28):35-3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观察组)和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并发SBP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9.6%,略高于对照组的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血压变化,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死亡率为2.2%.结论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应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腹腔穿刺腹水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对症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控制腹膜炎,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134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腹腔内注射用药在SBP中的应用价值,减少SBP危险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4例病人来自2000年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内毒素血症后,可加重肝脏损害,诱发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肝硬化病人的预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和重型肝炎腹水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所遇的63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预后。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7例(70.9%),腹胀149例(98.7%),腹痛80例(53.0%),腹部压痛109例(72.2%),腹泻52例(34.4%)。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71例(47%)。血常规WBC〉10×10^9/L 53例(35.1%),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112例(74.2%),WBC〈4×10^9/L 30例(22.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0.25×10^9/L有145例(96.0%)。54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阻性(35.8%)G^+菌19例(33.3%)。治愈、好转82例(54.3%),无效、恶化54例(35.8%)。结论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大部分感染中毒症状典型,腹水中PMN计数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腹水培养G^+菌比例上升,并发症多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以探讨本病的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对50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经腹水常规检出病原菌的34例进行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16株,分离出对抗生素高敏、中敏和不敏感三种情况。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人如注意到病原菌、抗生素的选择和早诊、早治,则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③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多见,发热次之,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较少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27.7%,以C-杆菌为主,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发现部分耐药致病菌只对亚胺培南、多肽类等抗生素敏感,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9例(60%),好转20例(31%),无效6例(9%),总有效率为91%。④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及时行腹水检查,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MN绝对计数≥0.25×109/L),早期治疗。一般选择头孢三代等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存在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需动态观察腹水PMN绝对计数,重视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