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739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心血管类药物ADR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从1998年~2001年4月公开发行的国内70余种医药学期刊中收集到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个案776例,其中符合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的739例,按照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共涉及人体7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所占的比例最大(29.8%);涉及相关药物六大类,以ACEI类药物较为常见(230例);重度不良反应46例,死亡15例,死亡占2.03%;51岁以上年龄组的不良反应(78.9%)高于其 他年龄组;口服给药(65.5%)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的比例高。结论:心血管类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合并用药及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2):341-34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上报的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以及涉及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等因素。结果: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段在18~40岁患者占41.4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中抗感染药物占36.52%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构成比分别占13.91%和10.14%,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55.65%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占26.38%仅次于静脉滴注;累及消化系统占56.52%显著高于其他脏器和系统,累及心血管系统占24.93%仅次于消化系统。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予以全面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与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医院临床药物咨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  滕家良 《中国医药》2012,7(11):1447-1449
目的 对临床药物咨询进行分析,总结药物咨询特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1年1358例临床药物咨询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用药咨询药物的类型,咨询药物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70 ~80岁有428例,占总数的31.52%;咨询的药物中心血管药物占主要部分有804例,占总数的59.20%;咨询内容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居多有286例,占总数的21.06%,其次是药物的合理化选择263例,占总数的19.37%;联合用药233例,占总数的17.16%.结论 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精神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探究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结果:本次调查中的200例患者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146例,所占比例为73.00%;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26例,所占比例为13.00%;应用情感稳定剂治疗的患者20例,所占比...  相似文献   

5.
2002~2003年4种药学类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文兵 《医药导报》2006,25(2):170-17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3年国内4种药学类期刊报道的37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34.77%,中药致不良反应占17.00%、神经系统用药占8.36%、心血管系统用药占7.01%、消化系统用药占5.93%。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213例(占57.41%)。结论审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姜成丽 《中国药房》2001,12(5):296-297
目的 :探讨含苯丙醇胺 (PPA)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9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含PPA药物致不良反应120例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含PPA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中 ,心血管系统反应66例 (占55 6 % ) ,神经系统反应13例 (占10 8 % ) ,过敏反应29例 (占24 2 % ) ,其中4例 (占3 3 % )致过敏性休克 ,1例 (占0 8 % )严重过敏致死 ;A型反应89例 ,B型反应31例。结论 :含PPA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殷立新  赵智  亢泽坤 《中国药师》2000,3(6):358-359
阿司咪唑(astemizole,AST)为选择性H_1受体拮抗剂,由于具有长效且无中枢镇静作用的特点,在临床广为应用,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现对国内文献报道的AST不良反应52例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52例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45~56岁,其中心血管系统13例,占25%;神经系统3例,占5.77%;过敏反应25例,占48.08%;其不良反应11例,占21.15  相似文献   

8.
陈松 《北方药学》2018,(3):189-190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集的91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显示:男性461例,女性450例,男女之比为1.24:1;静脉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775例,占85.0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465例,占39.51%;中药制剂415例占35.26%,位居第二;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多见,占53.46%;ADR报告分类多为一般,893例占98.02%;已知严重和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8例,占1.98%.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抗菌药物仍是主要引起ADR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有增长的态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等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涛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36-2137
目的:分析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7.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1.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8.1%。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34.1%;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47.4%,护士呈报最少,占2.2%。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目的 :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各自特点 ,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中 ,抗生素引起的占46 19 % ,神经系统用药占15 92 % ,心血管系统用药占5 18 % ,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占1 76 % ,抗恶性肿瘤用药占1 99 %。2663例中死亡210例 ;青霉素占过敏性休克致死的30 16 % (19/63) ,别嘌呤醇占皮肤变态反应致死的40 % (12/30) ,庆大霉素占肾损害致死的47 82 % (11/23) ,复方新诺明占肝损害致死的27 22 % (5/18)。结论 :审慎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服用药品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的种类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00例中有182例口服给药导致不良反应,占比91.00%;18例为注射剂导致,占比9.00%.引发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8%.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2%(240/646),为最多;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75例).致死病例35例(5.4%),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做到合理用药,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11年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传 《安徽医药》2012,16(11):1713-171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该院收集到的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43例(占65.15%),男性23例(占34.85%),且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有58例(约占87.87%)。引起不良反应的的药物中多为生脉注射液(13例),参麦注射液(13例),注射用双黄连(12例),痰热清注射液(6例)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最高的为全身性损害,有31例,约占38.75%,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有12例,约占15.00%。结论辩证看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 ,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 8 %。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 ,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 2 % (240/646) ,为最多 ;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 (75例 )。致死病例35例(5 4 % ) ,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 :做到合理用药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 ,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喉头水肿是呼吸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喉部粘膜下组织水肿,使气道阻塞,患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发绀、烦燥不安、吸气时出现喉鸣音、严重者完全失音,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水肿;其诱因很多,可为药物、食物、昆虫螫咬,吸入物(如花粉,某些化学气体)[1] 。药源性喉头水肿中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草药的发生率居前2位;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且其发生与年龄无关 [2] ;一般发生时间较短,30min内发生占72.0% [3]。我院不良反应中心通过环境、饮食、口服药物等排除,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这两例不良反应应属静脉滴注12种复合维生素引起的药源性急性喉头水肿;  相似文献   

16.
管玫  吴锐  金朝辉  王芳芳  唐尧 《中国药房》2006,17(7):526-528
目的:了解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2种医药期刊报道的减肥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462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拟5-羟色胺食欲抑制药引发的ADR较多,占总例数的36.36%;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以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53.68%;预后的死亡率,占总例数的18.61%。结论:减肥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减肥药物的用药指导及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某院消化内科病房40例药物性肝损伤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发生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消化内科病房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每例患者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可疑药品使用情况、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处理情况,并进行临床分型,将所有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药物性肝损伤病例40例,其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45岁的中老年患者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0%;中草药和中成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共有25例,高达62.5%,其他依次为抗感染药物、免疫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抗痛风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33例(82.50%)患者用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在5~90 d.39例患者从停药开始到肝损伤发生的时间≤15 d,只有1例肝血管损伤型超过30 d.32例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8例由土三七导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症无法逆转,留下后遗症.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推动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工作,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药物滥用,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曹芳  周燕娥 《中国药房》2011,(10):917-919
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以有效预防和减少ADR的危害,提高ADR的监测能力。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药学文摘》收录的抗菌药物致ADR文献进行检索。通过Excel电子表对发生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例数居前10位药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报道篇数1249篇,病例656例,涉及药品123种。以头孢菌素类(18.90%)发生例次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16.16%)、青霉素类(14.1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81.10%);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6.31%)和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4.63%);左氧氟沙星的ADR发生率最高(89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致ADR的重视和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