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及外伤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性溃疡一直是临床的挑战与治疗难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广泛用于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治疗,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我科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联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自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常规换药处理溃疡愈合慢,复发率高,疗效欠佳。负压封闭引流是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通过引流管和敷料负压作用于创面的一种新型伤口引流技术。我们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坏疽是由于下肢中小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导致的严重感染,由于感染等因素破坏组织严重,糖尿病肢端坏疽截肢率高达38.1%~75.0%.1,2 近年来兴起的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技术,具有促进坏死组织、细菌清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我们将此技术试用于1例强烈要求保肢的糖尿病坏疽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干预,术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感染。可导致下肢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严重者可因下肢坏疽而导致截肢、生活能力丧失和死亡。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较困难,预后不佳,为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8例采用综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与2013年4月之前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及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足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2],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之一,其发病率高、愈合率低、组织活力差,且感染不易控制,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随着溃疡的不断发展,严重者则需要截肢,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3-4]。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坏死性筋膜炎(NF)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坏死性筋膜炎(NF)伴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均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生命支持的同时,给予早期清创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进行创面引流,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感染控制良好,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稳定后,利用真空辅助闭合(VAC)技术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或各种皮瓣成形术修复创面。结果:29例患者中,2例死亡,27例痊愈;无1例截肢。结论:早期NPWT治疗NF合并脓毒性休克,具有充分引流、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修复创面,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国际压疮防治顾问学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inel,NPUAP)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持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4例NPUAP 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住院后创面行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采用VSD对创面进行封闭引流,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对症、支持等治疗及护理。结果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在VSD治疗后的创面面积为(39.11±9.57)cm^2,较治疗前的(137.9±32.24)cm^2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VSD还能够显著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刺激毛细血管增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结论采用VSD治疗3、4期压力性损伤可显著缩小创面,促使创面血管再生,加快肉芽姐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26例,根据创面修复方式分为A组:植皮+VSD治疗组,共11例;B组:传统打包植皮组,共7例;C组:游离减张缝合组,共8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来探讨VSD技术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组与B+C组植皮区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皮片坏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修复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植皮+VSD技术封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创面,能最大限度扩大切除范围,减少供皮区创伤,提高皮片成活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未发现增加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足部等处,因此也称为糖尿病足,但也有因皮肤外伤等原因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由于血管和周围神经等病变常导致皮肤营养不良,出现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的情况,易并发感染,创面修复自愈能力差,继发难愈合的溃疡,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取综合序贯治疗:清创、VSD、VAC、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植皮修复等方法治疗1例复杂难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整形外科治疗技术修复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慢性巨大皮肤软组织创面患者76例,均给予整形外科治疗技术,检测创面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结果 皮片移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皮片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在慢性难愈性压疮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难愈性压疮创面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SD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VSD组患者采用VSD技术,并联合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的创面愈合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和细菌培养情况,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SD组治疗后2周、4周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合并感染例数高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SD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VSD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表明,VSD治疗组患者细菌阳性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性难愈性压疮创面实施VSD技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0岁,既往有大动脉炎病史10年,下腹、小腿反复发生坏死性溃疡,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积极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及灌洗后创面进行性扩大并伴有发热,活检病理符合嗜中性皮病,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引流在拉网式植皮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因皮肤恶性肿瘤行植皮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VSD负压引流者20例为观察组,传统碎纱加压包扎者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换药时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总花费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换药次数及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换药时疼痛指数及视觉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瘢痕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碎纱加压包扎,VSD负压引流在植皮的后期恢复疗效总体较佳,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植皮术后应用美国KCI公司新型负压封闭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19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定期换药控制感染后,清创行游离自体皮片移植,根据术后不同处理情况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采用新型KCI负压海绵材料覆盖在植皮术后创面上,对照组(9例)采用传统换药处理,实验组外接(8~11)kPa的中心负压,应用间歇性循环低压吸引的方式(负压治疗8min,间歇2min),治疗后观察皮片的成活情况和成活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长,创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片成活率较高,但比较无差异[90.0%VS 77.8%,P0.05];实验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显著(10.0%VS 55.6%,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显著[(19.6±5.7)d VS(33.4±6.8)d,P0.05]。结论植皮术后应用KCI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下肢溃疡能提高移植皮片存活率,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二期减张缝合治疗巨大皮肤表皮囊肿并发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入选标准,收集至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性病科住院的巨大皮肤表皮囊肿并发感染患者20例,给予抗生素及手术清创后,均行2次负压引流治疗,后期创面行二期减张缝合。结果 20例患者囊肿最长直径平均为(6.09±0.63)cm,平均住院时间为(17.55±4.37)d,创周红肿在第1次负压引流治疗后明显消退,二期减张缝合后伤口愈合可,均择期拆线,治愈率为100%。两次负压引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为(2.25±0.64)分、(1.45±0.51)分,疼痛程度能被患者所接受。结论负压引流联合二期减张缝合可用于治疗巨大皮肤表皮囊肿并发感染患者,有效缩小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慢性损伤使骨和筋膜封闭的区域内压力增高,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以及局部缺氧造成组织坏死,引起骨筋膜间室内软组织、神经和血管的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导致神经、肌肉组织坏死及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导致截肢.1881年Volkmann [1]首先报道了此病.本病易发生在筋膜或骨性结构弹性较小的骨筋膜间室,小腿和前臂较多见.现针对我科一例骨筋膜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的皮肤护理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供血不足、皮肤坏死溃疡、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随着糖尿病发生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足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糖尿病的学者注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大大降低了截肢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7岁。右足跟黑色斑块40余年,反复破溃渗液半年。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皮肤黑素瘤。入院后予相关术前检查,未发现明确肿瘤转移。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行右足跟皮肤黑素瘤扩大切除术,术中行多点病理监测,显示创面无肿瘤组织残留。术后创面予封闭负压引流(VSD),待肉芽组织增生良好后行二期游离植皮修复。经治疗,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外形及功能基本保留完好。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0.
梅毒可以促进HIV的传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导致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和未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的疾病过程不同.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可有一些不典型和较严重的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加速,梅毒血清反应假阴性和经充分治疗后血清复发率及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失败率均较非合并HIV感染的梅毒增高.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累及心血管的时间缩短,神经梅毒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