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经综合化学处理的新生小羊骨松质(CB)结合,制备成新型复合异种骨.将其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复合异种骨移植后,术后各时期移植区成骨活跃,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呈强阳性染色;而单纯松质骨组移植区新骨形成少,染色浅淡,从而证实,rhBMP—2对复合异种骨内新骨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新型复合异种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陶瓷样异种骨的制备及复合骨髓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寻找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将市售新鲜猪肋骨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得类似人骨的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的陶瓷样异种骨(CXB)。用CXB与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混合培养;用CXB与自体红骨髓(BM)复合移植于兔的骶棘肌内,经相差显微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CXB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附着及增殖无不良影响,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CXB加BM植入肌内后第2周开始成骨,并随时间而增加。至24周时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其新骨生成过程与羟基磷灰石(HA)加BM复合移植相似,但其降解快,形成典型的松质骨结构早,而单纯植入CXB则无新骨形成。探讨了复合移植的成骨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将RBX、牛BMP、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羟基磷灰石移植建立4组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2、7、14、28、42天取鼠脾细胞培养上清,3H-TdR掺入法检测体内植骨及体外同源抗原刺激后IL-2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各组移植后2天体内IL-2均一过性升高;7、14天RBX、牛BMP组显著降低;体外抗原刺激3H-TdR掺入CPM值明显降低,且与抗原量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RBX移植对T淋巴细胞和IL-2诱导CTLL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可能对IL-2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术后2天各组IL-2普遍升高可能与手术局部刺激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对RBX移植后既能成骨又不发生明显免疫排异的机理提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
陶瓷样异种骨复合骨髓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陶瓷样异种骨(CXB)与骨髓(BM)复合移植的成骨作用。方法将CXB与BM复合及单纯CXB植入兔的骶棘肌内,术后2、4、8、12、16及24周取出植入材料作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CXB与BM复合植入后2周开始有软骨和新骨生成,以后软骨逐渐钙化成骨,8周时出现髓腔,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生成增多,成骨更为典型。而单纯CXB植入后无新骨或软骨形成。结论CXB与BM复合移植通过骨传导、骨诱导及提供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而成骨,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望在临床上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块形重组合异种骨修复犬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卓荆  王茜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63-366,I003
为使异种骨种移植应用于骨干节段性骨缺损治疗。作者将经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骨块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形成块形重组合异种骨,通过犬桡骨干中上段20mm,骨-骨膜缺损修复模型,综合评价MRBX修复大型动物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只成年犬左侧桡骨节段性骨骨膜缺损处理MRBX,右侧不做修复,为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6.
复合异种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骨缺损一直是矫形外科的一大难题。自体骨是公认的理想植骨材料 ,但患者要遭二次手术的痛苦 ,且其数量有限。异体骨的来源受限 ,并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异种骨来源广 ,价格低 ,可避免使用异体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但移植后发生的剧烈免疫排斥阻碍了异种骨移植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成骨物质研究的深入 ,诞生了复合异种骨。本文就目前异种骨材料与骨诱导成骨物质复合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异种骨材料的概述1.1 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刘玮[1] 等首次发现皮质骨抗原性主要位于骨细胞和哈佛氏管内皮上 ,而骨基质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并利用小鼠股部肌袋模型检测其成骨活性。方法 将牛骨源性的骨形囊发生蛋白(BMP)与大块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组装、复合成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将块骨重组合异种骨,块型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及新鲜牛松质骨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通过光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及检测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三种植入物在体内引起的组织反应,观察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异位成骨及骨诱导能力。结果 植入块型重组合异种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 的异种骨(rhBMP2/BCB) 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rhBMP2 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1.5 cm 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比较单纯rhBMP2/BCB移植、rhBMP2/BCB 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及rhBMP2/BCB 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1) 单纯rhBMP2/BCB 移植,可在16 周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修复机制与过程和重组异种骨相似;(2)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8 周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3)rhBMP2/BCB与游离骨膜联合移植,在骨缺损修复早期( ≤12 周) ,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优于单纯rhBMP2/BCB移植,约在12 周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rhBMP2/BCB与带血运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多孔磷酸三钙(tricalciumphosphate,TCP)与自体红骨髓(bone-marrow,BM)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TCP-BM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21例,其中肿瘤性骨缺损17例,陈旧性骨折骨缺损4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术后6周,植入人工骨与周围骨组织界面间已有明显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组织愈合成一体。随访1~3年,结果显示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明显,效果满意。TCP-BM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双重成骨作用,能促进新骨形成和加快骨缺损修复,是治疗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小牛骨松质化学处理以消除其抗原性,后作为载体结合牛BMP复合移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结果表明:重组合过程使BMP的诱导活性大大提高,仅含0.5mgBMp的重组合异种骨即能在小鼠肌肉内诱导骨软骨组织发生,而单独植入相同剂量的BMP或松质骨载体均无此活性.认为异种骨松质用做BMP的结合载体是最佳选择,二者复合移植不仅避免了异种骨移植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且浓缩了植骨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冻干同种异体骨和冻干异种骨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8只中国大白兔一侧桡骨造成1cm骨缺损,随机分为同种异体骨组和异种骨组,每组24只,分别植入两种移植骨,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进行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术后4周异种骨组的X线片,Gary X线评分与同种异体骨组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后8周同种异体骨组组织学检查以及组织学评分与异种骨组有统计学差异,在其他时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冻干异种骨具有很好的成骨效果,可以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以研究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功能变化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RBX移植后2天IL-2升高是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所致的应激反应;(2)术后7~14天RBX、bBMP对IL-2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8~42天回升:(3)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主要是BMP所致,经处理的牛板质骨粒不具免疫源性。提示:RBX移植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BMP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使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因而降低厂细胞免疫水平,BMP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兔疫调节因子。实验结果对RBX移植既能成骨又不发生明显的免疫排异的机理是一种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一期植骨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以重组合异种骨为载体,采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和庆大霉素———明胶包裹2种方法制成复合植骨材料,以小鼠肌袋法分别观察此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和体内药物释放特性。结果:2种复合材料的成骨活性均与单纯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差别(P>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成骨活性好(P<001)。2种复合材料均于3d内骨粒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庆大霉素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12h时在软组织中分别产生1656μg/ml和3045μg/ml的高浓度。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有较好成骨活性和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gentamicin-reconstiuted bone xenograft-composite,G-RBX-C),为临床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具有高效骨诱导及骨肟导能力的重组合民种骨作为载体,复合庆大霉素制备庆大霉素后组合异种骨复合体,并对其体内药物释放特性、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及骨缺损修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 体内药物释放试验显示:G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用自体红骨髓浸渍移植骨有助于移植骨的成骨作用。实验说明经过制备的异种骨可能是骨髓细胞成骨的一种良好介质。作者报告了异种骨加自体红骨髓复合体(Composite Xenograft-Autografts,以下简称 CXA)移植在临床的首次应用。最合适的异种骨是 Kielbone 加上从自体髂骨穿刺吸取的红骨髓,浸渍后进行移植。Kielbone 是商品名称,系从刚杀死的小牛取得的部分去蛋白的骨。小牛骨用水洗净,以过氧化氢处理,使有机质氧化变软,然后再以脂肪溶剂处理,丙酮干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介绍自体骨膜骨髓复合移植修复少儿委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抽取自体髂骨骨髓,自然形成凝块后植入骨缺损处,自体胫前骨膜切片1~2mm^2邮票状,均匀植入骨髓凝块中。结果 随访4~10个月,术后1个月新生骨形成,术后3~4个月14例骨缺损处新生骨骨密度与周围组织一致,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和肢体负重功能。结论 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复合移植,成骨能力强,方法简便,是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治疗节段性骨缺损新方法-新型重组合异种骨(NRBX)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NRBX;并将之与带血循环骨膜联合移植修复兔桡骨干1.5cm缺损,通过X线、生物力学、骨密度、组织学等检测手段,对该联合方法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与单纯NRBX移植方法对比。结果 ①单纯NRBX移植,可在16周使节段性骨缺损基本修复,其机制与过程与重组合异种骨(RBX)相似;②NRBX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仅用8周即可修复骨缺损,其修复机制与骨折修复相仿,包括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机制。结论 上述二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以NRBX与带血循骨膜联合移植较为理想,该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BMP-2基因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GEB)。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2.5cm长)模型,采用5种方法修复。A:GEB加带血管蒂骨膜移植;B:GEB加血管束植入;C:GEB加游离骨膜移植;D:GEB;E:单纯支架。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测定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A组血运建立最快,B组血管束早期即发出分支向移植骨内长入,C组4周时游离骨膜成活并发出微小血管,D组在BMP-2基因诱导下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E组,12周时骨缺损部分修复,但中央区成骨不良,而E组12周时形成骨不连,缺损区内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细胞成活率、生物力学性能、VEGF表达水平等方面,均表现为A〉B〉C〉D〉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骨联合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长段骨缺损,既提供了血运,又提供了有效的成骨诱导因子,是治疗长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其中,带血管蒂骨膜联合移植修复效果最佳;血管束植入法血供重建较快,方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2 / BCB) ;将 4周龄雄性 BAL B/ C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rh BMP- 2 / BCB骨粒 ,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BCB骨粒 ,术后 7、14及 2 1天取材 ,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 BMP- 2 / 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实验组术后 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 ,14天形成编织骨 ,2 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 ;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 2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BMP- 2 / 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 ,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0.
人骨膜间质干细胞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骨膜间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方法将幼儿骨膜分离培养后获得的骨膜间质干细胞悬液,移植于裸小鼠两侧背部皮下及老年股骨颈骨折处,观察并验证新骨形成。结果移植后第11天肉眼可见皮下结节,第4周其直径为2~7mm(平均3.6mm)。组织学检查证实结节为结缔组织包裹的骨小梁球;人类特有的载脂蛋白B基因(apoB基因)的PCR实验以及抗人类组织沉淀素反应均为阳性。注入无完整活细胞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冻融液及培养液的两组裸小鼠皮下均未见结节形成。从患者取出的新骨作组织学及PCR检查显示,新骨apoB基因有两条电泳带,即含两个个体产物。结论裸小鼠皮下新骨结节含有人类细胞,移植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可直接成骨;异体移植细胞与宿主骨细胞可能共同成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