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炎痛对创伤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贲门癌行全胃切除引起的中等程度创伤病人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了全肠外营养(TPN)或TPN加消炎痛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单纯TPN相比,TN加消炎痛后体温升高程度和应激激素释放均减少,C-RP等应激蛋白合成增加,蛋白质分解代谢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消炎痛与TPN联用可以明显改善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30例严重脑外伤病人(GCS4-7)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人,一组在外伤后第一天开始用全肠外营养(TNF组),另一组用传统延迟性的肠内营养(EN组)。比较两组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在外伤后10天内两组病人热捅和氮摄入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PN组平均每天摄入热能、氮,TPN组无一例死亡,而EN组死亡3例;肺部感染发生率TPN组为40%,EN组为66.7%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加肠外营养对肝硬化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生长激素 (GH )加肠外营养 (PN)对肝硬化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 12例肝硬化病人进行 GH加 PN治疗 (试验组 ) ,并以单纯 PN治疗作为对照 (对照组 )。检测治疗前后各时相点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N)及前白蛋白 (PA)水平 ,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治疗后各时相点的血清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 ,但试验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 Alb在治疗后 7天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TFN和 PA在治疗后 5天及 7天均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GH联合应用 PN在肝硬化病人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明显优于单纯 PN治疗。  相似文献   

4.
左旋肉碱具有加速脂肪氧化供能的作用,但其对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病人血脂代谢的影响如何,尚少有报道〔1〕。对此作者进行了针对性研究。1资料与方法1.1分组腹部外科择期大手术后需肠外营养支持病人共48例,除外高血脂症及代谢异常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对小儿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需静脉营养(PN)组:60kcal·kg~(-1)·d~(-1)大手术患儿22例;生长激素(GH)组,0.2IU·kg~(-1)·d~(-1)12例;对照组10例.结果:氮平衡术后GH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蛋白质动力学观察,总体蛋白质合成率G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快速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前白蛋白、转轶蛋白)术前二组无差异,术后GH组明显较对照组增高.总之,GH在小儿术后低热卡PN中发挥了明显氮保留和促蛋白质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监测55例TPN治疗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免疫功能及矫正胎龄40周时行为发育情况,并与25例未行TPN的早产儿对照分析。【结果】TPN治疗组体重增长快、体重日增长及治疗后体重高于对照组,TPN治疗后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查无明显异常,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PN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神经的发育,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低热卡肠外营养对术后病人代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等氮量不同热卡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手术创伤病人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53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标准热卡组27例,低热卡组26例,术后1~7天进行等氮量不同热卡的肠外营养支持。监测术前3天,术后第1、3、7天体温、血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4小时尿尿素氮和尿肌酐的排泄量和应激代谢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体温、血糖、应激代谢相关激素、尿尿素氮和尿肌酐排泄量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第3天,两组体温、血糖、尿尿素氮和尿肌酐排泄量、胰岛素、醛固酮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相比低热卡组升高水平较低(P<0.05)。术后第7天,低热卡组除24小时尿素氮和尿肌酐排泄量仍较术前高(P<0.05)外,体温、血糖及应激代谢相关激素恢复到术前水平。标准热卡组血糖、尿尿素氮和尿肌酐排泄量、胰岛素和醛固酮水平仍较术前升高(P<0.05),与低热卡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激素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中重度手术创伤病人,提供20Kcal·kg-1·d-1左右的非蛋白热卡,更符合其代谢特点,有利于创伤应激反应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手术创伤大、病情危重及化疗病人行TPN支持,均用双能源供能,“全合一”形式输注。总热能按83.7-146kJ/kg.d计,脂肪占30%-50%,氮量0.13-0.24g/kg.d。有以下体会:(1)适宜的TPN支持能使危重病人渡过凶险而漫长的病理过程,提高治愈率(2)营养支持是癌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化疗合用可使肿瘤单位时间内对化疗敏感的增殖细胞百分离增多,提高疗效果;(3)对肠瘘  相似文献   

11.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胃癌病人随机平分两组:E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T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另取15例同期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胆囊结石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d分别检测各组C3、C4、CRP及TNF-α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术前30例胃癌病人的C3、C4、CRP及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d,EEN组的C3、C4、CRP及TNF-α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排气时间与TP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EN比TPN更能降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全肠外营养的肝胆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肠外营养是当代外科四大进展之一。随着在医学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注意。本文就长期全肠外营养引起了肝胆并发症(包括肝功能障碍,肝脂肪变性,胆汁淤积,慢性肝病,胆泥和胆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循环全肠外营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循环全肠外营养(C-TPN)是指营养液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内输入,适用于需长期接受TPN治疗,且心血管功能能够耐受大量液体在循环期内输注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病等。有资料报道,C-TPN更有益于蛋白质合成,能减少持续TPN(S-TPN)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与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大手术术后患者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拟实施外科大手术(四类以上手术)熏APACHE-Ⅱ评分>7分的患者3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3组熏A组穴n=10雪押肠外营养治疗与生长激素穴金磊赛增雪联合治疗组(PN+GH)鸦B组穴n=10雪押肠外营养治疗组(PN)鸦C组穴n=10雪押正常补液组。其中A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连续7d。结果术后8d内,B、C组患者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血清白蛋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维持较低水平,A组在术后5d机体开始恢复氮平衡,血清白蛋白与IGF-Ⅰ水平逐渐上升,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大的外科手术打击后,单纯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要素不能被机体有效的利用,GH能够提高机体对肠外营养要素的利用率,促进机体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9例烧伤总面积平均为42%,Ⅲ°面积平均为26%的病人,应用18F氨基酸作为氮源,进行全肠外营养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氮/热卡比例下,大部分病例(7/9)可获得正氮平衡.2例病人未获得正氮平衡,说明营养支持的效果除烧伤面积,深度,还有其它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精氨酸增强TPN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16);②AP组(n=16);③AP+TPN组(TPNs组n=16);④AP+TPN+精氨酸组(TPNa组n=16)。分别于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第1及第5天剖杀每组8只大鼠取材,检测肠粘膜一氧化氮(NO)、丙二醛、蛋白质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天及5天时,AP组肠粘膜丙二醛焦点量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显著升高;5天时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而门静脉血细菌移位率明显升高。与TPNs组比较,TPNa组1天时肠粘膜NO含量即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移位率显著降低;5天时肠粘膜NO与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肠粘膜  相似文献   

17.
肠外营养时脂肪乳剂的代谢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除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外 ,还为机体提供了生物膜和生物活性物质代谢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而且可以防止或纠正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目前 ,临床上实施肠外营养时 ,人们往往注重脂肪乳剂可提供多少能量以及在能源物质中所占的比例 ,但对脂肪乳剂在循环、组织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监测脂肪乳剂代谢的方法却较少关注。1 脂肪乳剂的代谢过程脂肪乳剂是按照乳糜微粒的结构设计的 ,乳糜微粒中间是含甘油三酯、维生素E、K及胆固醇酯的核心 ,外周由磷脂及游离胆固醇构成 ,其直径在…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为对比,评价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国外文献Pubmed数据库,同时检索国内文献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组比,EN组可提高胃癌全胃切除术的血红蛋白[WMD=3.66,95% CI(1.21,6.11)]和转铁蛋白含量[WMD =0.22,95% CI(0.13,0.31)],缩短术后住院时间[WMD=4.95,95% CI(-6.54,-3.37)],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OR=0.38,95% CI(-6.54,-3.37)]. 结论:采用EN对全胃切除术后进行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全肠外营养对老年大肠癌病人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全胃肠外营养(TPN)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为抢救危重和重度创伤病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但是,TPN治疗同任何治疗一样,亦有一定的并发症。本文就TPN治疗中2例并发胆囊炎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⒇1病例介绍例15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