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梅丸源于医圣仲景的《伤寒论》,主治蛔厥证及下利。笔者近年将乌梅丸为汤剂,辨证运用该方治疗各种杂病。均获良效,现举例于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与运用乌梅丸,只有从方药组成中深入地分析与探索,才能发现乌梅丸不仅是主治蛔厥证的重要基础方,而且也是主治诸多内伤杂病的重要常用方,只有懂得乌梅丸主治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才能更好的用活乌梅丸主治诸多疑难杂病,现将笔者临床运用乌梅丸的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厥阴病篇,初为治疗蛔厥而设,为方剂学中驱虫剂的代表方。后世在此方主治蛔厥的基础上,发展用于寒热错杂之久痢。本文试图从文献学角度,结合方剂学特点,在收集现代临床运用乌梅丸的文献和对资料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分析手段,探讨乌梅丸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人参、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连、黄柏10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清·柯韵伯提出乌梅丸可用于寒热错杂病证,从而拓宽了此方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在《伤寒论》中主治蛔厥和久利的专方,临床上除蛔厥和久利外,扩大乌梅丸的应用范围。多应用于复发性口腔炎,神经性头痛,慢性胆囊炎,糖尿病胃轻瘫,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角膜溃疡等方面均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了乌梅丸的组方原理,病机特点及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在《伤寒论》中主治蛔厥和久利的专方,临床上除蛔厥和久利外,扩大乌梅丸的应用范围。多应用于复发性口腔炎,神经性头痛,慢性胆囊炎,糖尿病胃轻瘫,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角膜溃疡等方面均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了乌梅丸的组方原理,病机特点及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主治“蛔厥”“久痢”。现代拓展其临床运用,治疗多系统疾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近些年药理学研究阐明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多调信号通路、降血糖、降血压、抑制肝纤维化、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体现了乌梅丸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多种疾病的特点。今后需要对乌梅丸发挥作用的药效学成分进行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药理学完整体系,充分挖掘乌梅丸的临床运用价值,做到古方新用。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人参、花椒、桂枝、附子、当归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因乌梅丸治疗蛔厥疗效确切,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蔡文就[1]在谈到柯韵伯著的<伤寒来苏集>时说:"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主治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近年来,临床中医师也在不停的探索,内、外、妇、儿以及各个系统都有报道,现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其功效为温脏补虚安蛔止痛,主治蛔厥,但临床亦用于久痢、带下、胆胀等,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乌梅丸首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久利。历代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有着丰富的阐释发挥,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消渴"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后世消渴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以《伤寒论》为蓝本,  相似文献   

11.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主治蛔厥证和下利证。但作为经方的典型代表,目前,乌梅丸在临床应用中涉及各个方面,历代医家对乌梅丸的精彩论述更是不胜枚举,在跟师临证的过程中,杨文军老师在临证中运用了大量的乌梅丸加减来治疗各种疾病,涉及失眠、妇科、消渴病、瘿病等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从组成乌梅丸药物性味的角度分析乌梅丸。  相似文献   

12.
在"方证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古代乌梅丸类方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讨乌梅丸类方的方证规律。结果显示古代乌梅丸类方所治疾病以痢疾、泄泻、蛔虫病为主;证属虫积、虚寒及寒热错杂;主症有大便脓血、脘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类方中除乌梅外,干姜、黄连使用较多,黄连、附子、桂枝的用量配比较大;主要加味有吴茱萸、麦芽、神曲等。结果提示古代乌梅丸类方以寒热夹杂的泻痢为主治,以乌梅丸原方为基础在温里、健脾、消食方向上增味,涉及祛寒温中、健脾消食、调和寒热的配伍诸法。  相似文献   

13.
济生乌梅丸是清代医家陈修园治疗痔疮出血的代表方,其效如神,该方出自陈修园所著《时方歌括》一书中,原方药有僵蚕一两炒,乌梅肉一两半,共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五粒,空心醋汤下。治大便下血。我院名老中医邵章祥主任医师辨证运用该方治疗多种出血,皆取得了良效。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是厥阴病的主方,功在清上温下调气血,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关于乌梅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大量与乌梅丸解郁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表明,乌梅丸对郁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型郁证,通过攻补兼施、寒温并调而达到解郁效果。本文从乌梅丸的组成、制方、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应用等多角度出发,对乌梅丸进行全面剖析,阐述乌梅丸解郁的临床机制与理论根据,力求为郁证的临床证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乌梅丸为方书始祖,东汉医圣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所列的首方。该方寒温并用、配伍精当,历代医家多有对本方的演绎,但深求之,不难发现本方于儿科验之尚少。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若投之得当,亦能在儿科取得桴鼓之效,故总结经验如下。乌梅丸方解1乌梅丸组成乌梅丸一方自《伤寒杂病论》而出,由乌梅、当归、细辛、桂枝、黄连、黄柏、蜀椒、干姜、人参、附子共10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名方乌梅丸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运用于蛔厥证,但其现代研究早已突破了这一点,在临床上乌梅丸的治疗范围远远突破了蛔厥这一单一的病证,可被广泛用于蛔厥以外的多种病证,其中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就是其中之一,就乌梅丸由治蛔厥专方成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做了几点思考,并且结合切身临证做了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厥阴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传变规律,只有从复杂的病情中抓住重点,才能使治疗呈现"效如桴鼓",达到预期的效果。乌梅丸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本为治疗蛔虫病的名方,在《方剂学》中也将其纳入驱虫剂的范畴,这未免局限了乌梅丸的使用范围,实际上乌梅丸的临证范围绝非只限于虫证,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很多疾病中都可取其方义。而姜建国教授在使用时认为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因证施治,临床治疗各种厥阴病症时加减配伍使用乌梅丸都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肾气丸应是补肾气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气丸应是补肾气方辛增平(中医系方剂教研室)关键词肾气丸,功穴,适应症肾气丸源于《主匮要略》,1至5版《方剂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均以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对此,笔者就该方组方原旨、配伍用药、主治病证分析认为,当为补肾气方:1治证是肾气亏虚而...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治疗乳糜尿验案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治疗乳糜尿验案一则边玉凤(安徽省全椒县人民医院239500)关键词:乌梅丸;乳糜尿中图法分类号:R249.7;R256.52乌梅丸原为《伤寒论》治疗厥阴胃热肠寒之蛔厥证,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乳糜尿症...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为《伤寒论》经典名方,组方精妙,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代医家,亦沿用清代的认识,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就认为:"乌梅丸组方体现了张仲景所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和《难经》:‘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理论。乌梅丸非只为蛔厥而设,乃为厥阴诸病之主方。"乌梅丸有两个作用,一是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另一是治蛔厥。乌梅丸在临床中治疗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虚实夹杂之厥阴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