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P7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和恶性变中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ABC法)分别检测胶质瘤Ⅰ~Ⅱ级20例,Ⅲ、Ⅳ级各20例;另外随机选取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各15例;同时取正常脑组织1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P73蛋白的表达在Ⅰ~Ⅱ级胶质瘤组和正常脑组织无显著性差异(X2=0.818,P>0.05),Ⅲ级胶质瘤组和正常脑组织有显著性差异(X2=5.011,P<0.05),Ⅳ级胶质瘤组和正常脑组织有显著性差异(X2=6.229,P<0.05),Ⅰ~Ⅱ级胶质瘤组和Ⅲ、Ⅳ级胶质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和管膜瘤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547,双侧P=0.051,单侧P=0.040).结论①P73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的病理分级间有明显差异,随分化程度低而表达率增高,说明了P73基因可能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变;②除胶质母细胞瘤外,其它细胞类型的胶质细胞瘤中的P73的表达均与正常脑组织无显著性差异;③人胶质瘤组织中可能是DNNp73表达占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MRI扫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扫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MRI扫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9例脑胶质瘤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脑胶质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37例;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脑胶质瘤Ⅰ~Ⅱ级20例,Ⅲ~Ⅳ级39例,MRI扫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准确率为93.22%(55/59)。59例患者中,星形细胞瘤25例(42.37%),室管膜瘤14例(23.73%),少突胶质瘤11例(18.64%),脉络丛乳头状瘤9例(13.56%);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26例,室管膜瘤13例,少突胶质瘤1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9例,MRI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1%(57/59)。结论 MRI扫描在对脑胶质瘤诊断以及分级中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体素(multi-voxel)1H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llce spectroscopy,tH-MRs)对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08年12月1H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低恶性组21例(包括星形细胞瘤I级和Ⅱ级,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及高度恶性组27例(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观察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r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jne,Cr)、肌醇(in0isitol,Ins)的共振峰及相关比值,以对侧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的相应值作对照分析.结果:与病变对侧相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相比,低度及高度恶性胶质瘤均表现为NAA含量下降,Cho含量增高.Cr总量变化不大,Ins含量轻度下降;NAA/Cr值降低,Cho/Cr值升高,NAA/Ch0值显著降低,且低度恶性胶质瘤中的NAA均显著高于、Cho显著低于高度恶性胶质瘤,NAA/Cho值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中低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结论:1H-MRS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明确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10例肺部良性病变和29例肺癌(12例鳞癌、9例腺癌和8例小细胞肺癌)进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肺癌各组平均每核含AgNORs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在肺癌各组中,小细胞肺癌平均每核含AgNORs量显著高于鳞癌(P<0.05)和腺癌(P<0.01),鳞癌平均每核含AgNORs量显著高于腺癌(P<0.01)。此外,AgNORs在不同病变细胞核中有一定的分布形式,恶性肿瘤中,AgNORs以聚合型和分散型为主,良性病变中,AgNORs以规则型为主。提示AgNORs定量研究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病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4 5例人脑胶质瘤标本 ,其中星形细胞瘤 (Ⅰ级 )和星形母细胞瘤 (Ⅱ级 )标本 2 5例 ,间变型 (Ⅲ级 )和多形胶母细胞瘤 (Ⅳ级 )标本 2 0例 ,使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瘤标本的VEGF、内皮细胞相关抗原 (Ⅷ因子 )。使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VEGFmRNA的表达。 结果 Ⅰ级和Ⅱ级胶质瘤标本VEGF强阳性表达 3例 ,弱阳性表达 2 2例 ,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标本VEGF强阳性表达 18例 ,弱阳性表达 2例。Ⅰ级和Ⅱ级胶质瘤标本VEGFmRNA强阳性表达 2例 ,弱阳性表达 2 3例 ,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标本VEGFmRNA强阳性表达 17例 ,弱阳性表达 3例。Ⅰ级和Ⅱ级胶质瘤标本MVD平均 ( 7 7± 4 6 )个微血管数 /每平方毫米 ,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标本MVD平均 ( 2 3 7± 6 5 )个微血管数 /每平方毫米。Ⅰ级和Ⅱ级胶质瘤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VEGF、VEGFmRNA、MVD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VEGF和VEGFmRNA与MVD呈正相关。 结论 VEGF与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是胶质瘤临床和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7.
颅后窝肿瘤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后窝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比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28%~33%.颅后窝肿瘤以胶质瘤最常见,其中又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为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的听神经瘤占第二位,血管网状细胞瘤占第三位.从肿瘤良恶性程度看,与年龄密切相关,成人胶质瘤大部分也是分化良好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而儿童胶质瘤中以髓母细胞瘤为主,多发于2~10岁,其它还有室管膜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这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即使良性肿瘤者也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朱大光  朱琳 《中原医刊》2000,27(4):50-50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4 0~ 4 5%。它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等。比较典型的胶质瘤的CT表现已为人们所了解 ,可是 ,一些不典型的胶质瘤的CT表现诊断仍较困难。本文收集我院所作 30例患者CT表现酷似脑梗塞的胶质瘤进行探讨、分析。1 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中男 11例 ,女 19例。年龄 2 5~ 63岁 ,平均年龄 37 5岁。手术病理证实 30例 ,其中有 2 9例是星形胶质细胞瘤 ,1例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中 ,Ⅰ级 7例 ,Ⅱ级 17例及Ⅲ级 5例。CT检查均以OM线为基线 ,层…  相似文献   

9.
使用胶质银染对61例乳腺病变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研究。乳腺腺病10例、腺瘤11例、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10例,导管浸润癌10例,髓样癌7例。观察结果表明,乳腺良性肿瘤和恶性病变之间,平均每核AgNOR颗粒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腺瘤与管内乳头状瘤之间,以及导管内癌与导管浸润癌之间,AgNOR颗粒数亦有明显差异。本文结果提示:AgNOR定量观察不仅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对乳腺肿瘤分类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mteinase,MMP-9)表达与瘤周水肿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抗MMP-9对4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病理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进行标记分析,并测定MRI图像上肿瘤瘤周水肿范围。结果:星形细胞瘤的瘤周水肿范围越大,其MMP—9的表达也越高;病理分级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结论:星形细胞瘤组织MMP—9与瘤周水肿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定量分析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44例乳腺病变患者行MR平扫、T1动态增强成像检查,获得每个病灶的血管功能参数(Ktrans、Kep、Ve、iAUC),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及不同级别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血管功能参数。结果 ①Ktrans、Kep、iAUC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在良恶性肿瘤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Ktrans、Kep、iAUC在浸润性导管癌I级与II级、I级与III级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级与III级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e在浸润性导管癌I、II、III级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Ktrans相对更有意义。结论 血管功能参数Ktrans、Kep、iAUC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效能,并对区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定量作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鉴别诊断、病理分型、分级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用AgNORs计数定量方法分析68例NHL肿瘤组织的变化。结果 AgNORs计数低度NHL与中、高度NHL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淋巴组织病变组与低度恶性NH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gNORs均数值≤2.08组与〉2.08组2组间生存曲线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44例鼻腔良恶性肿瘤进行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定量研究,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乳头状瘤之间核AgNOR计数无差异(P>0.05),而正常组与恶性肿瘤之间的乳头状瘤与恶性肿瘤之间AgNOR计数有显差异(P<0.01),同时恶性肿瘤中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之间AgNOR的计数也有显差异(P<0.01)。提示AgNOR定量研究可做为诊断鼻腔良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之间分级的一项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银染技术观察研究53例卵巢囊腺性肿瘤中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的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形。结果表明,良性肿瘤之AgNORs均数低于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低于恶性肿瘤(P<0.01);良性肿瘤AgNORs颗粒小于恶性肿瘤。三组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现象。浆液性肿瘤与粘液性肿瘤AgNORs的数量及大小亦有显著差异。各组AgNORs在核内的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提示,AgNORs定量检测对鉴别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囊腺性肿瘤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染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s)在皮肤良恶性病变、皮肤癌之间的临别鳞癌的分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银染一步法。结果:银染一步法方法简便、迅速,适用于石蜡切片,可做回顾性研究,AgNORs技术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右避免光镜下和的弊端。AgNORs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在皮肤肿瘤研究中已显示其潜在价值。对良性痣细胞痣及恶性黑素瘤、恶性淋巴瘤及假性淋巴瘤、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疠基阍细胞癌及其他皮肤癌、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核仁组织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10例正常宫颈粘膜上皮及50例宫颈粘膜良、恶性病变进行研究,发现10例正常宫颈粘膜上皮的AgN。Rs计数为1.98±0.24/细胞。20例宫颈粘膜良性病变和30例鳞癌的AgNORs计数分别为2.01±0.32/细胞和4.20±0.32/细胞。结果表明正常宫颈粘膜上皮与宫颈粘膜良性病变的AgNOR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t=0.288,P>0.05),而正常宫颈粘膜上皮及宫颈粘膜良性病变与宫颈鳞癌的AgNORs计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3.22P<0.00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银染技术,对55例喉部病变中PCNA表达及AgNORs计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慢性喉炎、喉乳头状瘤及喉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1501%、2638%和4806%,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AgNORs计数分别为262,334和488,组间两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高、中、低分化鳞癌的PCNA指数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CNA指数与AgNORs计数间未见相关性。结果提示:PCNA表达与AgNORs计数在喉不同病变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此两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喉良、恶性肿瘤的细胞增殖状态,在喉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恶性分级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 (NORs) are loops of DNA situated on the short arms of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13, 14, 15, 21, and 22. They can be demonstrated i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by a one step silver technique; the resultant black structures are called AgNORs. The technique was used in 71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malignant lymphomas (CML) and 9 cutaneous pseudolymphomas (CPL). AgNORs in 200 nuclei were scored and the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s calculated. Counts were as follows: mycosis fungoides (MF) I (premycotic stage) 1.17 +/- 0.09, SEM = 0.01; MF II (infiltrating stage) 1.17 +/- 0.01, SEM = 0.02; MF III (tumor stage) 3.55 +/- 0.87, SEM = 0.43: cutaneous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s other than MF and Sezary's syndrome (SS) (CPTL) 2.55 +/- 1.11, SEM = 0.35; SS 1.52; cutaneous B cell lymphomas (CBCL) 2.18 +/- 0.18, SEM = 0.06; CPL 1.17 +/- 0.1, SEM = 0.0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s for CML (MF III, CPTL, CBCL and SS) and CP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noted between scores for MF III and CBCL, and especially counts between tumor stage (MF III and CPTL) and pretumor stage (MF I and MF II) of cutaneous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s. Although the AgNOR technique is in the stage of research, it proves to be helpful in differentiating CML and CPL other than separating MF I and MF II from C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