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疗方法一、按颈椎:病人坐势,双手平扶手椅,胸背挺直,头部稍向前下低呈35度,医者用拇指指腹沿颈椎旁以均匀压力从上向下按压活动,反复仔细地寻找阳性反应区(压痛、小结、条索状物)。二、针刺与穴注:针刺用32号2寸毫针,进针点以选准阳性反应区与华陀夹脊穴相应处,针尖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深度以针尖达椎体或颈椎横突处为准,达酸麻放射至上肢。穴位注射用5号牙科针尖,进针后抽回血,无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62年以来在治疗小儿腹泻中,体会到针刺脚上两穴位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取穴部位:隐白穴内上方五分处(暂名“白上”穴);太白穴与公孙穴之间(暂名“太后”穴)。针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掐准穴位,用1寸毫针快速进针。白上穴进针0.2~0.3寸,快速捻转15~30秒钟,出针后挤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太后穴进针0.5~1寸,快速补法捻针1分钟,出针后即按其穴。均不留针。每日或隔日一次。二、临床资料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灵枢·官针》的“齐刺”与“傍针刺”为依据,对32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多针刺一穴刺法,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取穴:主穴:阿上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配穴:曲池、足三里、肘髎、天井、尺泽。 2.针刺方法:针刺主穴时取曲肘式,先找准压痛点,进针透皮后,采用烧山火手法,分三部由浅入深,反复操作,待患者肘部有温热感后,留针于深部,然后再此穴周围针向病灶另刺3至5针,使各针尖均达痛点。酌情循经(手三阳经为主)先取1至2个配穴。轻症或重症后期采用傍针刺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法 :以取膀胱经和任脉经穴透刺为主 ,再取部分散风益气活血经穴相辅。操作 :取 30号 6~ 8寸毫针 5支 ,患者俯卧位 ,取风门透刺至督俞 ,肝俞透刺至气海俞 ;任脉 :患者仰卧位 ,取 30号 6~ 8寸毫针 3支 ,上脘透刺至水分 ,阴交透刺至中极 ,天枢透刺至水道 ,同时取 2 8号 2~ 3寸毫针 6~ 8支 ,风池透风池 ,并针刺止痒穴 (位于三角肌外缘中点 )、大椎、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上各穴均严格消毒方可进针 ,手法用捻转补泻结合进针 ;取上海产G 680 5电针治疗仪 ,按一对线同侧邻近相连法把上述毫针接上线夹 ,用Ⅱ频率 ,强度以病人舒…  相似文献   

5.
哑门穴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因而针刺具有危险性,分析古代文献及近年来对该穴解剖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针刺该穴时,首先要掌握穴下解剖结构,谨慎针刺,并建议在临床常规针刺时以针尖向口唇或下颌方向为准,进针深度以1.0~1.5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形象观察环跳穴的解剖结构和逼真模拟针刺过程,探讨穴位进针的安全性,提高临床针刺疗效。方法:在VOXEL-MAN平台中结合腧穴解剖学知识,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对环跳穴相关肌肉组织进行交互式分割,对神经血管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重建;以运行脚本的方式来获取环跳穴的三维进针动画。结果:完成环跳穴下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实现环跳穴在可视人体中的定位与表达,逼真模拟环跳穴的三维虚拟针刺过程,获得环跳穴的三维进针动画。结论:有助于立体显示环跳穴的解剖结构和逼真模拟针刺过程,有助于系统地观察到环跳穴周围各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探讨穴位进针的安全性、提高临床针刺疗效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某,女,24岁,1988年1月28日诊.右侧头痛22天,伴上睑下垂10天.诊见:右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视物困难,眼球不能向内转动,两眼复视.诊断:右动眼神经麻痹.予针刺治疗.选穴:主穴:球后、睛明、攒竹.配穴:阳白、四白、鱼腰、瞳子髎承泣.均以右侧为主.每次选主穴1~2个,配穴2~3个.进针时患者取坐位或仰位,眼区穴用左拇指推压眼球后进针,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天.针刺15次后,眼球活动自如,复视消失,眼肌功能恢复正常,上  相似文献   

8.
一、治疗方法:1.腕踝针用双下肢一区,选用一寸半毫针消毒后沿皮向腹部方向进针,如患儿呼痛,说明针刺较深,应将针退至皮下再沿皮下浅刺使患儿无痛感为好,否则会影响疗效。2.体针用关元、足三里以固摄下焦元气为主。肾气虚者加肾俞、太谿;肺脾两虚加太渊、三阴交;入睡后多梦或呼唤时头脑不易清醒者加印堂。3.针刺手法,每穴均用补法。4.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国针灸》1981年第1期刊登的《针刺透穴的临床点滴体会》一文(以下简称《针刺透穴》),对文中的几个观点有些不同的看法,特提出讨论,以求教于针灸界前辈和同道们。针刺透穴,是一针透刺二穴或者贯穿数穴的一种针刺方法,要求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针刺透穴》作者,谈到了临床应用透针法常用的两种进针方法、三种进针角度、施针前的准备工作、进针后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针刺手法的基本常识,在针灸书籍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选穴:极泉穴、阿是穴。阿是穴位于极泉穴上下1.5寸。共取三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住枕骨后,露出腋窝,按针灸常规消毒,快速针刺,徐徐进针至得气,泻法留针30分钟。病例:张××,女,20岁,工人。1983年3月10日来诊。患腋臭6年。经针刺极泉穴配阿是穴治疗7次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本病与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阴肺经有关,因汗乃血之余,又为心之液,为肺之所主。心液外溢,皮腠不宣,故心之液郁久则化热而臭。极泉穴起源于手少阴心经,阿是穴起源于手三阴经,故针刺极泉穴、阿是穴,使汗液分泌归经,玄府开张宣散,腋臭得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针刺"至骨"法针灸治疗理念进行源流考辨、取穴特点分析、临床特色介绍及治病机制浅议,浅谈针刺"至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至骨"法属于深刺法,源于《内经》的短刺和输刺,以骨缘附近的经穴"反应点"及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为取穴靶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以刺激骨膜为手法特色,对痉挛性、深在性、顽固性的痛证及运动系统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疗效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应用针刺少海穴提供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参考数据。方法:选20名健康青年,针刺左侧少海穴,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并记录进针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 min的双侧M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针刺左侧少海穴行针时双侧MCA的Vm参数均较进针前10min下降(P<0.05);右侧MCA的Vs行针时参数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左侧MCA的Vs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参数分别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结论:针刺左侧少海穴可降低双侧MCA血流速度,对双侧MCA血流动力学有负性影响,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慎用少海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焦氏头针的简易定位为出发点,从穴区部位、进针点、处方选穴、针刺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将其穴区分为额部3区、颞部8区、顶部1区、枕部2区,进针针体与皮肤呈30.角,临床选穴分交叉选穴和对应选穴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临床应用作进一步探析,以规范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风池穴针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临床常用穴,因其深部紧邻生命中枢-延髓,因而具有危险性.分析近年来对该穴从解剖学方面、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针刺该穴首先要掌握穴下解剖结构,谨慎针刺,并建议在临床常规针刺时还是以针向鼻尖方向为准,进针深度为0.5~1.0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8年3月至93年5月对68例落枕病人进行阻力针刺法结合推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一)、针刺部位和方法 选穴为落枕穴、阿是穴。针刺落枕穴(奇穴)为常规针刺,阿是穴采用阻力针法,均留针,针刺阿是穴,选择颈部疼痛剧烈姿势,找其压痛点进行针刺,进针三分,做雀啄手法;同  相似文献   

16.
<正> 两年来我院在门诊应用纠正穴为主,共治疗面神经麻痹11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针刺纠正穴:纠正穴部位在手小指尺侧掌指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操作方法: 轻握拳放半横位,针刺从外侧沿掌骨前向内刺入可透深至合谷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第二掌骨侧针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规律,探索该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指导临床。方法:以"第二掌骨全息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第二掌骨"为检索词,检索197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与第二掌骨侧针法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以Excel 2003软件建立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数据库,统计、分析、总结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选穴规律和针刺方法。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103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446篇、万方数据库657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4篇文献。总结出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适应病种: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特别是在急性腰扭伤中应用最多,其次是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选穴规律:以对应穴和压痛点的选择为主。第二掌骨侧针法的针刺方法:强调进针后强刺激,保持强针感后一边行针并活动疼痛部位。针刺为沿皮刺,深度多为20 mm。补泻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时间以30 min居多。结论:第二掌骨侧针法治疗疾病以外科疾病为主,也可应用于部分内科病,针刺过程中应强调针感及活动患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偏历穴对健康青年双侧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单穴处方。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例,用毫针直刺左侧偏历穴0.3~0.5寸,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头在颞窗分别探及双侧颈内动脉(ICA),观测针刺前、进针时、运针时、出针时、出针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针、运针、出针时各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记录TCD各参数。结果:针刺偏历穴,进针15 min后左侧ICA的Vs及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5 min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偏历穴能降低左侧ICA进针15 min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出针时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有负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7年以来,应用苍龟探穴法针刺环中上穴(自定穴:在环中穴上2寸外0.5寸处)或环跳穴为主,治疗中风下肢功能障碍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